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反应蛋白与胃肠道间质瘤(GIST)细胞发生侵袭和迁移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使用10%胎牛血清传代培养GIST882细胞株,采用衣霉素诱导GIST882发生内质网应激反应,并提取细胞总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蛋白GRP78的表达,同时检测侵袭和迁移相关蛋白MMP-9的表达;迁移能力的检测采用划痕实验判断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的划痕愈合情况;侵袭能力的检测采用Transwell法检测GRP78细胞侵袭到下室的细胞数目。结果与诱导前比较,诱导后12 h和24 h GRP78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且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诱导组比较,诱导内质网应激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强,MMP蛋白表达水平亦明显增加(P<0.05)。结论胃肠道间质瘤存在内质网应激,而内质网应激可以通过上调胃肠道间质瘤细胞MMP-9的表达,而促进细胞侵袭和迁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对纵隔肿物诊断及肺癌分期中应用电视纵隔境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63例纵隔肿物且经病理确诊为肺癌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尾号的单数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CT、MRI诊断、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电视纵隔镜诊断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纵隔肿物诊断及肺癌分期中应用电视纵隔镜,能够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率,缩短手术、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肝泡状棘球蚴病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与开腹直视肝内注射肝泡状棘球蚴原头节两种造模方法的优缺点及对后续介入实验研究的影响。方法 将162只Wistar大鼠分成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组及开腹接种组,每组81只,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和开腹直视下肝内注射肝泡状棘球蚴原头节的方法制备肝泡状棘球蚴病动物模型,以超声筛查动物模型。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对比分析造模情况。结果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组80只成活,其中48只造模成功,肝脏病变阳性率60.00%(48/80),病灶生长部位固定,与周围粘连、侵犯门静脉等脉管系统较轻,3只门静脉插管失败,插管成功率为93.75%(45/48);开腹接种组77只成活,其中33只造模成功,肝脏病变阳性率为42.86%(33/77),病变部位不固定,与周围脏器粘连显著,8只病变侵犯门静脉而插管失败,插管成功率为75.76%(25/33)。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组造模肝脏病变阳性率及插管成功率均高于开腹接种组(χ2=4.617、5.394,P=0.032、0.020)。结论 肝泡状棘球蚴病介入实验研究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造模的方法病变阳性率高,造模过程简单,动物痛苦小,死亡率低,适宜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14v组淋巴结转移与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D2根治术中清扫14v组淋巴结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9月采用D2根治术+14v组淋巴结清扫治疗的25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14v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25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中出现14v组淋巴结转移39例,阳性率15.12%。14v组淋巴结转移与胃癌患者肿瘤位置、肿瘤直径、Borrmann分型、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均密切相关(P均<0.05)。第6组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患者14v转移阳性率高于第6组阴性患者(P<0.05)。结论对于胃窦部癌、肿瘤长径>3 cm、组织学分型为浸润型、分化程度低或侵犯至浆膜层的胃癌,D2根治术中行14v组淋巴结清扫是必要的;术中行第6组淋巴结活检可以作为14v组淋巴结是否需要清扫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手术中应用管状胃进行消化道重建越来越受到重视,重建的管状胃长度达35~40 cm,宽度为3.0~4.5 cm。管状胃较全胃长度明显延长,可以上提至颈部进行吻合重建。管状胃的制作主要得益于胃残端闭合器和直线切割缝合器的使用。但多年来在管状胃的应用中,吻合口瘘和管状胃瘘的发生率居高不下(5%~10%)。我们根据近年来瘘发生的可能原因,制定了一套管状胃的制作流程,并于2012年9月至2014年4月间应用该流程制作管状胃108例,大大降低了瘘的发生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对70创产妇应用0.75%布吡卡因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进行降低会阴切开率和破损率的研究。结果表明,麻醉组与对照组在会阴体高度、新生儿体重上差异无显著性,在会阴完好率、损伤率上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5),注射布他卡因15min后分娩,会阴完好率明显提高,少于15min则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8.
焦虑对妇科良性肿瘤术后康复的影响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明星 《护理研究》2008,22(24):2206-2207
术后早期活动是预防手术并发症促进早日恢复自理的一项有效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在实施健康教育的反馈评价过程中,发现针对术后早期活动的教育效果呈现出两种不同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连续血液净化(CBP)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生化指标和氧合指数的影响.方法3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在抗感染、液体复苏、机械通气、去甲肾上腺素维持平均动脉压(MAP)>65mmHg等治疗基础上予以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后24h、48h时与治疗前血生化指标的变化,以及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及氧合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感染性休克患者经CBP治疗24h和48h后血气、生化指标血pH值、乳酸、HCO3-、BE等明显得到改善(P<0.01或P<0.05),而肾功能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性休克患者经CBP治疗2h、6h或12h后血流动力学及氧合指数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或P<0.05),而去甲肾上腺素剂量在治疗6h后明显减量(P<0.01或P<0.05).讨论 CBP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有血流动力学稳定,清除物质多,有效纠正内环境、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作用,对危急重症患者抢救和延长生存期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明星 《陕西中医》1989,10(3):112-112
<正> 笔者近年来运用自拟二乌汤为主,观察治疗腰痛250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250例均系门诊病人,其中男163例,女87例;年龄31~40岁66例,41~50岁102例,51~70岁82例;干部42例,工人95例,农民113例;病程在1年以内的96例,1~3年的82例,4~5年47例,6年以上的25.5岁:属于外损跌扑闪挫、气滞血瘀者108例,寒湿阻竭者56例,腰肌劳损者40例,肾阳亏虚者29例,督脉壅阻者17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