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71篇
  免费   2229篇
  国内免费   962篇
耳鼻咽喉   258篇
儿科学   1373篇
妇产科学   223篇
基础医学   2247篇
口腔科学   87篇
临床医学   6991篇
内科学   9151篇
皮肤病学   235篇
神经病学   2143篇
特种医学   1349篇
外科学   4584篇
综合类   9679篇
预防医学   2806篇
眼科学   222篇
药学   5506篇
  53篇
中国医学   2266篇
肿瘤学   138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76篇
  2022年   1272篇
  2021年   1819篇
  2020年   1752篇
  2019年   1150篇
  2018年   1179篇
  2017年   1522篇
  2016年   1685篇
  2015年   1626篇
  2014年   4146篇
  2013年   3812篇
  2012年   3452篇
  2011年   3573篇
  2010年   2791篇
  2009年   2432篇
  2008年   2333篇
  2007年   2359篇
  2006年   2106篇
  2005年   1713篇
  2004年   1368篇
  2003年   1136篇
  2002年   852篇
  2001年   802篇
  2000年   659篇
  1999年   582篇
  1998年   470篇
  1997年   443篇
  1996年   376篇
  1995年   312篇
  1994年   315篇
  1993年   211篇
  1992年   194篇
  1991年   186篇
  1990年   176篇
  1989年   148篇
  1988年   139篇
  1987年   96篇
  1986年   89篇
  1985年   123篇
  1984年   106篇
  1983年   50篇
  1982年   74篇
  1981年   68篇
  1980年   61篇
  1979年   50篇
  1978年   38篇
  1977年   34篇
  1976年   21篇
  1975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不同气腹压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acute calculous cholecystitis,ACC)患者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ACC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行LC治疗,对照组术中维持常规气腹压(12~15 mmHg),观察组术中维持低气腹压(7~8 mmHg)。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24 h对两组肝功能及内皮细胞损伤相关因子进行检测对比。 结果 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4 h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 2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移酶、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血栓调节蛋白、内皮素1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C术中维持低气腹压在术野清晰度、疗效、安全性方面与正常气腹压效果相当,且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对保护肝功能及抑制内皮细胞损伤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脓毒症诱导急性肺损伤(ALI)的关键基因。 方法从基因表达谱(GEO)数据库中下载GSE10474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13例脓毒症ALI患者样本(ALI组)和21例脓毒症患者样本(脓毒症组)基因数据。使用limma包筛选两组样本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确定前10位hub基因。 结果从GSE10474数据集中共筛选出11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65个上调基因,50个下调基因。GO分析显示,生物过程的基因主要富集在金属离子稳态、氧化应激、电离辐射等;细胞组分主要富集在液泡膜、高尔基体膜、内质网膜、溶酶体膜等生物膜;这些基因主要与生物跨膜、泛素结合酶活性、蛋白络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激酶结合蛋白活性以及蛋白激酶抑制活性等分子功能相关。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磷脂酶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以及免疫相关的信号通路。PPI网络图筛选出了前10位hub基因,分别为CD4、CD74、髓细胞核分化抗原(MNDA)、髓细胞触发受体1(TREM1)、人白细胞抗原DRA(HLA-DRA)、细胞附着蛋白1相互作用蛋白(CYTIP)、凝血因子XⅢA链(F13A1)、血清胱抑素F(CST7)、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1(MAPK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A(CDKN1A)。 结论CD4、CD74、MNDA、TREM1、HLA-DRA、CYTIP、F13A1、CST7、MAPK1及CDKN1A是脓毒症诱导ALI的关键基因,可作为临床治疗和新药开发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肾康注射液联合青霉素与替米沙坦治疗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34例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青霉素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肾康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胱抑素C(CysC)、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1%(65/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7%(5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EGF、CysC和MCP-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联合青霉素与替米沙坦治疗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肾功能指标水平,其效果优于青霉素联合替米沙坦治疗。  相似文献   
6.
