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比较颈胸交界区食管癌放射治疗中不同射野与楔形板应用的技术。方法:采用美国CMS公司XiO V4.1.1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比较颈胸交界区食管癌在不同治疗计划中等剂量曲线、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及其他评价指标的优劣。结果:采用先前后对穿照射(适形野或马褂野)及后程两前斜野加楔形板治疗技术的剂量分布较仅应用两前斜野加楔形板治疗技术等剂量曲线分布均匀,肺受量减小。运用马褂野较用适形野的照射方式剂量分布更加均匀且满足锁骨上淋巴结区预防照射要求;楔形板常规应用技术(仅厚端相对避免内野高剂量)的靶区剂量分布较其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的应用技术均匀性明显不足。结论:放射治疗技术和楔形板在颈胸交界区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应做到个体化,对锁骨上淋巴结区需预防照射的患者,应采用先前后对穿照射(适形野或马褂野)加后程两前斜野及楔形板治疗技术,对锁骨上淋巴结区不需预防照射的患者,则可以用前两斜野加楔形板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鼻咽癌常规放射治疗中面颈联合野和下颈切线野不同衔接方法及间距的衔接平面的剂量分布。方法:利用CMS计划系统来计算面颈联合野和下颈切线野在机架角0度方向上(即颈前部)共线衔接、间隔5mm衔接、重叠1mm和2mm衔接以及机架角在90度或270度方向上(即颈侧方向上)共线衔接平面的剂量分布。结果:两者在0度方向上共线衔接、间隔5mm、重叠1mm和2mm衔接以及在90度或270度方向上共线衔接时,衔接平面最高剂量分别是参考剂量的103%、54%、114%、124%、73%,而在0度方向上共线衔接、重叠1mm和2mm衔接平面的95%剂量曲线分别位于皮下2.5cm、0.8cm、0.4cm。结论:鼻咽癌常规放射治疗中面颈联合野和下颈切线野全束照射时推荐在0度方向上1mm的重叠衔接。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放疗联合唑来磷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骨痛及不适。方法:114例恶性肿瘤骨转移骨痛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联合治疗组(A组,n=38),采用放疗联合唑来磷酸;放疗组(B组,n=42),采用6MVX线30Gy/10次,唑来磷酸组(C组,n=34),采用唑来磷酸4m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大于15min,每3—4周重复。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进行评分,0—10数字疼痛强度分级法,测定疼痛强度。结果:A组VAS评分下降程度较B、C组明显(P〈0.01)。医师总体评价,组A疼痛控制有效率也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放疗联合唑来磷酸治疗恶性肿瘤转移性骨痛疗效优于单独放疗或单用唑来磷酸。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ICRU 83号报告与中国鼻咽癌临床分期工作委员会推荐的鼻咽癌调强放疗处方剂量要求的差异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0-2012年间治疗的84例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分别记录原发灶计划大体肿瘤体积(PGTVnx)和计划高危临床靶体积-1(PCTV1)的体积和百分x体积接受的剂量(Dx),计算上述读取内容的平均值、标准差、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变异系数,以及PTVnx和PCTV1的均匀性指数及D95和D50之间偏差。分组结果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 PGTVnx和PCTV1的均匀性指数分别为0.118±0.045和0.272±0.037,PGTVnx靶区体积越大,T分期越晚,HI越差。PGTVnx和PCTV1的D95均<;D50,平均偏差分别为-5.15%和-10.97%;实际差值分别为(382±180) cGy (P=0.000)和(41±140) cGy (P=0.000)。结论D50作为ICRU 83号报告推荐的计划靶体积处方剂量,结合D98和D2能更准确评估调强放疗计划。如果用D50替代D95作为处方剂量,则PGTVnx和PCTV1需分别增加5%和11%剂量才能达到相似的预期肿瘤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三维超声IGRT系统(3DUS-IGRT)日常工作的稳定性和精确度,为软组织肿瘤放疗的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 用专用校准模体对3DUS-IGRT系统进行连续 1年的校准与质控,探索超声引导设备日常质控的方法并监测其稳定性和精度。