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已在缓解患者痛苦、恢复关节功能、改善关节畸形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Berger等将微创技术首次应用于人工THA,如今微创技术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得以广泛应用。其相对传统人工THA而言具有更小的手术切口,更低的脱位率和更快速的康复。THA是现代医学最为成功的手术之一,包括髋关节直接前入路、髋关节后入路和慕尼黑骨外科入路等。文章主要对上述手术入路进行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双Endobutton袢钢板与钩钢板治疗RockwoodIII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73例RockwoodllI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分为双Endobutton钢板组(A组,n=39)和锁骨钩钢板组(B组,n=34),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疗效。两组术后均随访8~20个月,平均12.8个月。结果A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按Karlsson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良率A组100%,B组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4)。结论双Endobutton袢钢板在治疗Rockwoodm型肩锁关节脱位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生物型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继发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2002年2月~2009年8月在本院行THA治疗的76例(102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响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4例,女42例;年龄35~64岁,平均52.5岁.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价手术的临床疗效.根据骨盆平片及患髋正、侧位X线片观察髋臼、股骨假体的位置及其周围骨质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获2年以上随访,平均5.3年.术后4例仍有轻度疼痛,服用非甾体类止痛药后缓解.8例存在不同程度下肢不等长(0.5 ~1.2 cm),Trendelenburg征阴性,无跛行.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值(89.5±3.8)分,优46例(60髋),良20例(30髋),可10例(12髋);优良率为88.2%.末次随访时髋臼假体位置无明显移位,头臼包容性良好.30例出现异位骨化,6例出现髋臼周围骨溶解.股骨柄假体的位置无明显改变,中心固定有98髋(94.1%),柄-髓腔匹配优良率100%.4髋出现股骨侧骨溶解,8髋假体柄与股骨界面出现透亮线.所有病例均出现股骨近端骨重塑,其中Ⅰ度92髋,Ⅱ度10髋.无感染、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生物型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膝骨关节炎(KOA)是慢性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其治疗仅限于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抗炎药和物理治疗等,全膝关节置换术是解决关节疼痛的最终选择。因此,对于KOA疼痛的产生机制需进一步了解,以希望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踝关节炎(ankle osteoarthritis)是临床常见疾病,疼痛为主要症状,对于处于不同阶段的患者,其临床表现不一样,治疗方式也有所不同,大体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早期症状较轻,以保守治疗为主,中晚期患者,保守治疗难以缓解症状,大多选择手术治疗。目前,踝关节融合术依然是其治疗的标准方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全踝关节置换术也正在被采用。文对踝关节炎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定制人工髋关节假体在髋部骨肿瘤保肢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自1999年3月~2010年10月因髋部骨肿瘤行定制人工假体置换术病例,按照Enneking标准评价术后肢体功能,并分析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组病例中,38例获得良好随访,随访时间为14个月~8年﹙平均55个月﹚,其中髋臼9例,股骨近端29例;肿瘤类型:骨巨细胞瘤12例,软骨肉瘤4例,良性纤维组织瘤10例,骨肉瘤8例,复发性软骨瘤2例,动脉瘤性骨囊肿2例,本组病例;术后肢体功能:优﹙≥23分﹚11例,良﹙15~22分﹚19例,差﹙<15分﹚8例,平均19.8分,优良率为78.95%;1例术后出现假体脱位,成功手法复位。结论定制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较快,是髋部骨肿瘤较为满意的一种保肢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常用的嗅鞘细胞培养方法有差速贴壁法、化学抑制法、抗体亲和吸附法、补体法等,各自均存在优缺点,单一使用某种方法时细胞纯化率较低.目的:拟采用改良Nash差速贴壁+阿糖胞苷法体外分离纯化大鼠嗅球及嗅黏膜来源的嗅鞘细胞.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照观察.