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频压力式步态分析系统对正常学龄前儿童的步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视频压力式步态分析系统检测和分析小样本正常学龄前儿童的步态特征。方法:于2004—05/2005—04选择深圳市不同地区的4所幼儿园的儿童及深圳市儿童医院职工的学龄前子女83名,均具有正常步行功能,监护人知情同意。根据实足年龄分组,3岁组(3岁≤年龄〈4岁)12人;4岁组(4岁≤年龄乏5岁)35人;5岁组(5岁≤年龄〈6岁)30人;6岁组(6岁≤年龄〈7岁)6人。应用视频压力式步态分析系统采集受试者自由步行30s的步态分析数据,包括步态周期、步频;步态周期不同时相(支撑期、摆动期及双足支撑期)及所占步态周期的比率;左右步态周期比及连续性足底压力重心偏移轨迹图。比较总体样本是否存在男女差异、左右侧差异,不同年龄组儿童步态参数是否存在差异。当参数的变异系数〈12.5%时,认为该参数的变异性处于可接受水平。结果:83名儿童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总体样本参数的变异性:步行周期为(0.939&;#177;0.095)s,步频为(129.13&;#177;13.77)次/min,变异系数分别为10.12%和10.66%,离散度较小。②步行周期和步频:不同年龄组儿童步态周期随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步频随年龄的增长呈减少趋势,其中5岁组儿童的平均步行周期显著长于4岁组[(0.977&;#177;0.103)s,(0.913&;#177;0.075)s(P〈0.05)]。③不同时相所占步态周期的比率:左右足之间及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儿童步态的对称性:全体样本的左侧支撑时间/右侧支撑时间为0.997&;#177;0.041,左侧步态周期/右侧步态周期为0.989&;#177;0.064,变异系数分别为4.11%.6.47%,提示步态具有左右对称性。⑤性别差异:在步态的各参数分析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视频压力式步态分析系统预实验的各项测定参数均处于可接受水平.为康复医学客观精确、定量对比分析儿童病理性步态初步建立了一种科学评估手段,也为今后进行大样本的儿童步态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对脑瘫患儿小腿三头肌痉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脑瘫肌痉挛患儿50例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6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冲击波治疗,治疗前后对2组患儿的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改良的Asworth分级(MAS)、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足底支持面积和足底压力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1周及4周后,小腿三头肌M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且各时间段各项评分均更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1周后,小腿三头肌MAS评分及踝关节PRO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小腿三头肌MAS评分较治疗前及治疗1周时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1周及4周后,踝关节PROM、GMFM评分、足底面积及足底压力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且各时间段各项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1周后,踝关节PROM、GMFM评分、足底面积及足底压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踝关节PROM、GMFM评分、足底面积及足底压力均较治疗前及治疗1周时明显增加(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可以降低脑瘫患儿小腿三头肌张力,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其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意外伤害和急性中毒是儿童致残、致死的常见原因之一,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主要有跌倒或坠落伤、交通事故、异物伤、溺水和急性中毒。重症患者常致急性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引起意识障碍、运动和认知功能障碍、吞咽障碍等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早期适宜的康复评估和治疗可有效减轻原发损伤、减少并发症、促进快速康复、改善预后。早期康复的重点是意识障碍和各种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理念在脑瘫儿童康复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6年12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康复科接受康复护理的12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基于引导式教育理念的康复护理方法。分别在初诊时和治疗结束后24周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对患儿进行评估,比较2组患儿的康复疗效。结果 :2组患儿治疗结束后24周时的GMFM能区评分均较初诊时显著提高(P值均0.05),并且研究组的评分(84.37±5.94)显著高于对照组(68.77±6.02)(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86.7%,52/60)亦显著高于对照组(68.3%,41/60)(P0.05)。结论 :将引导式教育理念引入脑瘫儿童的康复护理中能够显著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偏瘫型脑性瘫痪(脑瘫)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其上肢障碍较重,多表现为屈肌张力高,肩、肘、腕关节活动受限,前臂旋前,拇指内收,患侧上肢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儿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1])。