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
目的观察并探讨CM-DiI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到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体内的示踪分布。方法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用CM-DiI荧光染料进行体外标记;将标记后的BMSCs移植到EAE大鼠体内,观察移植后细胞的形态及分布。结果荧光显微镜下可在移植BMSCs的EAE大鼠大脑、小脑和脊髓切片内检测到发出红色荧光的细胞,疾病高峰期数量较多,主要位于软膜下和血管周围,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疾病缓解期大部分细胞仍存在,荧光强度略有减弱。结论 CM-DiI是一种短中期标记、示踪BMSCs的良好染料,CM-DiI标记的BMSCs在EAE大鼠体内主要分布在血管周围,少量向脑实质内迁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影像学与病理学为基础,对不同病理类型的胶质瘤患者的瘤周水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收集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101例,术前患者进行MRI扫描评估患者肿瘤周围水肿情况,计算水肿指数。手术标本通过常规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病理学分型。结果:在101例胶质瘤患者中,无瘤周水肿9例(39.6%),有瘤周水肿92例(60.3%)。对不同病理类型的胶质瘤瘤周水肿的分级进行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质瘤瘤周水肿与病理学类型相关,对胶质瘤的个体化治疗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扫视作为一种快速眼球运动,在许多神经系统疾病中具有特异性表现,并且与异常步态及老年人跌倒具有高度相关性,目前并未受到足够关注。扫视是临床中评价患者功能不可或缺的客观指标之一,是改善步行与平衡的重要康复治疗要素。本文从扫视及扫视与运动相关的神经解剖通路、扫视对步行及平衡影响,以及异常扫视与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几个方面对目前的研究现状分别进行阐述,强调了扫视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重要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断、功能障碍分析及康复治疗策略制定提供全面深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平衡仪训练对帕金森病(PD)患者平衡功能和自理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5月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56例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平衡功能训练方法进行康复,观察组根据平衡仪内置的训练模块进行平衡功能训练。评定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稳定极限测试、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稳定极限、BBS评分及MBI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稳定极限、BBS评分及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仪训练较传统的平衡训练在改善PD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更具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经体外培养并纯化BMSCs,移植前以10 mg/L的BrdU进行标记。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随机分为移植A组、B组及对照C组。在模型建立后7 d,通过尾静脉分别将3×10~6个BMSCs、1×10~6个BMSCs移植入A、B组大鼠体内,C组不作处理。于移植前、后分别进行改良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NSS)及Morris水迷宫测试,并取大鼠脑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移植A组与移植B组、C组比较,行为学恢复更为明显,(P0.01);B、C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移植A组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较C组明显改善(P0.05)。A、B组大鼠在脑损伤中心及周围区,可见Brdu单染阳性细胞及Brdu+MAP-2、Brdu+GFAP、Brdu+vWF、Brdu+VEGF双染阳性细胞。结论 BMSCs经尾静脉移植至MCAO大鼠体内后,可在大鼠体内存活、分化,并促进大鼠伸进功能恢复。疗效与移植细胞数量相关。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致残致死原因之一,其中隐源性卒中占所有缺血性脑卒中的30%~40%,以年轻患者更为常见。经食道超声检查发现年龄55岁的隐源性卒中患者,合并卵圆孔未闭的比例显著超过普通人群,两者之间具备明显相关性。近年来隐源性卒中合并卵圆孔未闭患者的治疗愈来愈受到关注,而理想二级预防策略仍未确定,对于选择应用抗栓药物治疗或经导管封堵治疗预防卒中复发尚有争议。本文选择近5年发表在国外杂志的比较封堵治疗与内科药物治疗对隐源性卒中合并卵圆孔未闭卒中复发预防效果的5项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重点介绍其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7.
脑小血管病和衰弱为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二者常共病且关系密切。了解脑小血管病和衰弱的共同病因和发病机制,关注二者相关性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尽可能实现早期诊断与干预,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致命的、进展的神经变性疾病,它主要损害大脑及脊髓的上下运动神经元,导致患者瘫痪、呼吸肌麻痹甚至死亡。目前该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做到准确的早期诊断非常困难,更无有效的治疗措施去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状况。康复治疗对ALS患者有着重要意义,它能帮助患者改善功能状况,提高生活质量。目前仍缺乏ALS康复相关的有力证据,未来需要对ALS康复的各个领域进行大规模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广泛建立ALS中心,规范并指导ALS患者的康复治疗。本综述全面探讨ALS的康复研究现况,强调了多学科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正>卒中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而被人们广泛关注。卒中所导致的经济负担及功能障碍严重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卒中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事件约占所有卒中事件的87%~([1])。其中,相较于大动脉闭塞型卒中所带来的急性致残性功能障碍,小动脉闭塞型(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卒中常因其临床症状较轻被患者及其家属忽视。然而,反复多次小卒中复发所导致的远期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0.
卒中具有高致残率的特点,70%~80%的患者存在卒中后功能障碍,康复是降低卒中后 功能障碍非常有效的方法。卒中后早期康复试验证据较少,卒中后开展康复的最佳时间仍然不确定。 尽管证据仍不充足,但是越来越多证据显示卒中后前2周内开展康复治疗是有益的。本文就卒中康复 相关机制及卒中后早期康复循证医学证据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