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对头发、口腔腭粘膜等组织标本进行ABO基因分型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多重PCR-RFLP)技术,检测8例头发和6例口腔腭粘膜标本的ABO基因型,标本的基因组DNA经2对引物同时进行扩增,扩增后的产物同时用Msp Ⅰ和Kpn Ⅰ 2种限制酶进行消化,通过消化后产生的片段即可判断结果.然后将分析结果与血清学技术检测的ABO表现型和受检者血液标本的基因型进行比较.结果 14例标本共检出6种ABO基因型,与表现型和血液标本的基因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该方法操作方便,重复性、稳定性好,可鉴定15种基因型,应用于法医学鉴定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Q200全自动尿液显微镜分析仪(简称iQ200)用于筛检尿路感染的可行性。方法214例中段尿标本在作病原体分离培养后立即用iQ200检测细菌(BACT)、小颗粒(ASP)和酵母菌(YST)等3项参数,用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简称UF100)检测细菌(BACT)和酵母菌(YLC)等2项参数。以培养结果作为金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iQ200和UF100各项参数的最佳临床判断界值,评价各项参数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和ROC曲线下面积。结果iQ200的BACT、ASP和YST的最佳临床判断界值分别为4.5/μl、2 404.5/μl和8.5/μl,灵敏度分别为73.3%、90.0%和90.5%,特异度为96.2%、46.9%和90.2%,假阳性率为3.3%、48.4%和8.4%,假阴性率为2.8%、0.9%和0.9%,ROC曲线下面积为0.862、0.698和0.946。UF100的BACT和YLC的最佳临床判断界值为4 657.6/μl、41.6/μl,灵敏度为76.0%、61.9%,特异度为76.8%、97.4%,假阳性率为17.8%、1.4%,假阴性率为5.6%、3.3%,ROC曲线下面积为0.821和0.795。结论iQ200用于筛检尿路真菌感染和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具有一定的价值,但不能代替病原体的培养鉴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无偿献血者红细胞CR1基因高中低表达者献血后免疫状况,为安全献血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176位无偿献血者血液,应用PCR和HindⅢ酶切技术测定CR1基因表达;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红细胞CR1分子数量A405值,随机抽样调查33位高表达者及25位中低表达者,在献血后6个月时测定免疫球蛋白、C3、C4及淋巴细胞亚群,并详细询问献血后状况.结果献血者红细胞CR1高表达者与中低表达者在CR1 A405值分子数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7.40,P<0.01),但是两者献血后机体一般状况与部分免疫指标检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红细胞CR1高中低表达的无偿献血者献血后机体的体液与细胞免疫状况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随机选择A型ACD抗凝新鲜全血40份分别留取血样 ,再将血样分为 :照射组与未照射组 ,前者应用 30Gy60 Coг射线照射源单次均匀照射 ,剂量率77cGy/min ,源物距 80cm。标本均 4℃保存。按常规方法测定红细胞CR1分子基因表达并于不同时间测定分子定量(测定时红细胞悬液浓度 2 2× 10 8/ml)。红细胞CR1分子基因表达测定结果 ,照射组与未照射组高表达均为85 % ,中表达均为 15 %。红细胞CR1分子定量测定 :经 30Gy60 Co照射后 1~ 2 1d红细胞CR1分子数目分别与未照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照射组与未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上海地区人群抗凝蛋白C(PC)活性的正常范围和PC基因突变及多态性的分布;研究活化蛋白C抵抗(APC-R)的分布及其与相应已知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867例上海健康人PC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PC抗原,采用凝血法检测APC-R,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PC基因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和5′、3′非翻译区,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所有扩增片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APC-R相关多态性。结果 PC活性和APC-R的正常范围分别为67%~147%和114.7~195.2S。不同性别研究对象PC和APC-R测定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活性随年龄增长而增加(P<0.01)。在对10例PC活性降低标本的基因检测中发现2个基因突变,即Ala121Thr(G3406A)和Pro247Ser(C8454T)。据此,计算出上海地区健康人群PC基因突变的频率为0.23%。在对15例APC-R阳性标本的检测中未发现FV多态性位点(FV Arg306Thr、Arg306Gly、Arg506Gln、His1299Arg和Ile359Thr)和PT G20210A。结论 PC基因突变的频率为0.23%;APC-R与已知的FV多态性位点无关;PC基因突变Ala121Thr和Pro247Ser可能是中国人易栓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8.
作者对60Coγ射线辐照异体血在保存期间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进行了观察,并与未经辐照异体血比较,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标本来源:随机选择由市血液中心提供健康献血员新鲜全血10单位(每单位含全血200ml及ACD保存液50ml)分别留取50ml样...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60Co射线辐体全血对红细胞CR1分子基因表达与分子数目的影响。方法:应用PCR和HindIII酶切技术测定红细胞CR1分子基因表达以及应用酶联法定量测定红细胞CR1分子数目。结果:经15-35GY60不同剂量辐照离体全血红细胞CR1分子基因表达与未经照射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15-25GY辐照后红细胞CR1分子数目与未经照射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然而,经30,35GY辐照后红细胞CR1分子数目分别与其他剂量组和未经照射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0.01),另外,各剂量组,未经照射组高表达离体全血红细胞CR1分子数目相互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且中低表达离体全血相互比较也无明显差异(P>0.05),各剂量组,未经照射组高表达与中低表达离体全血红细胞CR1分子数目比较则有明显差异I*P<0.05-0.01),结论:在一定照射剂量范围内,不影响红细胞CR1分子基因表达,随着照射剂量逐渐增大,离体全血红细胞CR1分子数目逐渐升高且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异体血对红细胞携氧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者观察了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异体全血后, 在保存期内红细胞2, 3-DPG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