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4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骨骼疾病已成为影响我国中老年人生活及生存的主要疾病,其中骨质疏松引起的胸腰椎椎体屈曲型压缩性骨折最为常见[1]。骨折后部分病人出现胸腰背部疼痛及活动受限症状显著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解除疼痛已成为病人的主要诉求。传统治疗方法以卧床休息、药物治疗、手法治疗为主,治疗周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髓电刺激疗法(SCS)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接受治疗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中选取符合要求的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20例,硬膜外腔SCS治疗)、B组(18例,传统药物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生命质量评分(QOL)分析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的疗效。结果经治疗后,2组VAS值、ODI指数、QOL评分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评分的降低具有时间依赖性。A组治疗后各时间段的VAS值、QOL评分、ODI指数较B组改善更为显著(P0.01)。结论与传统药物治疗相比,脊髓电刺激疗法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疗效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两种冲击波方法治疗慢性跖筋膜炎的不同疗效。[方法]选取112例慢性跖筋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足底组和复合组,足底组对足底区进行冲击波治疗,复合组在足底区治疗的基础上对同侧小腿三头肌进行冲击波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终结时,治疗后1、4、12周对两组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足底部压痛阈值(PPT)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在治疗终结时,治疗后1、4、12周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尤以复合组显著(P0.05)。复合组在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与足底组比较更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终结时、治疗后1周PPT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在治疗后4、12周PPT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尤以复合组显著(P0.05)。复合组在治疗后4、12周与足底组比较改善更为明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底筋膜与小腿三头肌同时冲击波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足底筋膜治疗。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邓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疼痛科始建于1994年,最初由麻醉科医师轮流到门诊,由于工作人员不固定,设备简陋,只能做一些简单的神经阻滞治疗。1997年固定1位主治医师坐诊,又派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随着业务技术的提高,社会影响的扩大,就诊的患者逐日增多, 2006年日门诊量达50人次,年门诊量1.7万人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的聚焦超声波治疗方案对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2例,对照组的治疗方案是选择桡骨茎突局部进行聚焦超声波治疗,治疗组的治疗方案是选择桡骨茎突局部和患侧前臂桡侧近端肱骨外上髁前下3cm两个部位进行聚焦超声波治疗。2组患者每次每个部位均治疗5min,隔1日1次,共治疗7次,治疗疗程14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和4周时,采用目测类比法(VAS)和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对2组患者进行功能评定,分析和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4周时的Finkelstein征(握拳尺偏试验)阳性率及临床疗效。 结果①治疗前,2组患者的VAS评分[对照组(7.34±1.12)分、治疗组(7.45±1.08)分]和Cooney腕关节评分[对照组(54.24±0.78)分、治疗组(55.27±0.85)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疗程结束后即刻(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4周时,2组患者各个评定时间点VAS疼痛评分[对照组(3.37±1.10)、(3.10±1.22)和(3.39±1.01)分;治疗组(2.01±1.08)、(2.13±1.14)和(1.59±1.10)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2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4周时的Cooney腕关节评分[对照组(67.27±0.80)、(78.32±0.88)和(77.30±1.00)分;治疗组(72.34±0.92)、(84.42±0.93)和(93.67±0.98)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②治疗前,2组患者Finkelstein征阳性率均为100%,治疗后4周时,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Finkelstein征阳性率分别降至35.71%、9.52%,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30,P<0.01)。 结论桡骨茎突局部和患侧肱骨外上髁前下3cm处两个部位行聚焦超声波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桡骨茎突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应用个体化疼痛护理对手术后切口疼痛及止痛药物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1例患者纳入到研究中,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常规组患者单纯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同时接受个体化疼痛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VAS评分以及止痛药物用量。结果:常规组患者的护理后布桂嗪注射剂应用总量明显多于观察组,2组可见显著差异(P<0.05)。常规组患者护理后VAS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2组可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个体化疼痛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的术后切口疼痛同时减少止痛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脑卒中偏瘫后疼痛的相关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4例,将其随机平均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干预,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状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仅有2例存在疼痛,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13例),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干预,有助于降低偏瘫后患者疼痛症状的发生率,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邓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疼痛科建于1994年,最初由麻醉科医师轮流到门诊坐诊,因工作人员不固定,设备简陋,只能做一些简单的神经阻滞。1997年固定1位主治医师坐诊,又派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随着业务技术的提高,社会影响的扩大,就诊的患者逐日增多,2006年日门诊量50人次,年门诊量1.8万人次,年收入120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水针刀联合颈2椎旁注射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该院于2013年6月—2014年4月收治的58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采用颈2椎旁阻滞法;观察组29例除采用颈2椎旁阻滞外,配合水针刀局部注射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3周、1个月、3个月的VAS疼痛评分、颈椎活动度(ROM)及患者疗效满意度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3周、1个月、3个月的VAS疼痛评分分别为(2.0±1.3)、(1.5±0.9)、(1.8±0.8)、(2.3±0.7)、(2.2±1.1)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且治疗后1周、2周的颈椎活动度(ROM)优于对照组,患者疗效满意度评价观察组(79.31%)优于对照组(65.5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水针刀联合颈2椎旁注射治疗颈源性头痛可取得较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妥乐平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11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试验组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神经妥乐平。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后1个月记录头痛发作频率、止痛药使用次数、VAS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的头痛发作频率、止痛药使用次数、VAS评分均较低(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试验组治疗结束时和治疗后1个月的头痛发作频率、止痛药使用次数、VAS评分较低(P0.05)。结论神经妥乐平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