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运动再学习联合针刺法对脑梗死患者下肢痉挛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阳明经针刺组和综合法针刺组,每组25例。2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运动再学习康复训练,阳明经针刺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阳明经针刺法治疗,综合法针刺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综合针刺法治疗。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表面肌电图仪记录患侧膝屈曲和踝背伸最大等长收缩(MIVC)时主动肌及拮抗肌的肌电活动,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Fugl-Meyer量表(FMA)下肢部分及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定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结果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FAC、FMA及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明经针刺组治疗后[(2.15±0.16)分]比较,综合法针刺组FAC评分[(3.87±0.99)分]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膝屈曲肌群MIVC时的股直肌积分肌电值(iEMG)、膝屈曲协同收缩率(CO)、健侧与患侧CO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明经针刺组治疗后[(35.25±4.47)mV?s]比较,综合法针刺组治疗后股直肌iEMG[(30.32±3.98)mV?s]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腓肠肌iEMG、踝背伸CO、健侧与患侧CO比值具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法针刺组治疗后胫前肌iEMG[(31.32±3.68)mV?s]与组内治疗前[(29.36±4.51)mV?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综合法针刺组与阳明经针刺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运动再学习联合综合针刺法较运动再学习联合传统阳明经针刺法更能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下肢的痉挛程度,增强患侧的步行能力,提高其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任务导向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踝关节控制的影响。 方法将32例亚急性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30min的经皮穴位电刺激和60min任务导向训练,对照组则增加30min假经皮穴位电刺激和60min任务导向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6周后,采用改良Fugl-Meyer量表下肢部分(mFMA-LE)、综合痉挛量表(CSS)以及步行相关改良Barthel指数(wr-MBI)评定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踝关节痉挛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 结果治疗3周和6周后,2组患者的mFMA-LE、CSS和wr-MBI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治疗组患者的mFMA-LE和wr-MBI评分分别为(14.12±3.36)分和(28.62±6.45)分,治疗6周后,其mFMA-LE、CSS和wr-MBI评分分别为(17.06±2.64)分、(9.06±1.48)分和(31.75±5.17)分,上述治疗组各项评分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任务导向训练可显著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并增强其踝关节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