恶性高血压(MHT)是常见的高血压急症,病情一般进展较快,常累及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导致器官功能不全。血栓性微血管病(TMA)是MHT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以微循环中血栓形成导致组织器官功能受损为主要特点,大多病情危重,预后差。MHT靶器官损害中胰腺受累罕见,由于对其认识不足,临床缺乏早期诊断及治疗的经验,导致患者预后极差,病死率高。本文报道了1例MHT致急性胰腺梗死病例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急性胸腹部创伤的诊断价值。方法80例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均行X线平片诊断和MSCT诊断。观察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和影像质量,分析急性胸腹部创伤的CT表现。结果MSCT诊断符合率为100.00%(80/80),高于X线平片诊断的75.00%(6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的成像质量优于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在急性胸腹部创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诊断图像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伴胆囊炎的效果。方法68例胆结石伴胆囊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实验组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介质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6、心肌细胞P物质、前列腺素E2)、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白细胞介素-6、心肌细胞P物质、前列腺素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白细胞介素-6、心肌细胞P物质、前列腺素E2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实验组白细胞介素-6(6.56±0.81)μg/ml、心肌细胞P物质(5.45±0.71)pg/ml、前列腺素E2(131.10±16.10)μ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82±0.91)μg/ml、(7.25±0.20)pg/ml、(181.34±24.45)μ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61.13±1.24)min以及住院时间(9.56±0.12)d均短于对照组的(75.31±2.75)min、(12.21±2.2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5.88%(2/34)低于对照组的29.41%(10/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结石伴胆囊炎患者实施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病情,减少并发症,缩短治疗和康复时间,减轻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应激。  相似文献   
9.
ObjectiveThere is a paucity of data concerning the use of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s (G-CSFs) 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G-CSF use on relapse-free and overall survival in 358 consecutive, newly diagnosed pediatric ALL patients uniformly treated at the same institution between April 2012 and April 2020.Materials and MethodsPatients were evaluated in two separate periods, based on the G-CSF treatment approach. All patients who underwent ALL treatment between April 2012 and December 2016 received G-CSF (G-CSF+ arm; n: 245) in the course of the protocol for reducing the risk of febrile neutropenia and/or inducing neutrophil recovery to prevent any treatment delay. No patients after December 2016 received G-CSF, even if they belonged to the high-risk group, and these were included in the G-CSF? arm (n: 113).ResultsEstimated mean relapse-free (106.5 months; 95 % CI 102?110.8 vs 82 months 95 % CI 75.2?88.9; p: 0.794) and overall survival (111.4 months; 95 % CI 108?114.8 vs 85 months 95 % CI 80.4?89.8; p: 0.431) rates were similar between the G-CSF+ and G-CSF? groups.Conclusions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G-CSF use during ALL treatment had no effect on relapse rates or overall survival.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不同频率下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NMES)在ARDS相关性ICU获得性衰弱(ICU-acquired weakness, ICU-AW)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健康雄性C57BL/6小鼠88只随机分为11组,每组8只。分为:空白对照组(C1)、气管内注入无菌水组(C2)、ICU-AW模型组(ICU-AW)、ICU-AW+AMPK激动剂A-769662组(ICU-AW-A)、ICU-AW+A-769662溶剂对照组(ICU-AW-V)、NMES 20 Hz组(ICU-AW-20)、NMES 40 Hz组(ICU-AW-40)、NMES 60 Hz组(ICU-AW-60)、NMES 80 Hz组(ICU-AW-80)、ICU-AW-40+AMPK抑制剂Compound C组(ICU-AW-40-C)、ICU-AW-40+Compound C溶剂对照组(ICU-AW-40-V)。检测小鼠四肢抓力和存活状态,7 d后收集小鼠肺组织和腓肠肌标本,采用HE染色观察肺和肌肉病理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以及qRT-PCR的方法检测小鼠腓肠肌中Atrogin-1、MuRF-1 mRNA和蛋白表达。 结果与C1、C2组相比,ICU-AW小鼠出现肺损伤及腓肠肌萎缩,四肢抓力及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腓肠肌组织中MuRF-1、Atrogin-1基因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值分别为<0.001和<0.05);和C2组相比,ICU-AW组p-AMPK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ICU-AW-V组相比,ICU-AW-A组小鼠腓肠肌肌肉萎缩改善,四肢抓力显著提高,Atrogin-1和MuRF-1蛋白及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相比于ICU-AW组,ICU-AW-20组、ICU-AW-60组、ICU-AW-40组四肢抓力均显著提升(P<0.05),其中,ICU-AW-40提升最为显著(P<0.05);ICU-AW-40组Atrogin-1和MuRF-1蛋白及基因表达量也较其它四组显著降低(P<0.01);而AMPK抑制剂Compound C干预后能够显著逆转NMES 40 Hz方案的ICU-AW肌无力的保护作用(P<0.05,ICU-AW-40-V vs. ICU-AW-40-C)。 结论早期应用40 Hz NMES能够显著改善ARDS相关性ICU-AW小鼠肌肉萎缩无力,其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AMPK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