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37篇
  免费   415篇
  国内免费   860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09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8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429篇
内科学   1344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143篇
特种医学   4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36篇
外科学   4661篇
综合类   2602篇
预防医学   406篇
药学   733篇
  8篇
中国医学   135篇
肿瘤学   12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203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204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407篇
  2013年   401篇
  2012年   648篇
  2011年   918篇
  2010年   852篇
  2009年   986篇
  2008年   1127篇
  2007年   1218篇
  2006年   1313篇
  2005年   979篇
  2004年   765篇
  2003年   690篇
  2002年   531篇
  2001年   371篇
  2000年   273篇
  1999年   188篇
  1998年   144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使用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单克隆抗体治疗后再行肝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LT)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5例在贵州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行肝移植治疗并规律随访的患者临床资料与生存情况,并收集2018年以来的文献相关资料,重点观察急性排斥反应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5例肝移植术式均为原位经典全肝移植,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无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无肿瘤复发病例。8篇文献报道了38例患者,其中7例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18.42%(7/38),其中2例移植物丧失导致死亡,病死率为5.26%(2/38)。2例出现肿瘤复发,复发率为5.55%(2/38)。结论HCC患者等待肝移植手术期间使用PD-1抑制剂作为桥接治疗可使部分患者获益,但也存在少数患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甚至移植物丧失导致死亡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受者外周血CD19+CD24hiCD38hi B细胞占单个核细胞比例变化情况及其与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ACR)之间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的80例成人受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CR,将受者分为ACR组(25例)和非ACR组(55例)。术前、术后各个时间点抽取参加研究者静脉血并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异硫氰酸荧光素-单克隆鼠抗人CD19抗体、藻红蛋白-单克隆鼠抗人CD24抗体和别藻蓝蛋白-单克隆鼠抗人CD38抗体,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CD19+CD24hiCD38hi B细胞百分比。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ACR组、非ACR组受者术前外周血平均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比例分别为(3.13±0.91)%、(3.49±0.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6,P>0.05)。ACR组术后发生ACR前外周血平均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比例为(1.87±0.70)%。非ACR组受者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外周血平均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比例分别为(1.64±0.52)%、(1.63±0.56)%和(2.04±1.24)%,术后3、6个月平均值均低于术前和术后1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CR组受者发生ACR时外周血平均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比例为(0.8±0.5)%,低于发生ACR前的平均水平(t=5.752,P<0.05),且低于非ACR组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的平均水平(P<0.05)。ACR组受者接受抗排斥反应治疗后,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比例也逐渐增加,ACR发生后7 d为(0.84±0.08)%,与ACR发生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发生30 d后达(1.65±0.18)%,与ACR发生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截断值为1.015%时,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比例预测ACR发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86和0.702,ROC曲线下面积为0.775(95%CI: 0.671~0.879,P<0.05)。 结论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比例下降与肝移植术后ACR反应发生有关,并可作为预测ACR发生的细胞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李爱改  王迪  史正艳 《全科护理》2021,19(11):1577-1579
目的:探讨肝移植受者延续护理中应用远程随访管理系统的效果。方法:挑选2018年6月—2019年12月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肝移植受者,在其出院后2周以自制的远程随访管理系统对其展开居家延续护理。结果:医护小组达成了对受者术后疾病状况的远程监控,通过视频交流为病人提供706例次健康指导。所有研究对象对远程随访管理系统的接受率、掌握率、应用时间、每次视频交流时间分别为81.08%、100.00%、(10.53±2.49)d、(12.13±2.69)min。肝移植受者满意度最高的3项依次是视频交流方式、延续护理模式、指导或者咨询内容;延续护理小组满意度最高的3项依次是病情变化处理方法、视频交流方式、指导或者咨询内容。结论:通过远程随访管理,为肝移植受者开展延续护理是现实可行的,不但能使肝移植受者的术后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且受者及延续护理小组都对此系统的应用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基于倾向评分匹配(PSM)比较挽救性肝移植(sLT)及再次肝切除(RR)的疗效,同时探讨影响复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8月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124例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再手术的患者,按照再次所行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sLT组(46例)和RR组(78例),通过1∶1倾向评分匹配(PSM),筛选出34例患者用于数据分析,比较匹配前后两组的临床基本资料、总生存期(OS)及无瘤生存期(DFS)来探讨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劣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匹配前sLT组的术前血清总胆红素、多发肿瘤的比例、术前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比例及符合米兰标准的比例均要高于RR组(P<0.05),最大肿瘤直径sLT组要小于RR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微血管侵犯(MVI)阳性率及术后ClavienⅢ级以上的并发症的比例均要高于RR组(P<0.05)。匹配后sLT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ClavienⅢ以上的比例均高于RR组(P<0.05);sLT组的1、3、5年OS与RR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T组的1、3、5年DFS与RR组相比较优(P<0.05);甲胎蛋白(AFP)≥100μg/L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方式、AFP≥100μg/L是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LT组术前病情更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严重并发症率高于RR组;sLT组较RR组可取得更长的DFS,但对OS来说,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华医学杂志》2022,(8):602-604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遗传代谢病患者通过肝移植获益, 术后患者代谢能力得到改善,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但其长期预后尚存在争议。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常见需行肝移植治疗的遗传代谢病及其预后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和发展遗传代谢病肝移植, 以期获得更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7.
8.
肝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低,但病死率极高,典型症状包括不明原因发热、皮疹、腹泻和骨髓抑制。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诊断缺乏统一标准,治疗缺乏特异性手段。近年来,针对GVHD免疫反应进程中的病理生理学研究,为开辟新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提供可能。目前,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冲击、免疫抑制剂减少或停用可能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案。而对于糖皮质激素难治性GVHD,应用多种不同的分子靶向药物可能对改善受者预后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外肝移植学界对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AR)的机制阐释为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但为获得长期生存仍需长期乃至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即使如此,临床上AR仍时有发生,并导致相当一部分受者移植肝功能丧失,更重要的是受者术后还受到感染、肿瘤和其他一系列不良反应及沉重经济负担的影响。因此,为肝移植AR机制提出新的理论解释,更全面深入阐明肝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内在机制,进而依据新的机制研制出新型免疫抑制剂已势在必行。本文就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在肝移植AR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