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92篇
  免费   3113篇
  国内免费   1929篇
耳鼻咽喉   154篇
儿科学   37篇
妇产科学   73篇
基础医学   1277篇
口腔科学   47篇
临床医学   6513篇
内科学   4522篇
皮肤病学   49篇
神经病学   48篇
特种医学   1077篇
外国民族医学   89篇
外科学   5011篇
综合类   17692篇
预防医学   3034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6782篇
  147篇
中国医学   3245篇
肿瘤学   762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053篇
  2022年   1046篇
  2021年   1362篇
  2020年   1870篇
  2019年   2049篇
  2018年   832篇
  2017年   1804篇
  2016年   1745篇
  2015年   1802篇
  2014年   3220篇
  2013年   2970篇
  2012年   3493篇
  2011年   3659篇
  2010年   3235篇
  2009年   2912篇
  2008年   2938篇
  2007年   2717篇
  2006年   2342篇
  2005年   2418篇
  2004年   2137篇
  2003年   2268篇
  2002年   1827篇
  2001年   1704篇
  2000年   1226篇
  1999年   957篇
  1998年   740篇
  1997年   580篇
  1996年   555篇
  1995年   372篇
  1994年   326篇
  1993年   172篇
  1992年   132篇
  1991年   221篇
  1990年   273篇
  1989年   304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4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晚期胃癌患者化疗反应及生存时间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9年12月于苏州科技城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61例晚期胃癌患者,给予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化疗,化疗前抽空腹静脉血5 ml用于提取基因组DNA。TaqMan探针法鉴别PARP1基因rs907187C/G、rs1805414T/C和rs1136410T/C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分析各多态性对化疗客观反应率(ORR)及总生存期(OS)的影响。结果rs907187C/G多态性与化疗敏感性存在明显关联,变异等位基因G携带者化疗ORR显著升高,CC、CG、GG基因型分别为23.2%、42.2%、53.7%(P=0.007)。杂合基因型CG化疗ORR为CC基因型的2.362倍(P=0.035);纯合变异基因型GG化疗ORR为CC基因型的3.812倍(P=0.003);CG+GG基因型化疗ORR为CC基因型的2.854倍(P=0.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rs1136410T/C多态性与患者OS显著相关,变异等位基因C携带者中位OS明显延长,TT、TC、CC基因型分别为10.0、13.1、16.9个月(P=0.006);TC+CC基因型患者中位OS为14.5个月,较TT组OS显著延长(P=0.004)。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rs1136410T/C多态性仍是晚期胃癌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0,OR=1.667,95%CI:1.131~2.458)。未发现rs1805414T/C多态性与化疗ORR及预后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PARP1基因rs907187C/G多态性能影响晚期胃癌患者的ORR,而rs1136410T/C多态性可能是评估生存时间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探究甘草干姜汤(LDGD)的体外抗胃癌作用,并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法探讨其抗胃癌机制。方法: 以不同配比的甘草干姜汤灌胃大鼠后以腹主动脉取血方式提取含药血清,利用四甲基噻唑蓝(MTT)法观察甘草、干姜不同配比LDGD大鼠含药血清对人胃腺癌细胞AGS以及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活力的影响;基于网络药理学构建LDGD抗胃癌的“成分-靶点”网络,通过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筛选出关键靶点,通过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探究LDGD抗胃癌可能涉及的生物学功能和信号通路;通过分子对接分析LDGD中文献报道的8种主要成分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酸、6-姜酚、6-姜烯酚、8-姜酚和抗胃癌关键靶点的结合情况。结果: 血清药理学实验中不同配比LDGD灌胃大鼠后提取的30%含药血清对人胃腺癌细胞AGS的细胞活力均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HUVEC无明显抑制作用;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LDGD有效化学成分101个,抗胃癌关键靶点为VEGFA、TNF-α、CASP3、MYC;富集分析结果表明,LDGD抗胃癌可能主要通过对凋亡信号、氧化应激、活性氧反应等途径的调节,以及对TNF、p53等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甘草酸、甘草苷与VEGFA对接良好,6-姜酚与TNF-α对接良好,且这3种成分在LDGD中含量相对较高。结论: 甘草干姜汤具有一定抗胃癌活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氧化应激,作用于TNF、p53等信号通路,其中甘草酸、甘草苷、6-姜酚可能为关键药效成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开腹与腹腔镜脾门淋巴结清扫对进展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生存情况。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南通市中医院收治的86例拟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进展期胃癌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开腹脾门淋巴结清扫,研究组采用腹腔镜脾门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术后7 d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无进展生存时间。结果两组总手术时间、肿瘤大小、No.10淋巴结清扫时间。No.10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总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出血量、清扫No.10淋巴结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引流管拔出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胃管拔出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 d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对照组失访1例,研究组失访2例,随访率为96.51%,研究组与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22.35个月(95%CI:12.39~28.41)、21.73个月(95%CI:9.25~24.52),两组无进展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展期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腹腔镜脾门淋巴结清扫近期效果良好,安全可行,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介绍了德国胃癌腹膜转移治疗和预防方面的临床试验结果和治疗经验。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和(或)胃切除术可以在有潜在治愈性的情况下实施,但仅能在经验丰富的中心并根据多学科诊疗团队的临床决策开展。目前,德国正在进行有关CRS+HIPEC治疗胃癌腹膜转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高质量临床试验,也进行着有关胃癌切除术后辅助HIPEC治疗的临床试验。