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4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螺旋CT辅以LeksellG定向仪在微电极引导脑立体定向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治疗组和对照组帕金森病病人进行CT定位和手术靶点定位 ,比较AC PC层面与体表标志间的关系以及进行定位结果分析。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AC PC层面与外耳孔上缘之间的距离无显著差异 ,距离为 ( 4 7.75± 0 .6 2 )mm ;AC PC层面与GI线之间没有确定的关系 ,与听眶线的夹角为 ( 1.0± 1.5 )° ;与外耳孔上方中点联线的夹角为 ( 0 .5± 1.0 )°。结论 :螺旋CT辅以LeksellG定向仪可以较好地满足临床定位要求 ,以听眶线为扫描基线更易掌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 对 133例帕金森病患者分别行苍白球腹后外侧部 (PVP核 )毁损术和 /或丘脑腹中间核 (Vim核 )毁损术 ,观察术前、术后 1周病人临床症状的改变情况。结果 术前和术后 1周分别对病人行UPDRS评分 ,术前“开”状态评分为 4 7 82± 6 4 8分 ,术后 1周评分为 2 2 73± 4 6 4分 ,得分下降了 5 2 4 7% ;术前“关”状态评分为90 75± 17 5 2分 ,术后 1周为 36 4 1± 12 2 6分 ,得分下降了 5 9 88%。两种状态术前、后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是一种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阿霉素纳米粒对颅内移植G422小鼠的化疗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阿霉素纳米粒对颅内移植G422胶质母细胞瘤小鼠化疗后的生存期变化及病理改变,评估阿霉素纳米粒对胶质母细胞瘤的化疗效果。方法:将G422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移植入86只昆明小鼠脑白质中建模,然后随机分为6组,分别是大剂量阿霉素纳米粒(3×2.5 mg.kg-1)、中剂量阿霉素纳米粒(3×1.5 mg.kg-1)、小剂量阿霉素纳米粒(3×1.0 mg.kg-1)、空白纳米粒(3×2.5 mg.kg-1)、阿霉素生理盐水(3×2.5 mg.kg-1)和不予任何治疗的控制组。移植后第2、5、8天由尾静脉给药。肿瘤移植后第10天进行流式细胞仪、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同等剂量的阿霉素生理盐水组相比,大剂量阿霉素纳米粒组生存期显著延长。各个剂量的阿霉素纳米粒组化疗效果与剂量呈正相关。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大剂量阿霉素纳米粒组肿瘤体积最小,肿瘤边缘清楚,未发现肿瘤细胞浸润,而阿霉素生理盐水组的脑肿瘤边缘不清楚,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结论:阿霉素纳米粒可以作为治疗人类胶质母细胞瘤潜在的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5.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1986年 3月至 2 0 0 1年 11月间 ,我院采用经皮穿刺麦克囊内注射甘油治疗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 2 81例。男 15 1例 ,女 130例。年龄 6 0~ 75岁 ,平均 6 6 3岁。病程为 3个月至 35年 ,平均 5 7年。单侧 2 73例 ,其中右侧 15 8例 ,左侧 115例 ;双侧 8例。单纯Ⅰ支者 13例 ,Ⅱ支者 4 8例 ,Ⅲ支者 5 8例 ,Ⅰ +Ⅱ支者 2 4例 ,Ⅱ +Ⅲ支者 83例 ,Ⅰ+Ⅱ +Ⅲ支者 5 1例。行颅底X线检查 2 0 3例 ,头颅CT检查 85例 ,头颅MRI检查 2 9例 ,均未见异常。脑电图检查14例 ,其中 13例正常 ,1例轻度异常。均曾经药物治疗 ,2 5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单鼻孔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中鼻腔结构的保护方法。方法采用鼻内镜下单鼻孔经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9例,术中注意保护鼻腔结构,从较宽的一侧鼻腔入路,仅切除术侧中鼻甲后端,开放蝶窦前壁和鞍底后切除肿瘤,然后仅填塞蝶窦腔和术侧鼻腔上部。结果术中内镜下完全切除9例肿瘤,术后临床症状和内分泌检查结果均改善,患者无明显鼻腔疼痛及头痛不适,鼻腔结构形态良好,未出现垂体功能障碍、颅内和鼻部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单鼻孔经鼻腔蝶窦垂体瘤切除术在切除肿瘤的前提下注意鼻腔结构的保护,能减少创伤,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人类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virus 6,HHV-6)是一类嗜人淋巴细胞的双链DNA病毒,1986年由美国癌症中心的Salahuddin首先从淋巴增殖性疾病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离得到,属于人类疱疹病毒β亚家族[1].HHV-6病毒株间的DNA同源性极高,但在细胞嗜性、致病性、病毒毒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根据基因序列及抗原性差异可分为A、B两个亚型,代表株分别为GS、U1102及Z29株[2-4].HHV-6原发感染一般发生在6个月~2岁的婴幼儿,尤其是6~9个月的婴儿[5].HHV-6潜伏感染主要存在于外周血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中,当机体的免疫力低下时,潜伏状态的HHV-6可以被激活[6-7],在免疫缺陷人群(如器官移植患者等)可引发严重的病毒血症[8].我国人群中超过80%的健康成年人可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检测到HHV-6病毒DNA,大约5%的健康成年人体内含有抗HHV-6的IgM抗体,提示病毒处于被激活状态.  相似文献   
8.
吴卫江  惠国桢  吕然博  苗宗宁 《江苏医药》2006,32(10):948-950,F0003
目的探讨人胚嗅鞘细胞(OECS)和大鼠胚胎脊髓组织(ESC)联合移植在促进大鼠横断脊髓轴索再生方面有无协同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纯化的OECS及新鲜获取的胎鼠脊髓组织用作治疗大鼠脊髓半切洞损伤模型的移植物,通过对动物定期进行行为学评定,结合病理学观察,并通过辣根过氧化物酶-四甲基联苯胺(HRP-TMB)逆行示踪技术,评价OECS和ESC对神经元存活、纤维再生的影响。结果OECS和ESC联合移植对损伤脊髓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并能促进宿主脊髓轴突再生,ESC不能帮助再生轴索返回宿主组织;而OECS除能帮助再生轴索突破胶质屏障外更能使再生轴突髓鞘化,并具有一定的迁移能力。结论OECS和ESC联合移植在促进大鼠脊髓功能恢复中起到了互补和协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用于立体定向靶点毁损术中实时监测的可行性,并观察此过程中NIRS参数的变化规律。方法在大鼠脑纹状体采用两点注入法注入6-OHDA建立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对正常及PD大鼠进行射频毁损,观察并记录脑组织靶点毁损时的NIRS尤其是优化散射系数的变化情况。结果(1)50只大鼠中有40只经阿扑吗啡(APO)诱导后表现为恒定左侧旋转,旋转圈数超过7 r.min-1。(2)射频毁损丘脑腹外侧核(Vim)时,在各温度点下NIRS出现特征性变化曲线。结论利用NIRS实时活体在位监测帕金森大鼠射频神经核团毁损术是科学、可行的,优化散射系数是监测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
自动选取合适的阈值以适应不同信噪比的信号,达到检测神经元放电的目的。依据微电极记录的信号,采用闭环方式自动递归调整阈值,逐次检测神经元放电。对合成的模拟神经放电信号及临床手术中微电极记录的112个病人的神经元放电信号处理,检测出了不同信噪比信号中的神经元放电脉冲,这些放电脉冲反映了神经核团的电生理特征。根据检测的神经元放电,可以对不同神经核团放电特征进行客观定量的分析,准确识别手术中微电极所在的神经核团,对于指导靶点定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