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 Ⅰ 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P)与心衰和心室重构的关系,同时观察氯沙坦钾的干预作用. 方法将4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氯沙坦钾组(每天口服氯沙坦钾50mg).20例无心脑血管和肝脏疾病者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于治疗前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P Ⅰ P、PⅢ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超声心动图测定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后20周两治疗组重复测定上述指标.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常规治疗组和氯沙坦钾组P Ⅰ P、PⅢP、AngⅡ、醛固酮、LVEDd、LVMI水平明显升高(P<0.01),LVEF明显降低(P<0.01).P Ⅰ P、PⅢP与LVEDd、LVMI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0.01).经20周治疗后上述血检指标和超声心动图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在常规治疗组中无显著差异(P>0.05),在氯沙坦钾组血检指标和LVEDd、LVMI则显著降低(P<0.05),LVEF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的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 结论心衰患者心肌间质胶原增生致使心脏发生重构,氯沙坦钾有抑制心室重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发病48h以内)应用对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普伐他汀组30例,常规治疗组(未服用他汀类调脂药物)30例,疗程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及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普伐他汀组血浆C反应蛋白(32.7±10.8μg/L)及内皮素(50.3±17.2μg/L)水平明显下降、血浆一氧化氮(50.3±10.2μmol/L)水平明显上升,与常规治疗组血浆C反应蛋白(44.3±9.7μg/L)、内皮素(72.4±16.4μg/L)及血浆一氧化氮(42.8±8.7μmol/L)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普伐他汀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早期应用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解除冠状动脉痉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 Ⅰ 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P)与心衰和心室重构的关系,同时观察氯沙坦钾的干预作用。方法:将4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氯沙坦钾组(每天口服氯沙坦钾50mg)。20例无心脑血管和肝脏疾病者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于治疗前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P Ⅰ P、PⅢ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超声心动图测定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后20周两治疗组重复测定上述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常规治疗组和氯沙坦钾组P Ⅰ P、PⅢP、AngⅡ、醛固酮、LVEDd、LVMI水平明显升高(P<0.01),LVEF明显降低(P<0.01)。P Ⅰ P、PⅢP与LVEDd、LVMI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0.01)。经20周治疗后上述血检指标和超声心动图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在常规治疗组中无显著差异(P>0.05),在氯沙坦钾组血检指标和LVEDd、LVMI则显著降低(P<0.05),LVEF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的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心衰患者心肌间质胶原增生致使心脏发生重构,氯沙坦钾有抑制心室重构作用。  相似文献   
4.
麝香保心丸对家兔血管球囊损伤后胶原增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血管球囊损伤后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浓度和Ⅰ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变化及麝香保心丸对其影响。方法 将 4 5只实验兔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15只 :血管成形术组、血管成形术 +麝香保心丸组及对照组。应用球囊拉伤动脉内膜加高脂饲养的方法建立兔髂动脉硬化模型并行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 ,采用放射免疫法和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对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和髂动脉壁平滑肌细胞的Ⅰ型胶原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术后 1周时血管成形术组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较对照组水平增加 (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为 9.5 4± 1.4 9,P <0 .0 5 ) ,Ⅰ型胶原基因表达增加 ,经计算机图像辉度扫描定量分析结果为 (16 0± 12 ,P <0 .0 5 ) ,2、4周时显著增加 (P<0 .0 1) ,(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为 14 .2 1± 2 .6 7和 15 .6 3± 6 .87,Ⅰ型胶原基因表达为 4 16± 16和 4 38± 17) ,血管成形术 +麝香保心丸组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无显著增加、Ⅰ型胶原基因未表达。结论 血管内皮损伤可致Ⅰ型胶原合成增加 ,麝香保心丸对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血管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球囊损伤组(BI)、对照组(C)、球囊损伤+阿托伐他汀组(BI+A),每组8只。BI组、C组均术后6周内予蒸馏水3ml/kg-1·d-1灌胃,BI+A组予阿托伐他汀10ml/kg-1·d-1灌胃。术后6周用生化法检测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各组Ⅰ型前胶原羧基肽(PIP)、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 LDL)的水平,并计算机图像分析内、中膜厚度及其比例。结果:动脉球囊损伤后6周,球囊损伤组与对照组比较,可见内膜增生、内膜/中膜厚度比值升高、MDA、PIP、ox-LDL水平升高(P<0.05).SOD水平降低(P<0.05),而阿托伐他汀组与球囊损伤组比较,内膜增生被抑制、血清MDA、PIP、ox-LDL水平下降(P<0.05),SOD升高(P<0.05)。结论:血管内皮损伤可激活一些生物活性物质,最终导致内膜增生,阿托伐他汀对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分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研究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CHF患者60例按心功能分级进行配对设计而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除遵循一般治疗原则外,采用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进行分型治疗,气虚血瘀型用黄芪注射液加丹参注射液,气阴两虚型用参麦注射液,心气阳虚型用参附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治疗5天,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指标,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指标,疗效优于对照组(P<O.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分型治疗CHF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