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958篇
  免费   3716篇
  国内免费   1321篇
耳鼻咽喉   746篇
儿科学   458篇
妇产科学   141篇
基础医学   2261篇
口腔科学   1557篇
临床医学   13748篇
内科学   4571篇
皮肤病学   114篇
神经病学   2870篇
特种医学   156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97篇
外科学   3984篇
综合类   31447篇
预防医学   6964篇
眼科学   483篇
药学   9841篇
  141篇
中国医学   2365篇
肿瘤学   2577篇
  2024年   393篇
  2023年   1535篇
  2022年   1692篇
  2021年   1837篇
  2020年   2786篇
  2019年   1848篇
  2018年   966篇
  2017年   2095篇
  2016年   2342篇
  2015年   2559篇
  2014年   4670篇
  2013年   4637篇
  2012年   4907篇
  2011年   5251篇
  2010年   4766篇
  2009年   4521篇
  2008年   4690篇
  2007年   3985篇
  2006年   3955篇
  2005年   4806篇
  2004年   4460篇
  2003年   6115篇
  2002年   5016篇
  2001年   4270篇
  2000年   2804篇
  1999年   2435篇
  1998年   2034篇
  1997年   1831篇
  1996年   1593篇
  1995年   1380篇
  1994年   1047篇
  1993年   761篇
  1992年   618篇
  1991年   457篇
  1990年   341篇
  1989年   441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4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典型肺脓肿的C T影像表现特征及检出率。方法:本次45例研究对象均为湖北省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不典型肺脓肿患者,入院日期为2016年3月—2020年9月,病理诊断确诊38例,对患者实施C T影像诊断,分析诊断结果。结果:本次C T诊断中,患者能够分为三类:血行性肺脓肿共18例、急性肺脓肿共9例、慢性肺脓肿共7例,CT诊断检出率较高,具备较强相似性(P>0.05),C T诊断敏感度94.44%、特异度55.56%、准确性86.67%、误诊率44.44%、漏诊率5.56%、阳性预测值89.47%、阴性预测值71.43%。结论:CT影像诊断能够通过脓腔是否存在病灶进行周围出现渗出性变化片判断,实现不典型肺脓肿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继发性附件扭转的CT特征及其诊断效能,构建继发性附件扭转的评分系统。资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证实的伴有附件肿物的继发性附件扭转患者37例,以及伴有腹痛、附件肿物的对照组患者34例,分析继发性附件扭转的CT特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构建继发性附件扭转的综合评分系统(AT-C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继发性附件扭转以下CT特征发生率较高,包括肿物壁偏心性增厚(X^2=4.41,P<0.05)、附件出血(X^2=12.68,P<0.001)、肿物-子宫之间团块状结构(X^2=13.62,P<0.001)、旋涡征(X^2=10.71,P<0.05)、附件周围脂肪模糊/腹水(X^2=5.82,P<0.05)。其中肿物-子宫之间团块状结构敏感度及诊断价值最高,为81.1%(ROC曲线下面积0.71),旋涡征特异度最高,为91.2%。ATCI诊断效能优于任意单一CT特征(ROC曲线下面积0.83),评分0~2分继发性附件扭转可能性小,3~4分怀疑继发性附件扭转,评分>4分,则高度怀疑继发性附件扭转且特异度为100%。结论继发性附件扭转具有典型的CT特征,包括肿物壁偏心性增厚、附件出血、肿物-子宫之间团块状结构、旋涡征、肿物周围脂肪模糊/腹水。AT-CI是综合了继发性附件扭转全部CT特征的实用评分系统,提高了继发性附件扭转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康博士信箱     
《健康指南》2020,(2):69-72
如何控制脑梗复发?康博士:我今年87岁,患高血压接近30年,长期服降压药,平安至今。CT检查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病。请问,如何控制脑梗复发?湖北省天门市夏XX夏读者:虽然很多脑梗塞患者已经得到了积极有效的治疗,但是在治疗之后不久就会反弹,一旦复发,将会比第一次更为严重。脑梗塞这种疾病为什么容易复发呢?采取何种措施才能更好、更有效地预防脑梗塞的复发,这是许多患者及其家属最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3D-CRT 低剂量区 V5体积的大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肿瘤科2014年4月~2015年10月收治的46例首次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且顺利完成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每例患者分别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1、3个月进行肺功能检测,分析3D-CRT 低剂量区 V5体积的大小与肺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放疗后1个月的 FEV1%、FVC%值明显高于放疗前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放疗后1个月、3个月的 DLCO%值明显低于放疗前,且放疗前的与放疗后3个月的差异具有显著性;V5≦45%、45%55%三组放疗前后的 FEV1%值和 FVC%值比较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V5≦45%、45%55%三组放疗前后的 DLCO%值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 V5>55%组的放疗前后 DLCO%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而 V5≦45%组和45%55%时,DLCO%值降低的趋势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本文将采用micro-CT 技术对人颈椎寰枢椎骨的显微结构作研究分析。方法: 采用micro-CT
技术,选择不同的扫描协议,对同一样本人体颈椎寰枢椎骨进行研究,分析不同协议下骨骼的扫描结果,选择最
优的扫描协议,分析人体骨骼的骨小梁等显微结构的信息。结果: Micro-CT 扫描结果显示,在Bin1&High 扫描协
议下采集的图像,能够清楚的看到颈椎寰枢椎骨内骨小梁的显微结构,并且可以得到骨体积/全体积、骨表面积/