于2007-11/2008-05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实验室和消化内科实验室完成.材料:10周龄Sprague-Dauley大鼠10只,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阿糖胞苷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制备.方法:完整取大鼠双侧嗅球及剪取鼻中隔后1/3嗅黏膜,剪碎后胰酶消化,制成单细胞悬液,按1×109L-1密度接种于末包被的25 cm2玻璃培养瓶中,18~20 h后将细胞悬液转移至另一未包被的25 cm2玻璃培养瓶中(第1次差速贴壁),24 h后再将细胞悬液转移至经多聚右旋赖氨酸包被的25 cm2塑料培养瓶或经多聚右旋赖氨酸包被的6孔培养板中(第2次差速贴壁),接种培养48 h后半量换液以去除杂细胞.在差速贴壁培养后二三天,加入3.0~5.0 pmol/L阿糖胞苷去除残余成纤维细胞.主要观察指标:嗅鞘细胞的形态观察、分裂增殖情况、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结果及纯度测定.结果:体外培养24 h嗅球源性嗅鞘细胞即可贴壁,而嗅黏膜源性嗅鞘细胞多在培养四五天后贴壁,两种来源的嗅鞘细胞形态相似,以双极或梭形细胞为主,少量为3极及多突起形多级细胞,同时夹杂扁平、煎鸡蛋形细胞.纯化培养10 d的嗅鞘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免疫荧光染色及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hoechs免疫荧光双染后大部分双极或多极细胞膜、胞体、突起呈阳性,细胞纯度可达90%以上.结论:改良Nash差速贴壁+阿糖胞苷法可在体外成功分离培养出高纯度的嗅球及嗅黏膜源性嗅鞘细胞,嗅球源性嗅鞘细胞贴壁时间及分裂增殖程度优于嗅黏膜源性嗅鞘细胞.  相似文献   
8.
全髋关节置换(THA)被认为是近年来治疗髋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它能让病人髋关节功能得到恢复,减轻疼痛。虽然THA的优点已经得到公认,但术后并发症不容忽视,因为这将影响到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及病人的体验。双下肢不等长(LLI)是THA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造成术后病人对医生提起诉讼的主要原因。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报道降低LLI发生的方法,但仍然没有定论。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测量并尽量降低LLI的发生概率,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红外线计算机导航对辅助关节镜下行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重建中股骨、胫骨隧道定位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采用红外线计算机导航辅助关节镜下定位股骨、胫骨隧道行ACL重建术治疗35例ACL损伤患者资料,男26例,女9例;年龄18~53岁,平均26.8岁;合并半月板损伤21例,内侧副韧带损伤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股薄肌、半腱肌编织缝合作为移植物,骨端均采用羟基磷灰石挤压螺钉、门形钉及微孔钢板固定。术后行KT-1000和Lachman试验,并采用Lysholm和Tegner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及运动水平。结果 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7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股骨、胫骨隧道位点测量结果平均值分别为63.8%±6.6%、45.7%±4.2%。1例患者术后3个月在胫骨固定追踪器针孔处出现轻度异位骨化,关节活动无明显受限。Lachman 试验由术前1 例Ⅱ度、30例Ⅲ度、4例Ⅳ度改善至术后33例Ⅰ度、1例Ⅱ度、1例;KT-1000试验,术前(6.47±0.75) mm,术后(1.01±1.14) mm。术前双膝关节松弛度差异>5 mm 32 例、3~5 mm 3例;术后0~3 mm 31 例、3~5 mm 2 例、<0 mm 2例。Lysholm和Tegner评分分别由术前(52.74±10.91)分和(4.64±1.34)分提高至术后(93.97±4.13)分和(6.56±0.81)分;术前膝关节活动范围由85.6°±11.2°提高至术后118.3°±5.7°;其中33例无屈、伸受限;2例膝关节屈、伸受限< 10°,经直腿抬高训练、本体感受功能训练,术后6个月膝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正常。结论 红外线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是根据解剖标志点与运动学数据进行导航,通过检测和记录膝关节的运动学数据,选定隧道位点进行手术,该方法定位股骨、胫骨隧道位置精确,术后疗效评价优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采用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病例22例,骨折按AO分型A型3例,B型7例,C型12例,术后功能锻炼并定期随访,并采用Anderson评分标准评估肘、腕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功能。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9.5个月),22例患者术后及随访X线片达到解剖复位,骨折全部愈合,术后末次Anderson评分优良率95.5%。结论采用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骨折复位满意、符合生物学固定、并发症少、术后前臂功能恢复迅速等优点,是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的一种理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