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4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45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79篇
妇产科学   36篇
基础医学   180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628篇
内科学   417篇
皮肤病学   146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6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1137篇
预防医学   964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526篇
  5篇
中国医学   121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264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271篇
  2007年   291篇
  2006年   307篇
  2005年   398篇
  2004年   317篇
  2003年   302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分析手术室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特征,为预防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析来源于医院院感中心质管部的2015—2019年手术室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发生血源性暴露的手术室医护人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北京市某医院共报告手术室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126例,各年依次为32、28、29、23、14例,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手术室医护人员例数逐年减少。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手术室医护人员以女性为主,占66.67%。年龄20~53岁,以20~39岁为主,占57.94%。以医师为主,占70.63%。大专学历的医护人员所占比例最大,为43.65%,只有32.54%的医护人员有参加过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培训,病原体以乙肝病毒为主,占53.97%,其次为丙肝病毒,占31.75%,苍白密螺旋体占5.56%。暴露发生环节以术中缝合、传递手术器械以及协助操作为主,共占总暴露病例的71.43%。结论 北京市某医院手术室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情况逐年减少,但仍有发生,院感防控任务仍较重,标准预防需要加强,需健全手术室安全教育培训,增强预防职业暴露能力,以降低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3.
胞内补体系统(ICS)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可调控细胞代谢和功能的胞内生物效应系统。近年研究表明,ICS广泛存在于多种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在细胞静息态与激活态维持与转变、基本代谢与增殖分化、凋亡调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此外,通过对胞内补体的研究也加深了对受补体调节的胞内病原体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胞内补体研究为治疗多种与补体有关的免疫性疾病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血流感染病原体分布变化及耐药变迁趋势。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血流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按送检时间分为前3年组和后3年组,分析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的差异。结果共检出病原体23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59株(67.7%),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61株(26.0%),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15株(6.4%),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前3年组和后3年组革兰阴性菌(68.8%vs 66.9%)、革兰阳性菌(29.2%vs 23.7%)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3年组缓症链球菌(5.8%vs 0.0%)和真菌(9.4%vs 2.1%)比例较前3年组增高(P<0.05),两组间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后血流感染病原体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而缓症链球菌和真菌检出呈增多趋势,临床需重视。  相似文献   
6.
肺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也是导致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选择高效而准确的检测方法,尽快明确病原体,对肺炎的诊断和治疗十分关键。近几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获得了快速发展,许多新的技术逐步应用于临床,如实时荧光定量PCR、生物芯片、二代测序、核酸等温扩增技术等,极大的提高了肺炎病原体的检测效率。本文对以上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和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NG)均易感染人体泌尿生殖系统,是临床上常见的3种生殖道病原体;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分为HSV-Ⅰ型和HSV-Ⅱ型两型,其中HSV-Ⅱ型主要感染泌尿生殖器及肛门部位皮肤黏膜而引起生殖器疱疹[1]。本研究分析2020年4月到2021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疑似生殖道感染的患者的病例资料探讨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病原体的流行特征及趋势。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 通过对阴道分泌物检验结果的统计分析,了解妇科阴道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分布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对妇科阴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9月在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60例患者的阴道分泌物的检验结果 ,根据年龄将160例患者分为<20岁组(15例)、20~29岁组(50例)、30~39岁组(40例)、40~49岁组(40例)、≥50岁组(15例)5组。结果 160例患者中,阴道清洁度:Ⅰ度14例(8.75%),Ⅱ度62例(38.75%),Ⅲ度48例(30.00%),Ⅳ度36例(22.50%)。阴道清洁度Ⅰ和Ⅱ度患者中白假丝酵母菌、滴虫和加特纳球菌的检出率明显均低于Ⅲ和Ⅳ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39岁组、40~49岁组患者中白假丝酵母菌、加特纳球菌和滴虫的检出率明显高于<20岁组和20~29岁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感染性疾病与阴道清洁度、年龄等因素相关,阴道分泌物检查对于妇科阴道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