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6篇
神经病学   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中学生童年期虐待与失眠之间的关系,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心理韧性的调节作用。方法 于2021年4月-5月,采用方便抽样法,从中国西部某市3所中学共抽取3 412名学生,完成了童年期创伤问卷(CTQ)、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PCL)、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和心理韧性量表评定,使用Process 3.4进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中学生CTQ评分与PCL和ISI评分均呈正相关(r=0.540、0.320,P均<0.05),CTQ、PCL和ISI评分与心理韧性量表评分均呈负相关(r=-0.049、-0.193、-0.132,P均<0.05)。PTSD症状在童年期虐待和失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161,P<0.0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80.5%。心理韧性在童年期虐待与PTSD症状的前半路径起调节作用(β=-0.008,P<0.01)。结论 在中学生中,PTSD症状在童年期虐待与失眠症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且心理韧性在儿童期虐待与PTSD症状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简要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不同人群造成的身心影响,提出适用于疫情防控心理危机干预的"三安"原则,以期帮助受影响的群众顺利渡过疫情心理难关,促进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南宁市初三学生焦虑、抑郁水平及其与考试焦虑的关系,为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1年5月-6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在南宁市每个区/县内随机抽取一个初中学校,以每个学校初三年级中3个班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考试焦虑量表(TA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察各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共2 080名学生参与此次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 826份(87.79%)。其中,999名(54.71%)初三学生感受到考试带来的不适感,检出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者分别有577人(31.60%)、830人(45.45%)。女生TAS评分高于男生[(16.75±6.78)分vs.(15.08±6.97)分,t=-5.136,P<0.01],女生SAS评分高于男生[(46.05±10.43)分vs.(44.16±10.87)分,t=-3.769,P<0.01],女生SDS评分高于男生[(52.34±12.44)分vs.(49.98±12.17)分,t=-4.039,P<0.01]。相关分析显示,初三学生SAS、SDS评分与TAS评分均呈正相关(r=0.574、0.531,P均<0.01),控制年龄和性别后,相关性仍存在(r=0.570、0.526,P均<0.01)。结论 南宁市初三学生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且与考试焦虑均呈正相关。另外,女生的焦虑和抑郁水平均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4.
本文目的是分析辩证行为治疗(DBT)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治疗中的有效性,以期为我国青少年NSSI行为的干预提供参考。NSSI行为是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健康威胁,近年来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不容忽视的精神卫生问题,目前对于NSSI行为的干预主要采用心理治疗,其中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DBT在减少NSSI行为方面有效。本文从NSSI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DBT的概述及DBT在NSSI应用中的疗效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为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电子问卷的方式,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随机对四川省某高校在读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评估其焦虑、抑郁及躯体化症状情况,同时使用自制问卷调查其求助方式,并分析之间的关系。结果共完成调查551例,其中焦虑症状检出率为4.90%,抑郁为28.68%,躯体化症状为17.97%;城市大学生的躯体化症状检出率高于农村(23.35%vs.13.27%,P<0.05)、非医学生的躯体化症状检出率高于医学生(21.40%vs.13.89%,P<0.05)。女性SSS评分高于男性[(26.51±5.44)分vs.(25.27±5.78)分]、城市大学生SSS评分高于农村大学生[(26.69±5.98)分vs.(25.38±5.12)分]、非医学生的SSS评分高于医学生[(26.65±5.59)分vs.(25.21±5.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偏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SSS评分与SAS评分呈正相关(r=0.110,P=0.010)、与SDS评分呈负相关(r=-0.087,P=0.042)。大学生常见的求助方式前三位依次为自我调节(81.85%)、与家人或朋友倾诉(70.78%)、线下心理咨询(28.31%)。结论COVID-19疫情下,大学生抑郁和躯体化症状检出率较高;女性、城市、非医专业的大学生躯体化症状检出率相较其他人口学特征与专业的大学生更高;自我调节和向家人或朋友倾诉是大学生主要的心理求助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学生童年创伤和失眠与非自杀性自伤(NSSI)的关系,以及失眠在中学生童年创伤与非自杀性自伤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童年创伤问卷、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对广西南宁市三所中学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采用SPSSAU 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3442名中学生中,NSSI的检出率为31.93%,在年级、性别、家庭经济状况三方面NSSI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841,P<0.001;x2=10.524,P=0.001;x2=16.486,P<0.001);伴NSSI组童年创伤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失眠总分高于不伴NSSI组(F值分别为249.029、138.256、65.656、23.316、90.787、279.991、386.503,均P<0.001);童年创伤与NSSI和失眠均呈正相关(r=0.126~0.328,P<0.010;r=0.113~0.307,P<0.010),失眠与NSSI呈正相关(r=0.355,P<0.010),控制人口学资料后相关性仍然存在;控制人口学资料后,童年创伤对NSSI的总效应为0.514(95%CI:0.466~0.562),对失眠的直接效应为0.183(95%CI:0.164~0.202),失眠对NSSI的直接效应为0.634(95%CI:0.552~0.715);失眠在童年创伤与NSSI间的中介效应为0.116(95%CI:0.081~0.153),说明失眠在中学生童年创伤与NSSI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2.568%。结论 童年创伤既可以直接影响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也可以通过失眠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