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4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状腺激素异常与心境障碍发病密切相关。尽管目前双相抑郁诊断识别率有所提高,但其治疗现状并不乐观。加拿大心境及焦虑治疗指导组(CANMAT)建议将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作为双相II型抑郁急性期管理的三线联合治疗药物。本文就T_3对双相抑郁增效治疗有效性的相关文献做一综述,以期为双相抑郁治疗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额颞叶痴呆是早老性人群中最常见多发的痴呆类型,以进行性精神行为异常、执行功能障碍和语言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显示,额颞叶痴呆与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重性精神疾病存在共病现象,这些发现吸引了相关领域学者致力于对两者共同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本文拟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和认识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I型糖尿病患儿行为问题与母亲应对方式和心理卫生的状况,为行为干预及心理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the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对20例I型糖尿病患儿进行调查和评估,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the 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和症状自评量表(the Symptom-Checklist,SCL-90)对患儿母亲进行调查和评估。 【结果】 被调查患儿对治疗依从性好,但病情控制不容乐观,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行为问题(主要检出因子为抑郁)。患儿母亲积极应对方式与患儿治疗依从性(β=1.44,P=0.04)和病程(β=0.23,P=0.00)存在回归关系,而消极应对方式与其担心患儿低血糖再次发作存在回归关系(β=1.03,P=0.03)。Ι型糖尿病患儿母亲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均<0.05),评分最高的前三位因子是抑郁、躯体化和强迫。患儿母亲积极应对方式评分与焦虑(P=0.049 4)和敌对(P=0.029 4)因子分呈正相关,而消极应对方式评分与各因子分之间不存在关联。 【结论】 Ι型糖尿病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行为问题,病情控制不容乐观,患儿母亲在采取多种方式应对问题同时其身心健康也受到影响,患儿病情监管及母亲心理卫生健康需要来自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躯体症状自评量表(SSS)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躯体化因子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收集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躯体化障碍和未分化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25例,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SSS和SCL-90躯体化因子进行记录和评定,将受试者SCL-90躯体化因子评分与中国常模进行比较,分析SCL-90躯体化因子和SSS的相关性。结果受试者SCL-90躯体化因子评分高于中国常模水平[(12.28±7.63)分vs.(1.37±0.48)分,t=7.15,P0.01];躯体化严重程度指数(SSI)和症状数分别为(154.04±38.97)分和(18.0±13.0),SCL-90躯体化因子评分与SSS中的SSI和症状数均呈正相关(r=0.750,0.730,P均0.01)。结论 SSS可作为评估SFD的工具,是SCL-90躯体化因子的补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犬咬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在短期内的变化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纵向研究对符合入组条件的506例犬咬伤患者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在犬咬伤当日和伤后4周测评,分析犬来源(家养和非家养),伤口暴露分级(Ⅰ、Ⅱ、Ⅲ),性别,年龄与总分的关系。结果:犬咬伤患者在咬伤当日存在一定比例的焦虑(9.33%)和抑郁(2.65%)症状,两者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咬伤当日和伤后4周再测评前后总分也差异有显著性(P<0.01),咬伤当日量表总分与女性、非家养、伤口暴露分级有关(P<0.05),其中Ⅲ级伤口暴露分级关联程度最大(β=13.365,P<0.05)。结论:一定比例的犬咬伤患者存在焦虑和抑郁症状,与女性、非家养、伤口暴露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6.
对有关痴呆伴发的精神行为症状的非药物干预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SFD)患者大脑葡萄糖代谢网络的拓扑变化。方法用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18例SFD患者[男10例、女8例,年龄(39.5±12.0)岁,病程(3.67±3.20)年;SFD组]、21名健康体格检查者[男13名、女8名,年龄(43.9±8.4)岁;对照组]的18F-脱氧葡萄糖(FDG)PET图像,建立静息状态下2组的大脑葡萄糖代谢网络。使用图论的方法计算脑网络的全局参数(标准化聚类系数、标准化最短路径长度、小世界属性和全局效率)和节点参数(聚类系数和介数中心度)。2组脑网络参数间的差异采用重复1000次的置换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聚类系数和介数中心度定义前20%(18/90)的节点为脑网络的关键(Hub)节点,分析SFD患者Hub节点的改变。结果SFD组患者的脑网络和对照组一样具有小世界属性(σ>1),但标准化聚类系数、小世界属性和全局效率有降低趋势,标准化最短路径长度有增加趋势(P>0.05)。与对照组相比,SFD患者左侧苍白球、左侧杏仁核、左侧楔前叶和右侧角回的介数中心度明显升高(置换检验,P<0.05),左侧颞中回和右侧枕上回的介数中心度明显降低(置换检验,P<0.05);双侧苍白球、双侧丘脑和左侧杏仁核的聚类系数明显降低(置换检验,P<0.05)。SFD组发生改变的Hub节点多数(16/24)位于边缘系统。结论SFD患者的葡萄糖代谢脑网络拓扑性质发生改变,小世界属性和全局效率呈降低的趋势及Hub节点的改变,导致网络信息传递效率有所降低,功能整合和功能分离的平衡被打破,这为躯体化症状的脑功能异常提供了有效的影像学证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目的是探讨利培酮治疗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时致大小便失禁的症状表现及可能机理,以提高对该不良反应的认识。回顾性分析1例利培酮致大小便失禁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利培酮导致大小便失禁的情况临床较为少见,与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