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38篇
临床医学   255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230篇
综合类   468篇
预防医学   146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85篇
中国医学   13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从质量守恒定律出发,以Buswell提出的垃圾好氧降解反应方程式为基础,建立了计算通风量的化学计量模型;以达西定律为基础,建立了计算通风压力的数学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某封场垃圾填埋场原位好氧治理工程的计算,验证了2个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可为生活垃圾填埋场好氧生物反应器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提供理论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
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都具有显著的血液动力学抑制作用,无不引起人们的重视。虽然这可以抑制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但有时会引起严重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等不良后果。除药物本身的性质和病人体质状况外,许多药物对血液动力学的抑制程度取决于给药方式、速度、剂量或血浆浓度。本研究是观察四种泵输注法输注雷芬太尼(RF)和丙泊酚(Prop)诱导麻醉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雷米芬太尼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雷米芬太尼对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3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雷米芬太尼组,每组16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1.5mg/kg静脉麻醉;雷米芬太尼组给予等量丙泊酚加1μg/kg雷米芬太尼静脉麻醉。全麻诱导后皆静注琥珀酰胆碱,待肌肉松驰后行MECT治疗。全程监测患者ECG、HR、MAP、SpO2,并观察记录患者癫痫发作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结果MECT治疗后即刻、1、3min两组HR、MAP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但雷米芬太尼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自主呼吸恢复时间雷米芬太尼组略长于对照组(P<0.05),但均在10min以内;癫痫发作时间、苏醒时间、SpO2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雷米芬太尼适合应用于MECT治疗麻醉并可明显抑制MECT引起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3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雷米芬太尼预处理(R)组(n=13)经股静脉注入雷米芬太尼(0.6μg·kg-1·min-1),每次5min输注,连续3次,中间间隔5min;盐水对照(C)组(n=10)经股静脉注入盐水,每次5min输注,连续3次,中间间隔5min;30min后,所有动物用右侧颈内动脉尼龙线线栓法致大脑中动脉阻闭120min,然后拔出尼龙线恢复再灌注。观察再灌注后24h神经功能障碍改变并评分。再灌注24h时处死动物,取大脑行2,3,5triphenyltetrazolium(TTC)染色以计算脑梗死容积百分比。结果缺血再灌注后动物均表现一定神经功能障碍,再灌注24h内C组神经功能障碍逐渐加重,R组则呈减轻趋势;再灌注24h时神经功能障碍评分(NDS)R组明显低于C组(P<0.05);再灌注24h时脑梗死容积百分比,R组明显小于C组(P<0.01)。结论雷米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1 封管操作不当导致血液反流形成阻塞,封管时边推注封管液边推针较推注完后再拔针,堵管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一种改进的导管封管法在危重病人做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中的应用。方法 将留置股静脉导管病人随机分为传统的常规封管法(A组)和改进的抗生索封管法(B组),比较两者在导管并发症上有无差异。结果 改进的封管法(B组)感染明显少于传统常规封管法(A组),P〈0.001。但改进的封管法堵管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改进后封管法使用降低了感染的发生,易于掌握,应用方便,可广泛使用,尤其对ICU(重症监护室)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病人,使用颈内静脉导管做CRRT治疗不方便,股静脉导管相对方便,而留置股静脉导管又较留置颈内静脉导管感染率高,使用改进封管法可以消除这些缺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丙泊酚、雷米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与丙泊酚、芬太尼和氧化亚氮(N2O)复合麻醉用于小儿外耳再造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5~12岁的患儿随机分为丙泊酚、雷米芬太尼组(P-R组)与丙泊酚、芬太尼和N2O组(P-F-N2O组)。麻醉诱导后,P-R组持续输注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P-F-N2O组持续输注丙泊酚、芬太尼和维库溴铵,辅助吸入60%N2O维持麻醉。术中根据循环反应和体动情况调整丙泊酚和芬太尼的输注速度。记录术中循环变化,术后麻醉恢复情况和疼痛情况。结果与P-F-N2O组相比,P-R组术中MAP下降明显,丙泊酚平均用量降低(P<0.01),睁眼时间、对语言命令反应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缩短(P<0.01),术后4 h内视觉模拟评分(VAS)增加(P<0.01)。结论与P-F-N2O组相比,P-R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术后清醒迅速、平稳,但术后早期疼痛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占小春  李惠 《新疆医学》2002,32(6):79-79
为了减轻患儿对静脉穿刺的恐惧心理和精神压力,减轻患儿家长由于穿刺困难和疼痛引起的焦虑、恐惧心理。我科从2000年底开始对住院患儿使用B—D公司生产的24G封闭式套管针,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虽以相同浓度的肝素钠封管液封管,但封管方法不同,效果也有一定差异。现将小儿静脉留置套管针封管方法的使用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亚君 《中国乡村医生》2006,8(8):F0003-F0003
资料与方法共观察本社区327例运动系统慢性损伤患者,所有入选患者病程均超过5年,疼痛部位为肩部、肘部或手指腱鞘,明确诊断为滑囊、腱鞘及肌筋膜的慢性无菌性炎症。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局封治疗组175例(治疗组),男105例,女70例,平均年龄58±4.2岁;对照组(常规治疗组)152例,男53例,女99例,平均年龄57±4.1岁。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上无显著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治疗组是将2%利多卡因0.5~4ml 强的松龙0.5~1ml,加入适当生理盐水稀释后注射入疼痛的组织内;常用的方法有痛点封闭、腱鞘内封闭、滑囊封闭、关节腔封闭、骨膜封闭、…  相似文献   
10.
1998年6月~2001年6月,我院共收治喉结核12例,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中,男5例,女7例;年龄36~62岁。主诉有肺结核病史者仅2例;而经检查12例均同时并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