结果 模体位置误差在3DUS-IGRT系统的模拟定位工作站(Sim工作站)与图像引导工作站(Guide工作站)均≤1 mm。结论 三维超声IGRT系统在整套严格且正确的校准与质控支持下性能稳定,能为软组织肿瘤精确放疗提供新的影像引导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CT模拟定位技术制定照射野与“常规照射野”相比较来说明两者的优劣。方法2007年1月~2008年3月共19例宫颈癌术后患者行增强CT扫描。并在治疗计划系统(TPS)上按照骨性标志和血管CTV设定“常规照射野”和“CT照射野”.并分别比较不同等剂量曲线对PTV的包绕程度。结果“CT照射野”的靶区包绕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照射野”,前者95%等剂量曲线包绕PTV体积明显优于后者,其差值接近20%。而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常规照射野”对髂总PTV和髂外PTV的遗漏。结论在常规X线模拟定位机下根据骨性标志来设定的“常规照射野”并不一定适合宫颈癌等盆腔肿瘤的外照射,因为它可能会遗漏一部分髂总、髂外淋巴结引流区以及部分瘤床。照射野必须根据增强CT来设定.最好是应用基于CT的虚拟模拟定位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叶光栅(MLC)与挡铅联合设野,在霍奇金淋巴瘤(HL)斗蓬野布置中的可行性及特点.方法: 同一病人分两组设野,A组为常规整体挡铅,B组只对危及器官(肺、肱骨头等)制作小挡铅,外周沿靶区轮廓布置MLC.对6例HD患者两组射野内剂量,进行点测量对比.结果: 六组P值都大于0.05,在剂量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MLC联合挡铅设野,不仅发挥挡铅适形性和剂量学上的优势,较好的保护了危及器官,又体现MLC在设野上机动灵活,操作简便的特色,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长期疗效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目的 评价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长期疗效及放射反应和并发症。方法 92例食管癌随机分为2组:常规分割放射治疗组46例,1次/d,2.00Gy/次,5次/周,总剂量70.0Gy,35次,47~56d;超分割放射治疗组46例,2次/d,1.15Gy/次,间隔4~6h,5d/周,总剂量80.5Gy,70次,49~53d。全部商例均采用^60Co照射。结果 2个组急性和晚期放射反应差异无显著意义(P〉0.  相似文献   
9.
楔形滤板作为射线束的修理装置,正确地使用可使靶区获得均匀的剂量分布。在现代放射治疗中,楔形滤板起着重要作用。它广泛用于偏心性肿瘤的多野联合照射,或一定角度的两野照射和需要组织补偿的某些照射野。由于目前国内仍有不少使用旧式”C。治疗机,而这些治疗机上的楔形板是另外加工制成的,而且是一楔多用。机器上又没有安全联锁装置,偶有错放楔形滤板的情况发生,而酿成不良后果。1.在最大允许楔形野照射下,可导致等剂量曲线畸变和出现高剂量区。即出现部分射野线束未经过所需楔形滤过板滤过,而产生高剂区,从而破坏了所需特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中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糖类抗原15-3(CA15-3)和癌胚抗原(CEA)的方法,用以诊断乳腺癌。方法用生化比色法和电化学发光技术分别检测正常人、乳腺纤维瘤及乳腺癌患者的TSGF、CA15-3和CEA含量。结果TSGF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9.1%和86.4%,阳性预测值94.5%。CA15-3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8.3%和96.8%,阳性预测值98.5%。CEA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42.0%和95.2%,阳性预测值96.3%。TSGF、CA15-5与CEA阳性似然比依次为5.8、21.3和6.6,阴性似然比依次为0.2、0.2和0.6。三项指标均为阳性时,则敏感性为41.5%,但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均为100%。与其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其含量T4>T3>T2>T1,且T4、T3明显高于T1、T2期,表明三项肿瘤指标与乳腺肿瘤的大小具有相关性。结论采用TSGF、CA15-3和CEA联合检测可提高对乳腺癌诊断的特异性和有效性,也是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