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HCV感染对艾滋病患者HAART过程中血浆IL-18水平及免疫重建的影响。方法以61例未经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CD4+T细胞计数<200 cells/滋L),其中31例为HIV单一感染,30例为HIV与HCV合并感染,随访至HAART 96周,以43例未经治疗的HCV单一感染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采集患者HAART前及后4、12、24、48、72、96周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浆中HIV RNA水平、IL-18的表达量以及CD4+和CD8+T细胞计数。结果 HAART前,HIV感染者、HCV感染者和HIV/HCV合并感染者血浆IL-18水平的中位数分别为574.66、33.77和922.7 pg/m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Z=-5.614、-2.274和-5.709, P均<0.05),且合并感染者高于HIV和HCV单一感染者(Z=-3.232和-6.989,P<0.01)。 HAART开始后,HIV单一感染与HIV/HCV合并感染组的IL-18水平均随治疗明显下降趋势(χ2趋势=18.429和15.314,P均<0.05),合并感染组IL-18水平在各时间节点的中位数分别为689.75、690.25、615.45、625.22、605.65和532.83 pg/mL,均高于HIV单一感染组(Z=-2.190,-4.435,-3.413,-2.335,-3.000,-3.502, P<0.05);随着HAART的进行,HIV/HCV合并感染组与HIV单一感染组的CD4+T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51.903和69.485,P均<0.01);HAART治疗12和96周时,HIV单一感染组CD4+T细胞计数中位数分别为233.50和334.00个/滋L,高于合并感染组(Z=-1.966和-3.519,P<0.05);在HAART 治疗48和72周时,HIV单一感染组CD4+/CD8+比值分别为0.24和0.31,高于HIV/HCV合并感染组(Z=-2.220和-2.143,P均<0.05)。队列分析显示,除在HAART治疗24周后HIV单一感染组CD4+/CD8+比值与IL-18水平呈弱负相关外,未见IL-18与CD4+/CD8+比值及CD4+T细胞数有相关性。结论 HCV合并感染上调了艾滋病患者HAART前及治疗过程中的血浆IL-18水平,延缓了免疫重建进程,但HCV可能并不是通过上调IL-18水平来延缓免疫重建进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广州地区丙型肝炎患者HCV基因型分布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207例HCV RAN阳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对其HCV Core区(C区)和NS5B区基因序列进行RT-nPCR扩增,两区扩增成功的PCR产物进行基因测序,测序结果分别与相应的参照株序列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两区基因分型结果一致者确定HCV基因亚型。结果 185例HCV C区和NS5B区都扩增成功,其中179例两区基因分型结果一致。共检出1、2、3、6型4种基因型和8种基因亚型,其中1b型占40.78%(73/179),6a型占27.37%(49/179),3b型占11.73%(21/179),3a型占8.94%(16/179),2a型占6.15%(11/179),1a型占3.91%(7/179),2b型占0.56%(1/179),6n型占0.56%(1/179)。1b株可分为A、B、C三大簇,A簇与中国广泛流行1b株接近、B簇与中国中部及南部地区流行1b株接近,6a株分为Ⅰ、Ⅱ两大簇,与献血人群及静脉吸毒人群中6a型株接近。结论广州地区丙型肝炎患者HCV基因型以1b、6a、3型为主,存在多种亚型;1b型株包含中国大部分地区的1b型株,6a、3型已取代2a型分别成为第二、三主要流行基因型;未发现6型变异株。  相似文献   
3.
HBV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目前全球约有2.4亿HBV感染者,其中每年约100万人死于HBV所引起的肝脏疾病,是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然而HBV是宿主种属特异性极强的嗜肝病毒,只能在几种特定的动物中感染复制。因此,研究支持HBV感染的动物模型,对HBV感染和致病机制的认识,以及有效治疗方案的快速研发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HBV感染模型的不断升级有力推动了HBV的病毒学研究,特别是HBV小鼠模型的不断开发为HBV研究提供了便捷的研究工具,本文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目前己成为全球第4位致死疾病。国家卫生部公布疫情显示,自2008年以来艾滋病死亡病例己连续多年位居我国传染病死亡榜首。艾滋病是涉及多器官、系统的慢性传染病,中药治疗艾滋病可阶段性提高、稳定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GPR)预测转氨酶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方法 2010年~2016年我院诊治的血清转氨酶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202例,经肝活检诊断肝纤维化,计算GPR、AST与PLT比值指数(APRI)和基于4因素的肝纤维化指数(FIB-4)预测明显肝纤维化(≥F2)、进展期肝纤维化(≥F3)和早期肝硬化(F4)的效能。应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判断诊断效能。结果 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本组发现F1、F2、F3和F4 分别为82例、60例、39例和21例;F4组GPR、APRI和FIB-4分别为0.4(0.2,1.0)、(0.6±0.2)和1.6(0.9,1.8),而F3组分别为0.2(0.2,0.4)、(0.6±0.2)和0.9(0.9,1.2),F2组则分别为0.2(0.1,0.3)、0.4±0.2和0.9(0.7,1.3),差异显著(P<0.05);GPR预测明显肝纤维化(≥F2)、进展期肝纤维化(≥F3)和早期肝硬化(F4)的AUC分别是0.739、0.790和0.824,显著高于APRI(分别为0.547、0.731和0.736,P<0.05);GPR预测肝纤维化≥F3的AUC为0.790,显著高于FIB-4(0.748,P<0.05),而FIB-4预测肝纤维化≥F2的AUC为0.777,显著高于GPR(0.739,P<0.05),FIB-4和GPR预测肝硬化(F4)的效能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0.824和0.792,P>0.05)。结论 GPR可以预测转氨酶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分期,其效能优于APRI,而与FIB-4相比,各有优缺点。GPR可以作为对转氨酶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一个无创生化预测指数。  相似文献   
6.
