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1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47篇
内科学   78篇
皮肤病学   29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110篇
综合类   193篇
预防医学   5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54篇
  2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在新生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在新生儿中的应用。方法:总结20例患危重复杂性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行急诊锁骨下动脉和肺动脉之间植入人造血管的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的临床经验。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1-28d,平均9.8d,平均体重3.5kg(2.4-4.6kg)。结果:所有新生儿患者均获得理想的分流量,术后动脉血氧饱和度升为70%-93%(平均86.1%),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改善(P<0.05)。11例二期手术前施行心导管检查,均证明人造血管通畅,没有发生人造血管和肺动脉的扭转。2例严重法乐氏四联症伴有肺动脉发育不良,分别在分流术后8和10个月紫绀加重,并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1例分流术后4d死于全身感染。结论: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是新生儿期为缓和危重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病情的可选择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主动脉缩窄段切除和端端吻合矫治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新生儿主动脉缩窄切除和传统的或扩大的端端吻合术经验。方法对25例主动脉缩窄新生儿,行主动脉缩窄段切除和传统的或扩大的端端吻合术,手术均经左胸后外侧第3肋间进胸。结果全组患儿无手术死亡,无神经系统并发症。随访2~24个月,平均8.2个月。术后多普勒超声测定跨修复点压力阶差(1.6±0.8)kPa较术前(6.8±2.1)kPa有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主动脉缩窄段切除和端端吻合术是矫治新生儿主动脉缩窄的有效方法,扩大的端端吻合术适用于主动脉弓发育不良的患儿。  相似文献   
3.
林洁  谢鑫友  赵峰  朱永良  钱可大  杜勤 《浙江医学》2000,22(12):705-706,710
目的比较血清可溶性幽门螺杆菌(Hp)免疫复合物(Hp-IC)测定与Hp特异性IgG抗体(Hp-IgG)测定的价值.方法 Hp-IC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式ELISA,Hp-IgG测定采用间接ELISA.结果 42例Hp感染阳性患者Hp-IC阳性33例(78.6%),Hp-IgG阳性19例(45.2%);38例Hp感染阴性患者Hp-IC阳性6例(15.8%),Hp-IgG阳性12例(31.6%).两种测定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Hp-IC为78.6%、84.2%,而Hp-IgG为45.2%、68.4%,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26例患者治疗前、后Hp-IC水平分别为(0.863±0.374)mg/L、(0.141±0.097)mg/L,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Hp-IgG为(334.1±30.3)mg/L、(31.7±29.4)mg/L,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Hp-IC测定优于Hp-IgG测定,可作为诊断Hp感染的临床选择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不同分子量的壳低聚糖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能力及其最低杀菌浓度。方法 分别测定及比较加有壳低聚糖的培养基及空白培养基的菌浓。结果 不同分子量、不同浓度的壳低聚糖的抗菌作用强弱不一,同一规格壳低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作用强度不同。结论 壳低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随分子量的减小而增加,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对大肠杆菌作用很不明显,且无规律可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的疗效。方法 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在行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后联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32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行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后联合丝裂霉素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3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1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TURBT术时间为10~65 min;两组术中出血量均较少,观察组仅2例、对照组仅3例术后出血较明显,再次置入电切镜均成功止血;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的肝肾功能损害及全身反应,其中观察组出现尿频、尿痛及血尿的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且随访2年,主要检查项目为B超、CT、膀胱镜检,两组均无一例死亡,其观察组复发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内未有复发病例出现,观察组及对照组均在术后9~12个月出现1例、5例复发患者,均为非原位复发。结论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观察开放式乳突根治术(ORM)和完壁式乳突根治术(CRMS)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伴乳突填塞术(ORM-MT)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COM)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术后胆脂瘤复发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将130例单耳患病的COM患者随机分为ORM组(46例)、CRMS组(38例)及ORM-MT组(46例),比较三组患者平均气导听阈值和气骨导差值及随访期间胆脂瘤复发率。结果三组患者术前平均气导听阈值和气骨导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CRMS组气导听阈值和气骨导差值均明显低于ORM组(q=12.055、7.761,P<0.01),ORM-MT组气导听阈值和气骨导差值亦低于ORM组(q=8.764、11.443,P<0.01);但CRMS组与ORMMT组气导听阈值和气骨导差值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q=1.170、0.575,P>0.05);ORM、CRMS及ORM-MT组分别复发5耳(10.9%)、9耳(23.7%)、4耳(8.7%),CRMS组复发率明显高于ORM组和ORM-MT组(χ2=6.640、9.072,P<0.05)。结论 CRMS术、ORM-MT术在改善COM患者听力方面优于ORM术,但CRMS术后复发率较高,因此ORMMT术最佳。对面神经嵴较高、引流不畅的胆脂瘤复发患者应行乳突再根治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碘131(131I)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疗效。方法选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新诊断为甲亢的178例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9例。对照组给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131I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T3、T4水平低于对照组,TSH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31I 治疗甲亢疗效好,作用持久,对白细胞和肝功能的影响较小,但应合理把握适应证及131I 的治疗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川楝素对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MDA-MB-231细胞,采用0、6.25、12.50、25.00、50.00和100.00 nmol/L川楝素处理,绘制生长曲线.川楝素0、12.5和50 nmol/L处理72 h后,采用MTS法检测川楝素对MDA-MB-231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乳腺癌细胞凋亡和周期,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酶蛋白酶3(Caspase-3)、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PARP)和cleave-PARP表达.结果 川楝素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MDA-MB-231乳腺癌细胞增殖(P<0.01).川楝素作用48、72和96 h的半数抑制浓度(IG0)分别为9.32、16.96和122.37nmol/L.川楝素能呈浓度依赖性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P<0.01),阻滞细胞在S期(P<0.01).以0、12.50和50.00 nmol/L川楝素处理MDA-MB-231细胞72 h,其早期凋亡率分别为8.12%、20.85%和67.21%,处于细胞周期S期的细胞占32.69%、47.90%和61.23%,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PARP减少,cleaved-PARP增多.结论 川楝素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和引起细胞S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5,(12):1627-162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混合型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8例混合型高血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糖、降血压治疗,同时停用其他降脂药物。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每晚睡前口服,q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片20 mg,每晚睡前口服,q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脂达标率,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血脂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G、TC、LDL-C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HDL-C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混合型高血脂症较单用阿托伐他汀钙疗效更显著,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传播机制及克隆流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6月医院临床分离的19株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采用PCR及序列比对等方法检测耐药基因的分布;脉冲场凝胶电泳和多位点序列分型进行菌株同源性分析,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19株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检出科室以EICU检出最多,共8株占42.11%;共检出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菌株17株;11株细菌同时编码ESBLs基因,包括携带blaKPC-2、blaCTX-M-14和blaTEM-13种β-内酰胺酶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证实有9个克隆株,其中A克隆共8株细菌,是主要流行的克隆;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显示3株产KPC-2菌株均为ST131型。结论产KPC酶大肠埃希菌同时携带有其他耐药基因,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最为常见;ST131型产KPC-2大肠埃希菌在中国出现,同时也扩大了其在世界流行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