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8篇
  2017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针刺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电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热凝法阻断大鼠一侧在脑中动脉形成局灶灶性脑缺血模型,应用反映脑缺血、缺氧及脑功能的灵敏的脑电图为指标,观察电针督脉“大椎”、“百会”八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前、后脑电的影响,探讨针剌对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在轻主麻醉下,正常大鼠两侧额顶区脑电图基本是对称的,幅值、频率和波形基本相等、似,用热凝法阻断一侧大脑中动脉后,损伤侧脑电民前和对侧建侧相比,脑电幅值明显下降,为原水平3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拟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CA1区细胞数目变化及电针的影响。方法:复制拟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给予电针肾俞、膈俞、百会穴和药物喜德镇治疗15 d,运用高清晰度病理图文分析系统对海马CA1区细胞数目做定量分析。结果:模型组海马CA1区的场数目、面数密度、面密度均显著减少,电针和药物可明显增加以上各参数,且以电针作用为优。结论:电针肾俞、膈俞、百会穴可显著抑制海马CA1区细胞坏死、脱失, 抑制其细胞数目减少,可能为针刺有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电针肾俞、膈俞、百会穴对拟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方法 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拟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 ,并电针肾俞、膈俞、百会穴 ,分别于术后 7天、15天、30天 ,与药物喜德镇对照 ,采用水迷宫法 ,记录游全程时间、错误次数。结果 造模导致了小鼠学习与记忆能力下降 ,表现为游全程时间延长 ,错误次数增加 ,且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 ,这种改变逐渐加重。电针和喜德镇均可使模型小鼠的游全程时间缩短 ,错误次数减少 ,但电针组于 7天和 30天时 ,成绩显著优于药物组。结论 电针肾俞、膈俞、百会穴对模型小鼠学习与记忆能力下降有改善和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4.
电针遏制癫痫小发作的实验研究(一)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电针遏制癫痫小发作的效应及中枢机制。 方法 在癫痫小发作的大鼠模型上,电针督脉穴位“大椎”及“脊中”。 结果 电针可遏制小发作时产生的棘慢波。电针频率以高频80 Hz较好。 结论 电针可明显降低大脑皮层兴奋性,并加强其抑制过程,从而遏制痫波。丘脑中一些核团对痫波分别有促进或遏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电针对心肌缺血大鼠下丘脑内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从80只健康SD大鼠中随机选择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大鼠结扎冠状动脉旋前降支复制心肌缺血动物模型。选取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神门”穴组、“内关”穴组和“太渊”穴组,每组10只。分别电针大鼠左侧“神门”穴、“内关”穴和“太渊”穴,每次刺激10min,每目1次,连续3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下丘脑室旁核区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多巴胺(dopamine,DA)、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区NE、DA和5-HT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组和“神门”组NE、DA、5-HT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太渊”组仅NE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电针“神门”、“内关”穴治疗心肌缺血的机制与其促进下丘脑室旁核区单胺类递质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八邪穴联合来氟米特治疗上肢肿痛为主的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上肢关节肿痛为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8例予电针八邪穴联合来氟米特片治疗,对照组27例单纯给予来氟米特片抗风湿治疗;45天后通过观察关节压痛数、肿胀数、健康评估量表(HAQ指数)、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9.28%,优于对照组66.67%(P<0.05)。【结论】电针八邪穴联合来氟米特治疗上肢肿痛为主的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来氟米特,且预后佳,值得临床重视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动气针法和电针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肩周炎诊断标准的患者按首次就诊次序随机分为动气针法治疗组和电针治疗组,每组45例,两组均隔天治疗1次,10次1疗程,1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统计。结果:动气针法治疗组中有效44例,总有效率为97.8%,其中治愈30例,治愈率为66.7%;电针治疗组中有效38例,总有效率为84.4%,其中治愈19例,治愈率为42.2%,在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方面,两组的差异郝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动气针法治疗组明显优于电针治疗纽。结论:与电针法相比,动气针法治疗肩周炎取穴少,见效快,且有较高的有效率和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强弱电针对内毒素致热兔散热过程影响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强、弱电针对兔内毒素性耳温变化的影响,确定针刺散热功效及其与躯体传入系统的关系。方法 使用热敏电阻温度计与计算机联机采样方法。结果 强电针对小剂量(25 E U)及大剂量(200 E U)内毒素引起的耳温变化均产生明显的抑制性影响,但弱电针无此效应。结论 提示针刺散热主要是通过躯体细纤维(Ⅲ、Ⅳ类)传入系统引起的,并验证了内毒素性耳温变化是可以作为针刺散热作用观察指标的  相似文献   
9.
穴位磁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磁场电脉冲配合穴位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 将62 例患者随机分为磁场电脉冲配合经络穴位组(治疗组)和电针组(对照组)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总好转率为93.55% ,对照组为70.9% ,两组比较,P< 0.05。结论 磁场电脉冲配合穴位治疗中风偏瘫疗效优于电针疗法。  相似文献   
10.
电针治疗肌肉损伤6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辨证施治的方法,循经取穴及受伤局部围刺,再加电针,对体育运动中的肌肉挫伤及肌肉拉伤进行治疗。结果证明,此方法可促进新陈代谢、改善损伤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局部的肌肉痉挛,从而达到疏通经络、活血散瘀、消肿镇痛、促进损伤愈合的目的。同时,该疗法也为治疗肌肉损伤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