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分析影响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旨在为改善CABG术的效果提供一些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6月—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初次CABG手术的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比较纳入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临床指标及手术效果,筛选出可能影响CABG术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纳入接受体外循环CABG术患者55例,非体外循环CABG术(OPCABG)患者10例。年龄高导致CABG术后非正常(死亡和自动出院)出院率增加(P=0.024);OPCABG(P=0.009)、正高职称医师主刀(P=0.027)可减少术后住院时间;同期处理心脏瓣膜可能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P=0.012);吸烟者术后心功能恢复较慢(P=0.017)。体外循环时间与重症监护病房时间呈正相关(r=0.621,P<0.001)。65例患者中院内死亡1例,死亡率1.54%。结论 年龄、OPCABG、同期处理瓣膜、吸烟、正高职称医师主刀、术前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和体外循环时间是可能影响冠心病患者CABG近期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在诊断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超声诊断为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但收缩功能正常,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检查的患者110例。根据FFR测量值分为心肌缺血组(FFR≤0.80,n=52)和对照组(FFR>0.80,n=58)。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别用QFR与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uantita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QCA)两种工具分析造影图像,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并评价QFR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FFR作为参考标准,QFR的诊断效能均明显高于QCA,其中准确率[83.6%(95%CI:75.5~89.5)vs. 59.1%(95%CI:49.7~67.8)]、敏感度[75.0%(95%CI:61.7~84.9)vs. 46.2%(95%CI:33.3~59.5)]、特异度[91.4%(95%CI:81.0~96.7)vs. 70.7%(95%CI:57.9~80.9)]、阳性预测值[88.6%(95%CI:75.6~95.5)vs.58.5%(95%CI:43.4~72.3)]及阴性预测值[80.3%(95%CI:69.0~88.3)vs. 59.4%(95%CI:47.6~70.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QFR与QCA的阳性似然比分别为8.721 vs. 1.577,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274 vs.0.761。QFR与QCA诊断心肌缺血的RO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95%CI:0.88~0.98)和0.67(95%CI:0.58~0.76)(Z=5.167,P<0.0001)。结论 QFR比QCA能更灵敏、早期识别导致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在指导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5-羟色胺3(5-HT3)受体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PD非运动症状产生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5-HT3受体在PD模型大鼠mPFC及其各个分区内的表达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D大鼠损毁侧mPFC及其中央前区中部(PrCm)、前扣带回(ACd)、前边缘区(PL)、下边缘区(IL)四个分区内5-HT3受体阳性细胞明显稀疏(P<0.05)。结论:PD状态下mPFC及其各个分区内5-HT3受体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4.
席悦  张京铮 《中国校医》2022,36(12):939
目的 探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大剂量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1例。2组患儿均接受经鼻间歇正压通气辅助呼吸及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对照组采用标准剂量治疗,观察组采用大剂量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临床相关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高于对照组的84.31%,(χ2=3.991,P<0.05)。观察组用药次数、住院时间、氧疗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为(1.21±0.26)次、(14.42±2.14)d、(79.25±7.36)h、(65.24±5.01)h,短于对照组的(1.58±0.45)次、(18.74±3.87)d、(88.24±7.85)h、(74.17±6.21)h(t=5.084、6.976、5.966、7.993,P均<0.05);观察组治疗3 d后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氧合指数分别为(88.45±6.21)mm Hg、(350.21±12.25)mm Hg,高于对照组的(81.36±5.14)mm Hg、(336.14±11.41)mm Hg,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为(43.14±3.65)mm Hg,低于对照组的(50.21±4.35)mm Hg,(t=6.281、6.002、8.892,F=39.446、79.042、36.026,P值均<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大剂量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利于改善患儿氧合指数,进而减少机械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和对策。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商丘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1000例献血资料,分为两组,应用MCS3P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500例为A组,以Trim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500例为B组,比较两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结果两组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根据献血者血管条件和红细胞比容来选择合适的血细胞分离机,可以有效的降低单采血小板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Ⅳ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PA/VSD)患儿的临床、手术预后及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Ⅳ型PA/VSD患儿的临床及CT检查资料,记录Ⅳ型PA/VSD影像表现、侧支情况、供应肺段及合并其他畸形情况。结果心脏CT三维重组图像可清晰显示Ⅳ型PA/VSD影像表现、侧支情况、侧支供应肺段,以及合并其他畸形。其中合并房间隔缺损4例,主动脉右弓右降4例,迷走左锁骨下动脉2例,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例,永存左上腔静脉1例,三房心1例。结论Ⅳ型PA/VSD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常伴其他心脏、大血管发育异常;心脏CT三维重组图像可直观、清晰显示患者的各种体肺侧支情况、供应肺段及其合并心血管解剖异常。  相似文献   
7.
孤立性浆细胞瘤是由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引起的恶性肿瘤,在浆细胞瘤中占不足10%,可分为骨性孤立性浆细胞瘤和髓外浆细胞瘤。其中,骨性孤立性浆细胞瘤为原发于骨的单发的浆细胞瘤,多见于椎骨、肋骨、颅骨、骨盆等中轴骨,约75%将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变差。发生于颅底的孤立性浆细胞瘤十分罕见,较多发性骨髓瘤及多数颅底恶性肿瘤预后稍好,但较颅顶孤立性浆细胞瘤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9.
席悦 《中国临床康复》2013,(24):4529-4538
背景:脊髓损伤后一系列生物过程变化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目的:分析利用微阵列芯片技术观察脊髓损伤后的基因表达变化的国际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Elsevier数据库和WebofKnowledge数据库中1972年1月至2012年11月关于微阵列芯片技术和脊髓损伤方面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microarray,.spinalcordinjury,geneexpression”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利用微阵列技术探究脊髓损伤分子机制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在较高水平杂志中的文章。根据纳入标准选择56篇文献进行综述,同时参考了两部中文著作。结果与结论:利用在分子研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微阵列芯片技术能够很好的检测从急性损伤期到后期胶质瘢痕形成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变化,进而能够寻找相关的信号通路及转录因子。该技术不仅对今后的分子研究起到指导作用,而且可从基因层面为脊髓损伤的治疗寻找合适的靶点。文章分析了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学过程,提出了实验设计及微阵列芯片检测技术上的革新、数据分析方法上的改进,并评价了微阵列芯片帮助寻找有效治疗靶点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实际效果,为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和放射卫生行政执法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选取青岛市立医院影像科2022年2-6月接受X射线影像检查[口腔全景、牙片摄影、数字X射线摄影(DR)、CT扫描]受检者170例,其中,口腔全景、牙片摄影受检者各25例,CT扫描检查受检者60例、DR影像检查的受检者60例。使用热释光剂量计对170例受检者使用个人防护用品遮挡敏感部位时关注点的周围剂量当量进行检测,分析上述影像检查常规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时的关注点检测数据。结果 受检者进行口腔全景时大领铅围脖内外相同点位周围剂量当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P<0.05);进行牙片摄影时大领铅围脖内外相同点位周围剂量当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DR摄影(胸部正位、侧位和腰椎正位)时为受检者佩戴铅围裙,其中儿童胸部正位与成人胸部侧位铅围裙内外相同点位周围剂量当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0.00、19.00,P<0.05),成人胸部正位与腰椎正位铅围裙内外相同点位周围剂量当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CT扫描(胸部或上腹部)时,包裹式铅围裙内外相同点位周围剂量当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878.50、11.00,P<0.05)。结论 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是复杂的技术问题,全面准确理解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正确落实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非常重要,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方面的放射卫生行政处罚应慎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