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99篇
  免费   1411篇
  国内免费   531篇
耳鼻咽喉   169篇
儿科学   80篇
妇产科学   49篇
基础医学   1331篇
口腔科学   416篇
临床医学   3103篇
内科学   722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519篇
特种医学   380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篇
外科学   1418篇
综合类   5729篇
预防医学   1976篇
眼科学   167篇
药学   1493篇
  41篇
中国医学   420篇
肿瘤学   562篇
  2024年   194篇
  2023年   560篇
  2022年   689篇
  2021年   700篇
  2020年   819篇
  2019年   503篇
  2018年   240篇
  2017年   383篇
  2016年   474篇
  2015年   612篇
  2014年   1190篇
  2013年   1032篇
  2012年   1471篇
  2011年   1567篇
  2010年   1400篇
  2009年   1192篇
  2008年   1438篇
  2007年   1195篇
  2006年   1206篇
  2005年   1256篇
  2004年   888篇
  2003年   795篇
  2002年   549篇
  2001年   415篇
  2000年   261篇
  1999年   211篇
  1998年   180篇
  1997年   169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3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2.
脑转移瘤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影像组学可对医学影像进行定量分析处理来指导临床实践。近年来,基于CT、MRI的影像组学逐渐应用于脑转移瘤的精准诊疗,如肿瘤精准检测和分割、与其他脑肿瘤的鉴别诊断、原发肿瘤的判别、疗效评价及预后预测等。本文就脑转移瘤影像组学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典型肺脓肿的C T影像表现特征及检出率。方法:本次45例研究对象均为湖北省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不典型肺脓肿患者,入院日期为2016年3月—2020年9月,病理诊断确诊38例,对患者实施C T影像诊断,分析诊断结果。结果:本次C T诊断中,患者能够分为三类:血行性肺脓肿共18例、急性肺脓肿共9例、慢性肺脓肿共7例,CT诊断检出率较高,具备较强相似性(P>0.05),C T诊断敏感度94.44%、特异度55.56%、准确性86.67%、误诊率44.44%、漏诊率5.56%、阳性预测值89.47%、阴性预测值71.43%。结论:CT影像诊断能够通过脓腔是否存在病灶进行周围出现渗出性变化片判断,实现不典型肺脓肿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总编导读     
2021年《中华精神科杂志》第2期共收录了13篇文章,其中包括临床研究3篇,神经影像4篇,综述3篇,病例报告1篇,述评及标准与讨论各1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凭借大数据及深度学习使得以纹理分析(Texture Analysis)为代表的影像组学迅猛发展。随着纹理分析方法及影像新技术的不断研发应用,近年来纹理分析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研究,为疾病、尤其是肿瘤的诊断、分级与疗效预测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医学影像依据。本文总结了纹理分析的常用方法、流程,并对软组织肿瘤的研究现况进行调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影像技术对阴道分娩后早期女性盆底特征及耻骨直肠肌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滨湖医院和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接收的128例初次妊娠并经阴道分娩后3天~5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28例初产妇作为研究组,另选取80例育龄期无流产史、无生育史的女性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女性进行三维超声影像检查,分析阴道分娩后早期女性盆底特征,并对耻骨直肠肌损伤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AP(6.22±0.59)cm、LR(4.52±0.62)cm、HA(16.84±1.41)cm~2均大于对照组(5.00±0.51)cm、(4.19±0.46)cm、(14.52±1.34)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LPR(0.56±0.09)cm、T-RPR(0.58±0.11)cm均小于对照组(0.48±0.04)cm、(0.73±0.06)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P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研究组女性依据直肠肌是否损伤分为损伤组(52例)和未损伤组(76例),未损伤组胎儿头围(30.35±1.63)cm、腹围(33.85±1.57)cm均小于损伤组(32.37±1.42)cm、(35.48±1.53)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损伤组第二产程、三产程时间(41.52±28.53)min、(7.69±3.72)min均低于损伤组(69.92±48.12)min、(10.52±9.41)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损伤组孕末BMI(25.83±3.29)低于损伤组(27.45±2.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三维超声影像对两组AP、LR、HA、T-LPR、T-RPR、A-PR进行重复性测量,结果显示组内、组间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超声影像技术这一影像学检查手段对女性盆底支持系统结构有较好的评估作用,阴道分娩后早期女性会伴随盆隔裂孔结构异常情况,耻骨直肠肌损伤与第二产程、三产程时间,胎儿头围、腹围及母体孕末期BMI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用东芝Aquilion One 320排螺旋CT脊柱三维重建软件模拟新医正骨疗法的拇指触诊法,重建棘突顶线,验证冯天有提出的棘突顶线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因改装健康体检接受腰椎CT检查的军事人员18名,男性,年龄23-28岁,平均(24.94±1.08)岁。采用东芝Aquilion One 320排螺旋CT,用容积漫游法高分辨率模式进行三维重建腰椎,显示受检者腰椎棘突顶部形态。