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12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96篇
中国医学   33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脉包括经(气)络和血(脉)络,清代周学海《读医随笔》将气络末端称为"气之细络",脉络末端称为"血之细络"。心之气络涵盖心脏起搏与传导系统等广泛调控机制,心之脉络涵盖冠状动脉循环系统,心之气络与脉络相互协调,营卫相偕而行,共同维持心脏正常功能。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营卫异常而发为心律失常,基于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损其心者,调其营卫"(《难经·十四难》)治疗原则指导心律失常辨证论治,同时充分结合现代致病因素和致病特点,分别选用调节卫气营血之方药,标本兼治,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应对疫病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要回顾中医学关于外感热病诊治规律的相关记载,总结其对外感热病中具有传染性特点的疫病病因、病机、传变及治疗的认识;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病时间及主要临床表现,提出其属中医学“瘟疫”范畴,病位在肺,病因为感受“冬温之毒”,从口鼻而入,侵袭肺络;结合各地诊疗方案提出的证候特点及用药规律研究,指出疫毒袭肺、邪热壅肺、毒热闭肺为其核心病机;分析中药连花清瘟理论组方特点及相关临床与实验研究结果,佐证其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金三角"(ATS)方案即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颈动脉外膜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高脂饮食复合单侧颈总动脉硅胶管包裹制备兔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模型。7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通心络(TXL)组、阿托伐他汀(ATO)组、阿司匹林(ASP)组和ATS组,每组12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模型组及各用药组家兔均实施单侧颈动脉硅胶管包裹术复合高脂饲料喂养,TXL组给予通心络超微粉混悬液0.3 g·kg-1·d-1灌胃,ATO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5 mg·kg-1·d-1灌胃,ASP组给予阿司匹林12 mg·kg-1·d-1灌胃,ATS组给予Tx L、ATO、ASP三者联合,剂量上,灌胃,连续给药,4 w后取材,HE染色判定颈动脉内中膜病理形态变化,生化法检测血脂变化,ELISA法测定各组家兔颈动脉包裹段外膜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白介素(IL)-1β、IL-10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外膜IL-8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表达明显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ASP组外,各用药组TC、TG、LDL-C表达明显减弱(P0.01)。与其他用药组比较,ATS组TC、TG、LDL-C表达明显减弱(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颈动脉外膜中MCP-1、IL-1β表达明显增强,IL-10表达减弱(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颈动脉外膜中MCP-1、IL-1β表达减弱(P0.01),IL-10表达增强(P0.05)。与其他用药组比较,ATS组MCP-1、IL-1β表达明显减弱,IL-10表达明显增强(均P0.01)。各用药组颈动脉外膜IL-8表达减少。结论 TXL、ATO、ASP三药联用可通过降脂、调节血管外膜炎症反应从而有效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且较单药应用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4.
中医对老年性痴呆的认识散在于“痴呆”、“健忘”、“郁证”、“癫证”等病症中 ,临床表现为健忘、呆傻愚笨、性情改变等 ,如《景岳全书》中所写“痴呆之症 ,……言辞颠倒 ,举动不经或多汗或善愁 ,其症千奇百怪 ,无所不至。”痴呆的病名首见于《华佗神医外传》 ,明代《景岳全书》第一次提出痴呆是独立性疾病 ,清代陈士铎《辨证录》首立呆病门 ,使中医对呆病的认识逐渐完善。1 病因病机关于本病的病因病机 ,多认为髓减脑消 ,神机失用 ,与心肝脾肾功能失调有关 ,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而各医家又各有侧重。杨济民[1] 认为老年性痴…  相似文献   
5.
蚂蝗及其混淆品菲牛蛭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法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求更为快捷、准确的水蛭药材的鉴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对蚂蝗和混淆品菲牛蛭进行蛋白多肽的分析.条件为石英毛细管 (75 μm×57 cm ),电解缓冲液为20 mmol/L,硼酸盐溶液(pH 8.5),电压为20KV,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蚂蝗与菲牛蛭的高效毛细管电泳图谱之间有明显差异,重复性良好.结论 高效毛细管电泳可作为鉴定方法,用于快速准确地鉴别蚂蝗与菲牛蛭.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内外学者对细胞因子的广泛研究 ,发现许多细胞因子与消化性溃疡 (PU)的发生、发展、愈合过程密切相关 ,它们构成了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 ,相互促成或抑制 ,从而在PU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尤其是前列腺素、表皮生长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α与PU的关系更加密切。因此 ,我们在参阅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将血小板活化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前列腺素、肿瘤坏死因子与PU的关系综述如下。1 血小板活化因子 (Plateletactivatingfactor ,PAF)1 .1 PAF与PU发生、发展的关系 Rosam等[1 ] 用单纯静脉注射外源性PAF…  相似文献   
7.
