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等速训练结合作业疗法对偏瘫患者偏瘫侧上肢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非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磨砂板、滚筒、插孔等一般作业疗法;实验组在一般作业疗法基础上给予肩关节等速运动训练。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上肢Fugl—Meyer量表(FMA)和Brunnstrom分级进行评定。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经过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偏瘫侧上肢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实验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速训练结合作业疗法可以显著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可能为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步态康复多集中于平衡、速度、功能活动性等方面的训练, 很少关注脑卒中患者的步态对称性。分带行走训练是一种由感觉预测错误引起运动行为变化的运动学习过程, 该训练能够放大适应过程的初始不对称, 从而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步态的空间不对称。本文从机制、神经生理学基础、临床应用等方面阐述分带行走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步态对称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结合针刺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津市人民医院康复科符合标准的脑卒中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tDCS组(21例)、针刺组(20例)和联合组(19例)。每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tDCS组进行tDCS治疗,针刺组进行针刺治疗,联合组进行tDCS结合针刺治疗。治疗前后分别用Fugl-Meyer运动功能上肢部分(FMA-UE)、Wolf上肢运动功能(WMFT)、改良日常生活能力(MBI)量表以及Brunnstrom分期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组间比较,联合组的FMA-UE、WMFT、MBI评分和Brunnstrom分期均明显优于tDCS组和针刺组(均P<0.05),但tDCS组和针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3组患者FMA-UE、WMFT、MBI评分和Brunnstrom分期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均P<0.05)。结论:tDCS结合针刺治疗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联合治疗要比单独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脉冲矫正技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脉冲矫正技术在治疗颈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颈椎普通牵引治疗1疗程(10d),治疗组采用脉冲矫正技术治疗1疗程(10d).结果:两组治疗前后颈椎病临床评分都有下降(P<0.05),症状减轻,都有显著性疗效;治疗组改善率为66%,对照组改善率为25%,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冲矫正技术治疗颈型颈椎病效果明显,能够相对快速改善症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社会参与功能的现状,分析康复治疗介入与否对脑卒中患者社会参与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天津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和康复科病房出院后6~8周的卒中患者283例进行自主参与问卷(IPA)评测。结果 283名脑卒中患者IPA总分(40.94±24.68)分,存在一定的社会参与功能障碍。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康复治疗与否、病变部位、卒中类型进入回归方程。年龄越大、出血性脑卒中、未接受康复治疗者社会参与功能差,病变部位在大脑皮层者社会参与功能差于病变部位在小脑者。结论 康复治疗的介入可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社会参与功能的提高,促进社会回归。  相似文献   
6.
探究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脑网络异常。采集PSD患者及其对照组(卒中后无抑郁症(PSND)患者及健康人(CONT))各10例16导联静息态脑电信号进行偏定向相干性(PDC)分析,利用单尾单样本t检验构建这3类人群的平均脑网络图,并对所得脑网络进行基于图论的拓扑参数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经统计学检验(P<0.05),当PDC阈值取0.2时,三类人群平均脑网络节点度、平均集群系数及中介中心度参数差异最明显。具体表现为脑卒中患者相对健康人出现了优势半球(左半球)信息流入的减弱,PSD患者相对PSND患者在与“情绪”相关的左额叶及左颞叶信息流出减弱。PSD患者相对CONT及PSND人群平均集群系数分别下降2.4%及1.8%,脑网络集团化程度减弱;网络核心节点个数分别增大2.2倍及1.6倍,且核心节点有所转移,枢纽节点核心地位下降。受脑卒中和抑郁情绪的影响,PSD患者的脑网络发生了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7.
<正>腰痛(low back pain,LBP)是指一组以下背、腰骶和臀部疼痛和不适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是康复医学科和骨科的常见疾病,也是当今社会最普遍、花费最大的肌肉骨骼疾病之一,使得70%—80%的人群受累,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1])。而对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来说,动态平衡控制和静态平衡维持是基本的,平衡姿势控制通常被用来评定各种神经肌肉骨骼系统疾病~([2])。目前腰痛患者是否存在平衡功能障碍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穴位刺激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SCI)患者尿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选取外伤后SCI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单纯膀胱功能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穴位刺激治疗,具体包括针刺治疗、艾灸治疗及电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及治疗6个月后进行尿动力学检查、肾功能评定、尿路感染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膀胱容量、最大逼尿肌压力、残余尿量、尿素氮水平、血肌酐水平、肾功能受损情况、尿路感染情况、BI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及6个月后膀胱容量、最大逼尿肌压力、残余尿量、BI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研究组治疗6个月后最大逼尿肌压力[(42±17)cmH2O]、残余尿量[(63±27)ml]、BI评分[(74±22)分]较组内治疗3个月后最大逼尿肌压力[(65±19)cmH2O]、残余尿量[(81±26)ml]、BI评分[(65±20)分]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BI评分[(71±25)分]高于组内治疗3个月后BI评分[(62±24)分](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时间点比较,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除BI评分外,剩余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除膀胱容量、BI评分外,剩余指标均较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优异(P<0.05)。治疗前,患者均采用尿管导尿。治疗后,研究组反射性排尿、叩击排尿、腹压排尿人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穴位刺激联合膀胱功能训练能够显著改善外伤后SCI患者的尿流动力学,减少患者肾功能损伤及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佟帆  杜金刚 《天津中医药》2013,30(6):373-374
温腾疗法是笔者独立研制的一种治疗方法,是利用中药的药性疏通经络而起到散寒止痛、行气、活血化瘀作用。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