骨体积、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目、骨小梁间隙、骨小梁模式因子和皮质壁厚等参数信息。结论: Micro-CT 是研
究骨小梁的显微结构变化,骨密度变化,骨松质和骨皮质的变化等领域中的一种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7.
刘森松 《中外医疗》2016,(6):182-184
目的 研究低剂量CT三维重建技术对儿童腺样体肥大所致上气道顺应性改变的客观评估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9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3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为观察组,以同期于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腺样体正常儿童为对照组.观察组患儿行CT低剂量扫描与症状计分表调查,并与对照组儿童的CT低剂量扫描后三维测量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单位鼻咽腔的容积(rNPV)与鼻咽气道最狭窄处面积(rNPA)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NPA与症状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NPV与症状严重程度两者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结论 使用低剂量CT三维重建技术可对腺样体肥大所导致的儿童上气道顺应性改变进行客观评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与MRI在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HT)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1-01—2014-04我院收治的45例H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CT与MRI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45例患者中,脑内血肿34例(75.6%),脑梗死病灶内片状、斑点状或条状出血11例(24.4%)。其中大面积脑梗死继发出血24例(53.3%),中等面积继发出血15例(33.3%),小面积脑梗死继发出血6例(13.3%);CT检出HT 10例(22.2%),MRI检出45例(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不同部位的HT检查中,CT检出幕上出血9例(20.0%),幕下出血1例(2.2%);MRI检出幕上出血39例(86.7%),幕下出血6例(13.3%)。MRI对幕上及幕下出血的检出率均优于CT(P0.05)。结论在HT的诊断中,MRI比CT更加准确和敏感,在判断出血时间、指导临床治疗以及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兆云  庞月  白玲 《军事医学》2021,45(9):718-719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xanthogranulomatous pyelonephritis,XGPN)是慢性肾盂肾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因其罕见,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易漏诊或误诊.现将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诊治的1例弥漫性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odified akupotomye closed lysis under CT guidance on compression of posterior lumbar nerve branch.Methods: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by HRCT 3-D reconstruction combined with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After HRCT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combined with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the patients were confirmed as posterior lumbar nerve compression.After CT accurate surface positioning, CT-guided modified akupotomye was used for closed lysis of the posterior lumbar nerve branch.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 Questionnaire(ODI) was used for quantitative scoring, 7 day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Results: In 62 cases, 20 cases were cured, with 25 cases markedly effective, 11 cases effective, and 36 cases ineffective.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0.3%.ODI score: Self-paired t test 7 days before after treatment, P < 0.01;Before treatment and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 self-paired t test(P < 0.01);Self-paired t-test was performed 7 days after treatment and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P > 0.05).Conclusion: With CT precise positioning, the modified akupotomye can be used to do closed lysis, to relieve the adhesion and compression, so that the low back pain can be relieved, with good clinical.The akupotomye closed lysis, combined with modern imaging technology has not only achieved good clinical effect, but also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safety and scientificity of akupotomye trea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