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26篇
  免费   3483篇
  国内免费   2027篇
耳鼻咽喉   606篇
儿科学   586篇
妇产科学   681篇
基础医学   2881篇
口腔科学   852篇
临床医学   8719篇
内科学   2663篇
皮肤病学   387篇
神经病学   2179篇
特种医学   285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6篇
外科学   6074篇
综合类   16721篇
预防医学   3046篇
眼科学   1395篇
药学   6836篇
  64篇
中国医学   10704篇
肿瘤学   664篇
  2024年   418篇
  2023年   1523篇
  2022年   1522篇
  2021年   1660篇
  2020年   1647篇
  2019年   1665篇
  2018年   776篇
  2017年   1260篇
  2016年   1349篇
  2015年   1700篇
  2014年   2890篇
  2013年   2579篇
  2012年   3498篇
  2011年   3827篇
  2010年   3529篇
  2009年   3272篇
  2008年   3791篇
  2007年   3334篇
  2006年   3276篇
  2005年   3487篇
  2004年   2850篇
  2003年   2782篇
  2002年   2239篇
  2001年   2087篇
  2000年   1639篇
  1999年   1392篇
  1998年   1219篇
  1997年   1143篇
  1996年   1150篇
  1995年   992篇
  1994年   850篇
  1993年   557篇
  1992年   508篇
  1991年   390篇
  1990年   387篇
  1989年   385篇
  1988年   103篇
  1987年   86篇
  1986年   86篇
  1985年   5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建立新工艺温通膏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新工艺温通膏的稳定性。方法:对新工艺温通膏进行影响因素试验、加速稳定性试验和长期稳定性试验,考察其性状、薄层鉴别、含量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包装下的新工艺温通膏各项检查结果均符合标准。结论:包装下的新工艺温通膏制剂质量基本稳定,包装材料适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MVD)中异常肌反应(AMR)的变化特点与术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MVD术中采用AMR全程定量化监测患者的AMR变化特点,减压操作前AMR阈值较基础阈值升高≥1倍为A1组、1倍为A2组,手术结束时AMR完全消失为B1组、未消失为B2组,B2组中AMR阈值较基础阈值升高≥1倍为B2a组、1倍为B2b组,对各组的术后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1组21例中,19例立即治愈,1例延迟治愈,1例未愈; A2组52例中,35例立即治愈,9例延迟治愈,8例未愈。A1组较A2组疗效好(P=0. 046)。B1组50例中,42例立即治愈,5例延迟治愈,3例未愈; B2组23例中,12例立即治愈,5例延迟治愈,6例未愈。B1组较B2组疗效好(P=0. 003)。B2 a组的治愈比例较B2 b组高(分别为14/1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45)。结论 AMR在术中的变化特点对术者有重要参考意义,AMR在减压前升高、在手术结束时完全消失、未消失但升高较基础阈值≥1倍者术后疗效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人工弓状线切开技术在变异弓状线病例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应用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8月广东医科大学茶山医院施行TEP的60例弓状线变异患者资料,在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人为切开腹直肌后鞘及其后面的腹横筋膜创建一条人工弓状线,并对其后面的腹膜前间隙进分离。影像记录弓状线的形态和手术步骤。 结果低位弓状线50例(83.3%),位于脐下8~12 cm,表现为不完整的腹直肌后鞘,向下呈逐渐变薄、变少的散在纤维。无弓状线10例(16.7%),有完整的腹直肌后鞘并一直延伸至耻骨。以人工弓状线为界分为两个层面,前面的是腹直肌后间隙,后面是腹膜前间隙,位于腹横筋膜(含有后鞘)与腹膜前筋膜浅层之间,是TEP理想的分离层面,沿此间隙向下分离与Retzius间隙相连,然后向外分离Bogros间隙。本组平均手术时间(130±15)min,术中腹膜损伤率8.3%(5/60)。术后发生血肿3例,血清肿2例,皮下气肿3例,无慢性疼痛病例。术后平均随访25个月,无复发病例。 结论人工弓状线切开技术在低位和无弓状线患者的TEP手术中安全有效、简单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7.
8.
9.
目的研究壮药拔毒生肌膏对氧化应激性难愈合创面大鼠的作用。方法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氧化应激模型组24只、贝复济阳性对照组24只、拔毒生肌膏实验组24只、假手术组24只,采用表柔比星复合皮肤缺损建立72只氧化应激性创面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大鼠造同样大小创面,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外敷生理盐水纱条,每天换药一次。分别在建模后3、6、12天计算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比浊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溶菌酶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EGF含量,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VEGF含量。结果壮药拔毒生肌膏和贝复济可以显著提高氧化应激模型大鼠6天和12天后创面愈合率(P0.05);壮药拔毒生肌膏可以显著提高氧化应激模型大鼠12天后血清和组织EGF含量以及3天后血清溶菌酶、EGF、VEGF含量(P0.05);与模型组相比,拔毒生肌膏组3天后、6天后、12天后组织VEGF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创面水肿及炎性反应严重,肉芽组织生长缓慢,壮药拔毒生肌膏干预后可以减轻水肿及炎性反应,促进肉芽组织新生。结论壮药拔毒生肌膏对氧化应激模型大鼠创面愈合有促进作用并能改善创面组织生长情况,其作用与促进EGF、VEGF表达及提高溶菌酶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