临床治疗中偏瘫患儿由于年龄较小,对自身的障碍认识不足,依从性较差,上肢功能的恢复较慢,康复效果不尽人意。近年来,肌内效贴发展迅速,肌内效贴能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缓解疼痛及肿胀,增加感觉输入,增强康复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目前,国际上已有很多学者将肌内效贴应用于脑瘫患儿,但对上肢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肌内效贴改善脑瘫患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与传统康复治疗对偏瘫型脑瘫患儿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20例偏瘫型脑瘫患儿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传统康复治疗,给予观察组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接受治疗后智力水平、行动能力。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反应智力水平的应物能、应人能和语言能DQ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运动水平轻度缺陷以下33例,中度重度极重度缺陷患儿27例,两组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于偏瘫型脑瘫患儿的智力水平和行动能力的提高效果显著,尤其越早治疗效果越好,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家庭健复护理对门诊脑瘫患儿康复效果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家族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促进作用,将60例脑瘫患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予门诊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门诊训练期间增加家庭康复护理,两组均训练1个疗程(90d)后,用大运动评估(GMFM)量表进行训练前后运动功能评分。结果训练两组患儿G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训练前后GMFM)评分比较,均P<0.05,观察组GMF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门诊系统的功能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家庭备忘录 护理对其疗效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我国20个城市2~<7岁儿童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D水平。方法横断面研究, 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中国20个城市中共招募2 924名2~<7岁健康儿童, 按年龄分为2~<3岁、3~<5岁和5~<7岁组。对入组儿童进行人口经济学特征及相关健康知识问卷调查, 测定儿童体重和身高,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儿童血清维生素A、D水平。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维生素A、D缺乏和不足的影响因素。结果 2 924名儿童年龄4.33(3.42, 5.17)岁, 男1 726名(59.03%)、女1 198名(40.97%)。总体儿童维生素A、D缺乏率分别为2.19%(64/2 924)和3.52%(103/2 924), 不足率分别为29.27%(856/2 924)和22.20%(649/2 924)。10.50%(307/2 924)的儿童维生素A、D均不充足。3~<5岁和5~<7岁组儿童维生素A(χ2=7.91、8.06, 均P=0.005)、维生素D(χ2=71.35、115.10, 均P<0.001)...  相似文献   
9.
足底压力式步态分析中痉挛型脑瘫儿童的平衡能力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临床上坐位、站立位的平衡测试常利用平衡仪来进行,但由于平衡仪足踏板的限制,无法对脑性瘫痪(脑瘫)患儿步行时动态连续步行周期的平衡能力进行测试.文章利用足底压力式步态分析技术,观察痉挛型脑瘫儿童步行时在平衡能力方面的特征.方法:选择具有正常步行能力的健康儿毫78例作为正常儿童组,另外选择2004 05/2007-05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康复科日间病房住院治疗的脑瘫患儿25例作为脑瘫儿童组.利用足底压力式步态分析系统,对2组对象分别进行足底压力式步态分析,记录2组儿童步行时的足底压力数据.观测指标分为量化指标和直观压力图.量化指标包括步频、步态周期时间、步态周期各时相的绝对对称性指标等参数.直观压力图包括动态足底压力图以及足底压力重心偏移轨迹图.结果:与正常儿童组相比,脑瘫儿童组步频较小,步态周期时间较长(P<0.01).脑瘫儿童组单足支撑期、摆动期、双足支撑期、步态周期时间的绝对对称性指标均大于正常儿童组(P<0.05).脑瘫儿童步行时双足的足底压力图的对称性、重复性较正常儿童差;重心偏移轨迹图不能形成左右对称的蝴蝶状图形.结论:痉挛型脑瘫儿童步行时,步态周期各时相均存在对称性下降的情况.足底压力式步态分析技术能有效地应用于痉挛型脑瘫儿童步态的平衡能力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语言康复护理应用于颅脑外伤运动性失语患儿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脑外伤运动性失语患儿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方法。研究组采取语言康复护理方法。比较两组各项语言指标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前各项语言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各项语言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运动性失语患儿采取语言康复护理可显著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