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99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分析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肾移植术后发生感染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医院2016年1-12月63例DCD肾移植手术受体及其供体的临床资料,分析DCD肾移植术后感染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 DCD肾移植术后感染率为38.10%(24/63);感染主要发生在术后30d内(70.59%,24/34);与非感染患者相比,感染患者平均增加术后住院天数31.50d,增加住院费用56840.12元;主要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泌尿道、血流感染;主要病原菌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真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住院时间、出现移植肾排斥、术前预防用药为非碳青霉烯类是DCD肾移植术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供体与受体的感染关联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住院时间60d、术前预防用药为非碳青霉烯类是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 DCD肾移植术后感染发生率高,感染发生与住院时间、术前预防用药有关,供体感染状态与受体感染之间的关系缺乏统计学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依据前期探索经验并参照国际分类,将我国现阶段公民逝世后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分为三大类:一、中国一类(C—I):国际标准化脑死亡器官捐献(DBD),即:脑死亡案例,经过严格医学检查后,各项指标符合脑死亡国际现行标准和国内最新脑死亡标准(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9年6卷4期),由通过卫生部委托机构培训认证的脑死亡专家明确判定为脑死亡;家属完全理解并选择按脑死亡  相似文献   
3.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疾病唯一有效的方式,而器官来源短缺已经是全球性的问题。心死亡供体(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已逐步成为器官来源的主要途径。对于DCD的分类,国内外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国际标准化DCD分类:按照1995年和2003年修订的荷兰马斯特里赫特(Maastricht,M)标准[1]分为五大类;中国DCD分类:根据前期探索经验并参照国际分类标准,2011年4月,卫生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启动心脏死亡捐  相似文献   
4.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是指心脏停止跳动后的器官捐献。与脑死亡器官捐献(DBD)不同,DCD的捐献者具有严重的中枢神经损伤和/或不可逆转的脑损伤,但又没有达到脑死亡标准,此时身体其他器官的功能受损程度因缺氧耐受能力不同而各有不同。经过医生确定患者已经没有复苏的机会,并且亲属已经决定撤除患者的生命支持后,捐献者的家人可以选择DCD,为等待器官捐献的患者提供了另一种选择。DCD供者选择标准:年龄一般不超过65岁;无活动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无药物滥用史,或者无如下高危活动:静脉注射毒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国二类”(DCD)和“中国三类”(DBCD)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统称为DCD)的供体和受体因素对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09至2017-01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实施的211例DCD肝移植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供体和受体的性别、年龄、原发病、血型、体质量指数(BMI)、既往病史、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MELD评分、术后早期肝功能及预后等指标。采用χ2检验及多因素Cox回归方法分析影响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恢复及预后不良的风险因素。结果 受体术中出血量(P=0.046)、受体BMI(P=0.035)、受体MELD评分(P=0.000)、供体年龄(P=0.047)、供体性别(P=0.028)、供体血K+水平(P=0.001)、拔管到心脏停跳时间(P=0.001)、供体ICU住院天数(P=0.022)均与受体术后早期肝功能恢复不良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术中出血量(P=0.001,HR=12.512,95%CI: 2.679~58.434)、受体MELD分级(P=0.021,HR=3.991,95%CI:1.237~12.876)是独立风险因子。结论 控制术中出血量及选择MELD<25的受体将有助于改善DCD受者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恢复不良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心脑死亡器官捐赠供肺评估及获取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回顾总结19例供肺获取手术的护理配合,包括供肺的评估及选择、供肺切取术的物品准备、供肺切取的配合等。结果 19例经评估7例因感染、氧合差弃用;12例供肺按照国际标准化程序顺利获取转运至医院,完成10例双肺移植和2例右侧单肺移植,受者手术顺利。结论完善的术前用物准备、充分的术前供肺评估,熟练、准确的术中配合是供肺获取和移植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关正  吕毅 《医学综述》2015,(4):671-674
由于等待肝移植的患者越来越多,而可用于移植的肝脏严重短缺,故提高边缘供肝的质量对于增加供肝来源具有重要意义。提高边缘供肝质量的最新研究包括对供体的药物干预及循环支持、肝脏保存液的改进、机械灌注的尝试和更加合适的保存温度以及气态氧灌注的进一步改进。但其中大部分都局限在动物研究阶段,其与临床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该文就提高边缘供肝质量的研究新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肾移植单中心60例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单中心DCD供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总结DCD供肾移植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4月间60例DCD和112例DCD供肾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 依据《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指南》,实施DCD 60例,共捐献肾脏118个,实施肾移植112例.14例受者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12.5%,其中未使用LifePort机械灌注冷保存DGF发生率23.1% (6/26),使用LifePort移植肾DGF发生率9.3%(8/86).14例DGF受者4例切除移植肾,10例肾功能术后16~52 d恢复正常.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6.3%(7/112),其中1例术后第12天移植肾破裂切除肾脏,其余经治疗后逆转.1例受者术后第15天因急性心肌梗死亡,1例术后第7天发生急性心功能衰竭死亡.移植肾存活的105例受者,随访1~15个月,移植肾功能正常.结论 在我国实施DCD切实可行,是符合伦理和我国国情的器官来源根本途径.DCD供肾移植临床效果良好,Lifeport具有清除肾脏残余微血栓、疏通肾脏微血管、评估肾脏功能及预防DGF的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9.
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肝移植手术技术、围手术期管理及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或提高。近10年来,中国肝移植手术发展势头迅猛,肝移植数量已跃居全球第2位,移植受体的存活率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回顾肝移植的发展历程,我们欣喜地发现,正是由于移植医师勇于对以往难于企及的手术禁区发起挑战,从而为这一尖端医学技术的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肝移植手术技术、围手术期管理及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或提高。近10年来,中国肝移植手术发展势头迅猛,肝移植数量已跃居全球第2位,移植受体的存活率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回顾肝移植的发展历程,我们欣喜地发现,正是由于移植医师勇于对以往难于企及的手术禁区发起挑战,从而为这一尖端医学技术的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随着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