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61篇
  免费   1096篇
  国内免费   402篇
耳鼻咽喉   643篇
儿科学   535篇
妇产科学   131篇
基础医学   1957篇
口腔科学   536篇
临床医学   1881篇
内科学   2388篇
皮肤病学   40篇
神经病学   349篇
特种医学   41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602篇
综合类   2323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666篇
眼科学   149篇
药学   1194篇
  10篇
中国医学   367篇
肿瘤学   17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393篇
  2022年   559篇
  2021年   769篇
  2020年   754篇
  2019年   582篇
  2018年   519篇
  2017年   515篇
  2016年   514篇
  2015年   485篇
  2014年   966篇
  2013年   1013篇
  2012年   857篇
  2011年   938篇
  2010年   747篇
  2009年   741篇
  2008年   719篇
  2007年   684篇
  2006年   625篇
  2005年   566篇
  2004年   462篇
  2003年   403篇
  2002年   332篇
  2001年   277篇
  2000年   232篇
  1999年   217篇
  1998年   183篇
  1997年   176篇
  1996年   139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66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14篇
  1975年   7篇
  197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蓬勃兴起为现代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在中医药领域的科技创新中崭露头角,二者的融合不断加深,人工智能在中医药领域的发展前景、争议挑战也引发了诸多思考。本文将从人工智能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入手,对人工智能辅助中医诊断、智能决策与数据挖掘、健康管理及中草药现代化研究等方面,就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与分析,以期为AI视域下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智能化赋能。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人工弓状线切开技术在变异弓状线病例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应用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8月广东医科大学茶山医院施行TEP的60例弓状线变异患者资料,在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人为切开腹直肌后鞘及其后面的腹横筋膜创建一条人工弓状线,并对其后面的腹膜前间隙进分离。影像记录弓状线的形态和手术步骤。 结果低位弓状线50例(83.3%),位于脐下8~12 cm,表现为不完整的腹直肌后鞘,向下呈逐渐变薄、变少的散在纤维。无弓状线10例(16.7%),有完整的腹直肌后鞘并一直延伸至耻骨。以人工弓状线为界分为两个层面,前面的是腹直肌后间隙,后面是腹膜前间隙,位于腹横筋膜(含有后鞘)与腹膜前筋膜浅层之间,是TEP理想的分离层面,沿此间隙向下分离与Retzius间隙相连,然后向外分离Bogros间隙。本组平均手术时间(130±15)min,术中腹膜损伤率8.3%(5/60)。术后发生血肿3例,血清肿2例,皮下气肿3例,无慢性疼痛病例。术后平均随访25个月,无复发病例。 结论人工弓状线切开技术在低位和无弓状线患者的TEP手术中安全有效、简单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大数据深度学习,近年人工智能技术已逐渐渗透到医学各个领域,实现一定程度应用。虽然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近几年发表相关文献数量急剧增长,但大部分临床医生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还比较陌生。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列举、分析其在耳鼻喉科的主要研究情况,探讨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实际应用的局限,展望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在耳鼻喉科可能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IntroductionWe aimed to assess,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P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 progression of motor dysfunction and the effect of OSA treatment.MethodsData were analysed from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idiopathic PD patients from a movement disorders clinic. Patients found to have OSA on polysomnography (apnea-hypopnea index [AHI] ≥15 events/h, OSA+) were offered treatment using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 CPAP+ was defined as an average ≥ 2 h/night use at each follow-up. Motor symptoms were assessed using the motor section of the Movement Disorder Society 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mUPDRS) and the Timed-Up-And-Go (TUG). Follow-up times were 3, 6 and 12 months. Mixed models were constructed, adjusting for age, sex, body mass index, levodopa equivalent dose and comorbidities.ResultsWe studied 67 individuals (61.2% male) of mean age 64.7 years (SD = 10.1). Baseline mUPDRS was higher in OSA+ compared to OSA- (24.5 [13.6] vs. 16.2 [7.2], p < 0.001). Motor dysfunction increased at comparable rates in OSA- and OSA+CPAP-. However, in OSA+CPAP+, mUPDRS chang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compared to OSA- (β = −0.01 vs. 0.61, p = 0.03; p = 0.12 vs. OSA+CPAP- [β = 0.39]) and TUG change was lower compared to OSA+CPAP- (β = −0.01 vs. 0.13, p = 0.002; p = 0.05 vs. OSA- [β = 0.02]).ConclusionsIn this PD cohort, OSA wa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baseline mUPDRS. In those with OSA, CPAP use was associated with stabilization of motor function (mUPDRS and TUG) over 12 months. These observations support further research to clarify the role of OSA in PD pathophysiology and motor dysfunction.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在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梧州市人民医院RDS早产儿90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胎龄(29.03±0.58)周;出生体质量(996.91±98.52)g;病程(3.48±0.56)h;临床分级Ⅰ级58例,Ⅱ级32例;Apgar评分(6.85±1.06)分。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NIPPV组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每组45例。NIPPV组给予NIPPV治疗,NCPAP组给予NCPAP治疗,若两组治疗后不能维持患儿生命体征则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或行有创机械通气。结果NIPPV组和NCPAP组治疗12、24 h后和治疗结束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明显高于治疗前。NIPPV组治疗12、24 h后PaO2、OI明显高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和NCPAP组治疗结束时PaO2、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PS使用率(22.22%vs 44.44%)、有创通气率(17.78%vs 40.00%)、氧疗时间[(71.42±7.62)h vs(85.62±9.24)h]、有创通气时间[(46.78±5.32)h vs(55.27±6.14)h]、住院时间[(30.42±3.65)d vs(35.62±3.89)d]、并发症率(31.11%vs 53.33%)明显低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可有效改善RDS早产儿通气功能,有利于减少PS使用、有创通气及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后外侧结构重建对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早期关节脱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行后外侧入路初次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根据术中是否修补关节囊及外旋肌群分为重建组(33例:舌形切开关节囊,术中将关节囊及外旋肌群原位缝合在大转子后方及臀中肌肌腱附着处)和对照组(27例:切除关节囊后,术中未进行外旋肌群修复重建)。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及术后近期关节功能情况。结果重建组的手术时间为(45.0±15.3) min,长于对照组的(35.0±12.4) min (P <0.05)。重建组术腔引流量为(200.0±80.0) m L,少于对照组的(420.0±120.6) m L (P <0.05)。重建组的早期脱位率为0.000%(0例),与对照组的7.407%(2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建组术后Harris评分为(92.0±3.4)分,高于对照组的(88.2±5.0)分(P <0.05)。结论在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过程中行后外侧结构重建能够有效减少术腔引流量,提高髋关节Harris评分,对维持髋关节软组织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