现代医学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肾炎等主要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肿瘤主要采用放化疗。长期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用放化疗后易造成继发性感染、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以及免疫功能低下,导致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死于并发症。西药的毒副作用往往使病人无法坚持治疗。对于上述疾病应用免疫抑制剂所致的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以及全血系统的损害、免疫功能低下等症,许多学者认为基因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有较好的疗效,但其价格昂贵,而且对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等症无效。因此,寻找安全、高效、低毒,…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蛋氨酸灌胃复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致内皮功能障碍,在此基础上,联合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角叉菜胶(carrageenan,Ca)造成大鼠体内广泛微血栓形成,观察血管内皮损伤和功能障碍对大鼠体内微血栓形成的促进作用。方法: ①内皮损伤模型的建立。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内皮功能障碍组(HHcy)。HHcy组采用蛋氨酸灌胃4周复制HHcy致内皮功能障碍模型,对照组以等量纯净水灌胃。4 周后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并取大鼠胸主动脉段进行血管舒张功能检测,同时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水平,以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状况。②Ca/LPS诱导微血栓形成。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微血栓组(Ca/LPS)、内皮功能障碍加微血栓组(HHcy+Ca/LPS)。Ca/LPS组大鼠腹腔注射Ca,16 h再腹腔注射LPS。注射LPS 20 h后心脏采血检测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镜下观测肠系膜微循环,24 h大鼠颈动脉采血结束实验,检测血浆NO和vWF值。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检测指标同模型组。HHcy+Ca/LPS组大鼠经蛋氨酸灌胃持续4周后,再按照上述方法注射Ca/LPS,观察内皮功能障碍对大鼠微循环障碍和微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 ①蛋氨酸灌胃4周导致HHcy,血浆vWF水平显著升高,NO水平降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显著降低,提示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大鼠内皮功能障碍模型复制成功。②Ca/LPS组肠系膜微循环可见广泛微血栓形成,注射LPS后20 h ,通过检测凝血指标可见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与之比较,HHcy+Ca/LPS组微循环障碍进一步加强,血小板计数减少,血浆NO值降低,vWF升高;注射LPS 20 h后可见血液处于继高凝状态之后的消耗性低凝状态。结论: 蛋氨酸灌胃4周导致HHcy,诱导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联合Ca/ LPS 造模可建立微循环障碍和微血栓形成的动物模型,而内皮功能障碍能加速加重微循环障碍和微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9.
人体肌肉之间的协调动作保证了人体和各器官的正常工作和运动。如果部分或全身的肌肉萎缩,轻则生活不便,重则瘫痪在床,尤其一些关键部位的肌肉萎缩,如呼吸肌萎缩会直接导致病人死亡,手部肌肉萎缩患者连一双小小的筷子都拿不住。 肌萎缩指骨骼肌肉体积减少,肌纤维变细甚至消失。医学上认为肌萎缩是一个症状,如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脊髓空洞症等疾病都可以出现肌萎缩。其中,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脊髓前角细胞和锥体束损害的慢性疾病,临床上首先出现上肢远端肌肉无力  相似文献   
10.
中西药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18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照观察中西医结合组与单纯西药组的治疗效果,具体分析两组患者减停强的松、治疗前后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肌电图重复低频电刺激衰减变化情况。方法:中西医结合组采用温理奇阳、扶元振颓的中药重肌灵冲剂,同时合用西药强的松治疗180例MG患者,西药组采用强的松治疗60例MG患者,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中西医结合组痊愈率为11.1%,基本痊愈率为18.3%,显效率为47.8%,总有效率为92.2%;西药组痊愈率为6.7%,基本痊愈率为10.0%,显效率为46.7%,总有效率为86.7%。中西医结合组停用强的松54例占30.0%,减用强的松109例占60.6%,总减停率为90.6%;西药组停用强的松4例占6.7%。减用强的松16例占26.6%,总减停率为33.3%。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较单用西药治疗MG,不仅疗效显著,而且能尽快减停强的松,从而减少强的松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