德国发明的加压腹腔气溶胶化疗(pressurized intraperitoneal aerosol chemotherapy,PIPAC)技术联合系统性化疗可作为姑息性治疗手段处理及预防腹水等并发症,期待有更多临床研究结果证实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PE)患者胎盘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胃癌高表达转录本1(lncRNA GHET1)的表达及其对滋养层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进展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 方法 30名孕产妇分为正常孕产妇组(正常组)15例和PE孕产妇组(PE组)15例,HE染色观察2组研究对象胎盘组织病理形态表现。体外培养滋养层HTR-8细胞,转染过表达lncRNA GHET1及对照序列质粒,并将滋养层细胞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GHET1组(转染过表达lncRNA GHET1质粒)和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序列质粒)。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2组研究对象胎盘组织和各组HTR-8细胞中lncRNA GHET1 mRNA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HTR-8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不同细胞周期HTR-8细胞百分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HTR-8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HTR-8细胞中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基因(c-Myc)、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表达 水平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比值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PE组患者胎盘组织绒毛发育不良,数量减少,绒毛内及间质血管分布紊乱,血管壁出现纤维素样坏死,钙化区域及绒毛上合体结节增加。与正常组比较,PE组患者胎盘组织中lncRNA GHET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GHET1组HTR-8细胞中lncRNA GHET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阴性对照组HTR-8细胞中lncRNA GHET1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GHET1组HTR-8细胞增殖率、S期细胞百分率和侵袭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阴性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GHET1组HTR-8细胞中c-Myc、cyclinD1、Vimentin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及p-GSK3β/GSK3β比值均明显升高(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阴性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过表达lncRNA GHET1可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滋养层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进展和细胞侵袭,发挥改善PE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介藜芦碱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以人胃癌细胞NCI-N87为模型,设置对照组、介藜芦碱低剂量组(10 μg/ml)、介藜芦碱高剂量组(30 μg/ml),Edu实验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细胞免疫荧光以及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EMT相关标志物表达水平;利用定量PCR检测介藜芦碱对胃癌细胞miR-132-3p及其靶基因FOXN3表达的影响。结果:Edu增殖实验显示介藜芦碱对胃癌细胞增殖能力影响不明显,而transwell实验显示介藜芦碱能够明显抑制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P<0.05);细胞免疫荧光和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介藜芦碱升高E-cadherin表达而降低Vimentin、ZO-1的表达(P<0.05);定量PCR结果显示介藜芦碱处理胃癌细胞明显抑制miR-132-3p表达,同时促进其靶基因FOXN3表达增加(P<0.05)。结论:介藜芦碱可能通过调控miR-132-3p/ FOXN3轴,抑制胃癌细胞迁移、侵袭和EMT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对于胃癌腹膜转移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4例胃癌腹膜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2)与对照组(n=32)。对照组患者应用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病情缓解率(ORR)为50.00%,疾病控制率(DCR)为93.75%,对照组患者ORR为37.50%,DCR为62.5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所有患者进行3年随访发现,两组患者1年内生存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2年和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美国NCI制定的不良反应评价标准,评价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并依照WHO标准将不良反应分为0~Ⅳ级,两组患者腹泻、手足综合征、周围神经毒性、肾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恶心、呕吐、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以及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胃癌腹膜转移患者应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能够有效控制疾病进展,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而且安全性好,不增加不良反应现象。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84例进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胃功能恢复情况、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的胃功能恢复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以及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癌手术患者进行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能够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减轻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10.
术后胃排空延迟(DGE)是上消化道外科手术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尤其好发于远端胃切除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Whipple手术)后,其形成机制迄今不明,进一步明确其机制有助于该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十二指肠的机械性扩张会反馈性地抑制胃排空。我们推测这一负反馈机制在近段空肠也存在,在空肠胀满或肠壁受到牵扯的情况下会导致胃排空抑制。激活这一负反馈抑制效应的外科因素众多,当用直径比较大的管形吻合器做空肠吻合时,吻合器的插入会使空肠黏膜发生环周蹭擦损伤,形成局部炎性反应。用吻合器做肠肠吻合会使输入襻形成扭转导致十二指肠和空肠扩张。此外,胃肠吻合口有可能存在轻微的张力,尤其在实施结肠前胃肠吻合时。肠黏膜的炎性水肿会造成空肠扩张,肠襻扭转会影响其通畅性,胃肠吻合口的张力会对空肠壁形成牵扯,这些因素都可能通过负反馈机制导致D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