随着免疫缺陷疾病的增多及器官移植等医疗技术的发展,机会性致病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日渐升高.同时,由于临床上抗真菌药物的不规范使用,机会性真菌的耐药问题日渐凸显.近年来对机会性真菌耐药机制的研究成为热点,其中包括药物外排的增加、药物作用靶点的改变、生物被膜的形成等,本文对以上内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解毒化瘀颗粒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登革热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33例登革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解毒化瘀颗粒.2组均治疗10 d.观察并比较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退热时间、重症及实验室指标的检测结果.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血清ALT、AS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830、2.109,P值分别为0.014、0.044),但后续治疗中治疗组ALT变化趋势平缓,AST恢复时间缩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在治疗后及治疗后3 d时较对照组同时段升高(t值分别为2.780、2.130,P值分别为0.018、0.460),后迅速下降.治疗组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o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在治疗后6 d较对照组同时段下降(t=-2.164,P=0.042).结论 解毒化瘀颗粒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明显减轻登革热患者的肝脏损伤,降低血浆sVCAM-1、MCP-1浓度.  相似文献   
8.
HBV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目前全球约有2.4亿HBV感染者,其中每年约100万人死于HBV所引起的肝脏疾病,是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然而HBV是宿主种属特异性极强的嗜肝病毒,只能在几种特定的动物中感染复制。因此,研究支持HBV感染的动物模型,对HBV感染和致病机制的认识,以及有效治疗方案的快速研发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HBV感染模型的不断升级有力推动了HBV的病毒学研究,特别是HBV小鼠模型的不断开发为HBV研究提供了便捷的研究工具,本文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合并感染人群抗病毒治疗前血液相关检测结果特征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09—2016年间收治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HIV/HCV合并感染者和HC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前的实验室检测资料,对收集的病人免疫细胞计数和血常规相关检测指标,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统计软件为SPSS 19.0。结果共入组196例病人,其中HIV单一感染者75例,HIV/HCV合并感染者76例,HCV单一感染组45例。分析HIV单一感染组和HIV/HCV合并感染组之间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及CD8+T淋巴细胞(简称CD8细胞)计数、CD4/CD8比值,结果显示:HIV/HCV合并感染组的CD4细胞、CD8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较HIV单一感染组无显著差异(Z=-1.319,P=0.187;Z=-0.171,P=0.864;Z=-1.560,P=0.119);三组间血常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显示:HIV/HCV合并感染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RBC差值、HGB差值与HIV单一感染组及HCV单一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IV单一感染组与HCV单一感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MCH外)。结论排除肝功能异常的影响后,合并HCV感染未显著影响HIV/AIDS病人外周血免疫细胞计数,但合并HCV感染的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前更易发生贫血,且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类型为主,提示HIV/HCV合并感染者的临床治疗需要更多关注贫血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合并感染者与HBV单一感染者外周血HBV核心(core,C)蛋白和多聚合酶(polymerase,P)蛋白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表位变异的差异,探讨HIV/HBV合并感染者肝病进程加快的可能致病机制。方法 收集慢性HBV感染者的基本检查结果和血标本,并依据抗病毒前HIV抗体检测结果,分为HIV/HBV合并感染组和HBV单一感染组。提取HBV DNA,巢式PCR法扩增HBV C基因与P基因并送PCR产物测序,ContigExpress软件进行序列拼接,Vector NTI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参照相应基因型标准序列,分析2组患者的HBV CTL表位变异差异。结果 成功扩增的HBV C基因与P基因的患者共151例,其中HIV/HBV合并感染者83例,HBV单一感染者68例。HIV/HBV合并感染组较HBV单一感染组CTL表位变异发生率均偏高,其中C18-27、C88-96、C139-148表位变异发生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7.509,P=0.006;χ2=3.902,P=0.048;χ2=4.238,P=0.040)。HIV/HBV合并感染组的C18-27表位主要变异氨基酸的类型增多,出现新的S26N(4.8%)、S26T(4.8%)变异类型,而C88-96、C139-148表位主要变异氨基酸相同(L95I、T147A)。结论 HIV/HBV合并感染可增加HBV C蛋白和P蛋白的CTL表位变异,尤其是C18-27、C88-96、C139-148表位变异。C蛋白CTL表位变异增多可能与HIV/HBV合并感染肝病进程加快的致病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