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螺旋CT和MRI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螺旋CT和MRI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肝内胆管细胞癌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9例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13个病灶呈低密度,2个病灶呈高密度,4个病灶未能显示,病变检出敏感性为78.9%;CT增强扫描动脉期10个病灶表现呈周边薄环状增强,3个病灶呈高密度,4个病灶无增强呈等密度,2个病灶未能检出,病变检出敏感性为89.4%:门脉期11个病灶呈厚环状增强,4个病灶呈等密度,3个病灶均匀增强,呈高密度,1个肿块未见显示,病变检出敏感性为94.7%;延迟期7个病灶呈不定形轻度增强,呈低密度,4个病灶呈等密度,8个病灶明显增强,呈高密度,病变敏感性为100%。9个病灶MR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或略高信号,病变检出敏感性为100%动态增强扫描6个病灶表现为缓慢增强型:3个病灶表现为快速增强型:病变检出敏感性为100%。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及MR动态增强扫描均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对于肝内与其它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故障现象1用高千伏摄片时常常出现曝光明显不足 ,只见淡淡影像。用普通条件摄片正常。故障分析只有淡淡影像 ,说明可能千伏不够 ;灯丝电压低 ;时间变短。由于用普通条件摄片正常而高千伏摄片时才出现故障 ,考虑灯丝电路及时间电路基本正常,可能是高压发生器 ,电缆 ,球管耐压不足。故障检修如果高压部分耐压不足 ,电源电流应比正常大。用出现故障的最低条件试机。120千伏 ,100毫安 ,0.02秒。曝光时看电流表 ,约为30安。正常时约为50安。由于比正常低 ,所以加长时间0.05秒再曝光。电流约为40安。再用0.1秒。0.2秒试机 ,均约为40安。可见高压部…  相似文献   
3.
故障现象1进行分格点片曝光时均出现有规律的重复曝光影。故障分析由于整片曝光未出现上述现象 ,所以考虑分格电路。(1)分格挡片不到位 ;(2)胶片驱动不到位 ;(3)片架驱动不到位。如果是胶片和片架驱动不到位则所选的人体曝光部位会不在胶片的中央。观察分格点片所显示的部位都正确。着重考虑分格挡片不到位。故障检修卸下诊断床面 ,装入胶片进行分格点片程序 ,观察分格挡片驱动末见不到位现象。但发现分格挡片为铁质 ,分格边缘有1cm的铅条 ,铁质的挡片是不能挡住硬度强的X光的。会不会是X光穿过挡片在胶片上出现重影 ?那么X光为何穿过挡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海绵窦区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提高影像定性诊断率.方法: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海绵窦区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全部行头颅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1例行DSA检查,2例行CT检查.结果:MRI平扫病灶形态呈哑铃状或足底向外的葫芦状,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均匀明显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CT表现呈圆形略高密度均一肿块,增强后同样明显强化,DSA不显影,术前影像定性诊.断准确率50%(3/6).结论:海绵窦区海绵状血管瘤CT表现与其它实体肿瘤相比无特异性,定性诊断困难,MRI表现有其特异性,呈哑铃形或葫芦状的等、长T1,长T2信号改变,较具有特征性,但需与脑膜瘤、垂体瘤及神经源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环形强化病变的MRI表现,认识其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颅内MRI上环形强化病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证实。结果32例颅内环形强化病变中,胶质母细胞瘤12例(37.50%),转移性肿瘤10例(31.25%),脑脓肿5例(15.62%),颅咽管瘤2例(6.25%),结核性肉芽肿1例(3.13%),脑囊虫病1例(3.13%),多发性硬化1例(3.13%)。肿瘤性环形强化表现为厚壁、形态不规则、不光滑;而非肿瘤性环形强化表现为形态规则、光滑、壁厚薄较为均匀。结论颅内环形强化病变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可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特征与影像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骨髓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MM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表现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全身性疼痛、贫血、出血、肾功能损害、发热、肺部感染和全身乏力等.32例患者不同部位X线摄片的阳性率分别为颅骨85%、肋骨56%、脊椎53%、肩胛骨46.1%、骨盆43%、股骨37.5%、胫骨33.3%。15例脊椎CT均显示明显骨质破坏。12例脊椎MRI中有10例示明显信号改变。18例ECT全身骨扫描全部出现多骨的浓聚灶.结论:多发性骨髓瘤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化且缺乏特征性。典型影像学表现为多发穿凿状或虫蚀状骨质破坏及广泛的骨质疏松;X线平片检查尤其是头颅、骨盆、腰椎、肋骨及骨痛部位。应作为多发性骨髓瘤初诊的常规筛查,CT、MRI及ECT检查对早期和不典型多发骨髓瘤病变的显示明显优于X线平片检查.  相似文献   
7.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较常见,多见于运动性损伤并关系到膝关节的稳定性。临床稳定性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关节镜检查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方法。近年来磁共振成像因其具有无创、多方位、多序列成像及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和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已成为临床上诊断ACL损伤常用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其检查结果是进行关节镜检查的重要依据,同时可指导ACL重建并评估其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MR快速成像技术的发展,顺磁性对比剂的应用,基本平面回波技术的顺磁性对比剂动态增强MR脑灌注成像已应用于颅脑检查的许多方面,并且在急性脑卒中、脑肿瘤等部分疾病检查中已成为常规,并逐渐延伸至脑变性疾病、烟雾病及吸毒者及功能评估等更为广泛的领域。对疾病除早期显示病变外,还可指导疾病的治疗及判断预后。就其成像原理、计算参数、检查方法入临床应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X线平片、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研究,提高PPNET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PPNET X线平片、CT、MRI资料,并与病理结果结合分析。结果:10例PPNET中,3例位于胫骨,1例位于肱骨,2例位于胸壁,2例位于骨盆,1例位于腹股沟,1例位于腹膜后。X线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4例,伴有骨质硬化和轻度膨胀的溶骨性骨质破坏1例;CT扫描中,表现为不规则的溶骨性骨质破坏4例,伴有环状骨质硬化和轻度膨胀的溶骨性骨质破坏1例,5例发生于软组织的PPNET表现为边界不清且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影,肿块内密度多不均匀伴坏死、囊变,增强后呈中等程度以上不均匀强化;MRI中,10例发生于骨骼及软组织的PPNET,均表现为T1WI均呈中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均呈不均匀明显强化,部分病例可见分隔样强化。病理形态上Homer-Wright菊形团为其特异性表现,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肿瘤均表达CD99,并不同程度地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Syn)、S-100、Vimentin(波形蛋白)等。结论:合理应用X线、CT、MRI检查,可提高PPNET诊断的准确性,确诊仍依赖于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10.
黄斌  赵时梅   《放射学实践》2009,24(4):425-429
目的:探讨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的X线片、CT及MRI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基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X线片、CT及MRI片资料,并与病理结果结合分析。结果: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肿瘤骨、瘤软骨钙化、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的间隔强化和边缘强化区代表肿瘤的纯软骨成分。MRI增强扫描有利于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与软骨肉瘤的鉴别。结论: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容易误诊为软骨肉瘤,合理应用X线、CT、MRI检查,可提高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与软骨肉瘤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