结果棘突顶部呈"山嵴"样骨性标志,呈一条直线,可显示棘突顶线。18名受检人员共90个棘突顶线,其中73个棘突顶线与脊柱中心轴线重合或平行,17个棘突顶线偏歪与脊柱中心轴线交角。下腰椎(L_4、L_5)椎体棘突顶线偏歪率较上腰椎(L_1、L_2、L_3)显著增高(P0.01);椎间盘发生明显退变(膨出或突出)节段较正常椎间盘所涉及的棘突顶线偏歪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①东芝Aquilion One 320排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成功的显示棘突顶线。CT三维重建棘突顶线为脊柱手法诊断、治疗、机理探讨、学术交流及方法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更为客观及标准化的影像手段。②棘突顶线偏歪与脊柱负荷增大、椎间盘退变、突出相关,进一步验证了冯天有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损伤退变性脊柱疾病的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学说和椎体位移理论。  相似文献   
8.
横纹肌肉瘤(RMS)是儿童最常见的软组织肉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其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CT、MRI及PET-CT等已广泛应用于RMS的诊断和治疗中,为RMS的准确分期、风险分层、评估预后和疗效监测提供了重要影像学依据。现对儿童RMS的影像学相关研究及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单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术后矢状位参数变化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7年6月接受颈椎前路单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术(ACCF)手术且随访资料完整的5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资料,其中女24例,男27例,年龄40~74岁,平均(53.88±8.68)岁;C_4椎体次全切17例(33.33%),C_5椎体次全切25例(49.02%),C6椎体次全切9例(17.65%)。记录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及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并测量C_(2~7)Cobb角、C_(2~7)矢状位轴向距离(C_(2~7)SVA)、T1倾斜角(T1S),分析颈椎矢状位参数改变与临床效果的相关性。[结果]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7.18±4.73)个月。颈椎JOA评分由术前的(7.78±1.21)分增加至术后12个月的(12.75±1.35)分,VAS评分由(3.08±1.11)分减少至(1.16±0.70)分,颈椎NDI指数由(46.22±3.47)分减少至(24.53±5.8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测量方面:C_(2~7)Cobb角由术前的(11.75±7.49)°增加至术后12个月的(16.27±8.41)°,C_(2~7)SVA由(19.29±8.11) mm增加至(23.55±9.36) mm,T1S由(23.98±5.94)°增加至(26.20±6.3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术前或术后1年,还是手术前后的差值T1S均与C_(2~7)Cobb角、C_(2~7)SVA呈正相关(P0.05),C_(2~7)Cobb角与C_(2~7)SVA呈负相关(P0.05)。而C_(2~7)Cobb角差值与VAS评分差值、NDI指数差值呈负相关(P0.05),与JOA评分差值呈正相关(P0.05);C_(2~7)SVA差值与JOA评分差值、JOA改善率存在负相关(P0.05)。手术前后C_(2~7)Cobb角与VAS评分均存在负相关(P0.05),C_(2~7)SVA与JOA评分均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颈椎前路单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确切疗效,颈椎矢状位参数的改变与临床疗效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前原发肿物超声特征与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217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是否发生转移分为转移组(101例)和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对照组(116例)。计算术前超声表现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漏诊率、误诊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统计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前超声对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1.1%(92/101)、94.8%(110/116)、93.1%(202/217)、93.9%(92/98)、92.4%(110/119)、8.9%(9/101)、5.2%(6/116)。转移组患者淋巴结收缩期最高流速和搏动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阻力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转移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与年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原发肿物的部位、边缘、边界、内部回声、回声的均匀性与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原发肿物的数目、大小、纵横比、与被膜接触面积、微钙化、内部血流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原发肿物侵犯甲状腺被膜、微钙化、内部血流丰富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原发肿物数目、大小、纵横比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关系不明显(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原发肿物侵犯甲状腺被膜、微钙化、内部血流丰富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临床上针对此类患者,术前超声医生应更仔细地寻找淋巴结转移征象,外科医生应据此制定精准化、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