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9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48篇
儿科学   177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35篇
临床医学   679篇
内科学   120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63篇
外科学   306篇
综合类   1431篇
预防医学   22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74篇
  1篇
中国医学   121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261篇
  2009年   212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218篇
  2005年   263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225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小肠套叠的临床价值,并对其超声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间收治的小肠套叠患儿5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其超声声像学表现及CDFI显像结果,将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计算其诊断符合率。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与最终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52例符合,诊断符合率为94.55%。观察患者的超声表现,可见多数患者存在异常套叠包块,包块的横截面表现为中央高回声、周围低回声的"靶环征"或者高低回声交替的多环状团块"同心圆征",纵断面则表现为高低回声相间、对称多层平行的"套筒征"。包块可位于中腹部、右上腹部、左上腹脾曲部、左下腹部或者脐上横结肠部的不同位置。同时,包块的肠系膜血管处多有明显血流信号,30例患儿可见肠系膜血流信号,21例患儿可见肠壁血流信号,仅有4例患儿无法观测到血流信号的存在。结论通过小儿小肠套叠的典型超声图像特征可以对小儿肠套叠进行有效诊断,操作简单、快捷、无创、小儿接受度高,灵敏性好,可为患儿的及时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X线透视下钡剂灌肠方法治疗小儿肠套叠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放射科在X线透视下钡剂灌肠治疗的80例肠套叠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80例患儿钡剂灌肠68例患儿复位成功,成功率85.0%,12例复位未成功患儿行手法复位治疗,80例患儿均痊愈出院,未出现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X线透视下钡剂灌肠具有较安全、快速、价廉、并发症少等优点,避免了手术的痛苦,钡剂灌肠整复率高,治疗肠套叠疗效显著,是肠套叠确诊的首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诊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61例急诊超声初诊为小儿急性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经手术或空气灌肠治疗,分析超声诊断准确率。结果:经手术或空气灌肠确诊肠套叠患儿为58例,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5.08%。结论:急诊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且准确性高,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效果。方法 2017-11-2019-03间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对38例肠套叠患儿实施超声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治疗。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患儿中复位成功35例,复位成功率为92.11%。复位成功时间12~38 min,平均17.02 min。灌肠过程中未出现肠穿孔等并发症。3例复位失败的患儿均经手术复位成功,手术证实为回回结型肠套叠。患儿均痊愈出院。出院后均获6个月的随访,其间未见复发病例。结论超声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操作简单,无放射损害,复位成功率高,复发风险小,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超声与腹部X线片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疑似肠套叠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检查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分别采用腹部X线平片和超声检查诊断,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B组腹部超声的检出率为98.00%,明显高于A组腹部X线片的82.00(P <0.05)。B组检出49例中,诊断为原发性肠套叠42例,继发性肠套叠7例;A组检出41例中,诊断为原发性肠套叠35例,继发性肠套叠6例。超声检查声像特征为包块中央为强回声,周边为低回声,呈现出"靶环征"、"套筒征"及"假肾征"等典型征像。结论与腹部X线片相比较,腹部超声检查诊断小儿肠套叠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Peutz-Jeghers综合征(PJS)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例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影像资料。结果 两例均为临床确诊的Peutz-Jeghers综合征,均有腹痛病史,均有小肠息肉继发肠套叠,形成肠梗阻病史;其中1例并有乳腺癌和子宫病变,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症状相一致。结论 Peutz-Jeghers综合征以反复便血、腹痛、特定部位皮肤黏膜黑斑、消化道多发性错构瘤性息肉及家族遗传性为特征,且有息肉恶变及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可能,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息肉的切除或者摘除是重要的治疗手段,需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4岁。间断性腹部胀痛不适20年,偶有黑便,未系统治疗。入院前2年间加重发作,诊为肠套叠,均予非手术治疗。曾有经胃镜、结肠镜行胃、结肠多发息肉电灼切除术史。4h前,因患者再发阵发性剧烈腹痛,伴恶心呕吐,无排气排便及便血,急诊收住院。查体:T:36.4℃,BP:120/70 mmHg,心肺可,急性面容,贫血貌,口唇黏膜及掌指端可见色素沉着;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6例肠套叠患儿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探讨其超声影像学特征。结果 76例患儿均查见边缘清晰、界限清楚、回声不均的腹部包块,横切面呈"同心圆征"或"靶环征",纵切面呈"套管征"或"假肾征";同时8例包块上方见肠管扩张,且肠蠕动减弱或亢进,合并肠壁水肿;68例患儿测得肠壁血流信号,空气灌肠复位成功,8例未测得血流信号,空气灌肠复位成功4例,另4例转手术治疗;16例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边缘清晰、分界清楚、形态规则、皮髓质清晰。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准确率高,可重复性好,同时为非侵入性检查,对患儿无创伤,无辐射,操作简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