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儿童贲门失弛缓症(AC)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1月-2016年11月确诊AC并接受POEM治疗的17例患儿的临床表现、POEM手术过程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17例患儿均成功完成POEM,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62.65±35.54)min;17例患儿术后随访12~36个月,手术前后AC临床症状评分(Eckardt评分)分别为5(4.0-6.0)和0(0.0-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体重减轻情况明显改善。结论 POEM治疗儿童AC安全性高,短期疗效确切,长期疗效及远期并发症有待大样本量的随访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RUNX3、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胃癌进展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RT-PCR和MSP检测62例胃癌标本及56例正常胃黏膜组织RUNX3、RASSF1A基因mRNA表达及甲基化状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VEGF在RUNX3、RASSF1A甲基化与非甲基化胃癌组织及20例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RUNX3、RASSF1A甲基化与VEGF表达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RUNX3与RASSF1A表达较正常组织均明显降低(0.629±0.461 vs 0.893±0.543,0.653±0.476 vs 0.858±0.581,均P<0.05),且RUNX3与RASSF1A甲基化率均高于正常组织(69.4%VS 26.8%,66.1%vs 23.2%.均P<0.01).胃癌组织中RUNX3、RASSF1A甲基化组mRNA表达量较非甲基化组明显降低(0.545±0.299 vs 0.736±0.291,0.562±0.208 vs 0.674±0.185,均P<0.05).RASSF1A甲基化与肿瘤TNM分期及浸润深度相走RUNX3甲基化与肿瘤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及TNM分期相关(P<0.05).RUNX3甲基化组胃癌组织VEGF蛋白表达高于非甲基化组(86.0%vs57.9%),RUNX3甲基化与VEGF表达相关(P<0.05).结论:RUNX3、RASSF1A启动子高甲基化可能是导致其表达降低的原因,并与胃癌进展演变相关.RUNX3甲基化可能参与胃癌血管、淋巴管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患者预后评价的有效分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09年5月间行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比较CTP分级、MELD评分、Okuda分期、BCLC分级、CS分期和Tokyo评分对TACE治疗后生存情况的预测能力的差异。结果 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Okuda分期各期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ⅠvsⅡP=0.013,ⅡvsⅢP〈0.001);BCLC分级B级与C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CS分期Ⅱ期同Ⅲ期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到Okuda分期(P=0.039)、BCLC分级(P=0.022)有统计学意义。BCLC分级同时具有最小的-2Ln(L)、AIC、SBC值,分别为205.419、209.419、212.586。结论 BCLC分级对TACE治疗后的生存情况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可能有助于选择适宜行TACE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29岁,因中上腹胀痛1个月余,孕21^+周入院,患者1个月来反复出现中上腹胀痛,呈阵发性绞痛,且偶感上腹部出现肠型蠕动波,伴有肛门排便排气逐渐减少,因连续3~4d未解大便予以开塞露肛塞,排出较多量稀便后腹账稍缓解,此后每天解2—3次稀便,无恶心、呕吐,消瘦明显.以“不全性肠梗阻”收入院。  相似文献   
5.
病例:患者男,65岁,因"上腹部胀痛伴消瘦3月余"于2011年7月30日入院。患者3个月前开始发生中上腹疼痛不适,呈阵发性隐痛,进食后加重,空腹时缓解,无明显饥饿痛,伴喛气,无反酸,无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无解陶土样大便。既往有高血压病史8年余,无消化性溃疡、慢性胰腺炎等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7.1℃,脉博85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45/85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晰,轻度贫血貌,巩膜轻度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部平软,上腹部剑突下轻压痛,无反跳痛,Murphy征  相似文献   
6.
提高对“土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病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肝小静脉闭塞病(HVOD)的病因多见于长期或过量服用土三七。土三七内舍有吡咯烷生物碱成分,可造成肝窦和肝小静脉的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肝小静脉阻塞。HVOD所致的血流阻力部位为肝内,引起窦后性门静脉高压。肝大、右上腹痛、腹水和黄疸是其主要临床表现。诊断依据:有长期服用或过量服用土三七史;有上述临床表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胆红素(BiL)均增高;B超可见腹水、肝肿大、肝区呈“斑片状”低回声区,肝静脉显示不清或不显示;CT检查可见肝肿大、腹水,增强CT动脉期显示全肝密度不均匀,呈现“斑片状”或“地图状”改变。肝活检早期可见肝小静脉管腔狭窄,肝小静脉周围血管阻塞.肝细胞不同程度液化坏死.晚期可见纤维化。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有较好的预后。临床医师应提高对HVOD的认识.且要提醒人们不要滥用土三七。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低分化胃癌细胞株MKN-45细胞膜上的垂体腺苷环化酶激活肽(PACAP)受体及其特性.方法用125I-PACAP-27对MKN-45细胞膜上的PACAP受体进行放射受体分析.结果Scatchard分析结果表明MKN-45细胞膜上存在PACAP-27单位点结合受体,其解离常数(Kd)=24.34nmol/L±2.85nmo1/L,最大结合能力(Bmax)=419.52pmol/106细胞±7.25pmo1/106细胞,PACAP-27的50%抑制浓度(IC50)=24.24nmol/L.PACAP-38和血管活性肠肽(VIP)均可竞争125I-PACAP-27与PACAP-27受体的结合,PACAP-38(IC50=67.97nmol/L)对受体的亲和力与PACAP-27相似,VIP对受体的亲和力较弱(IC50=239.74nmol/L).结论MKN-45胃癌细胞膜上存在PACAP功能受体,提示PACAP可能对胃癌细胞的生长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土三七所致肝小静脉闭塞症(HVOD)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因外伤等原因服用土三七导致的HVOD患者的生化指标、凝血功能和血流速度等资料。结果在59例HVOD患者中,男40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62.71±11.00)岁。土三七的用药方法为煎水或泡茶服者22例、泡酒服者26例和研磨成粉吞服者11例,用药时间为1 d^3年,发病时间为用药后1周~3年,发病距就诊时间为10 d^4个月。凝血酶原延长者28例,纤维蛋白原降低者23例,血小板计数降低者46例,谷丙转氨酶升高者40例,总胆红素升高者52例。32例患者有完整的腹部B超血流速度数据,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速度均降低。25例患者抗凝治疗有效;32例患者经15 d抗凝治疗无效,最终需进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1例患者抗凝治疗无效,需进行肝移植;1例患者因特殊原因未予以抗凝治疗。结论 HVOD突出临床表现为门静脉高压症,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受损,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速度降低,多数患者经抗凝治疗和TIPS手术治疗后能获益。  相似文献   
9.
李碧  李佳 《中国内镜杂志》2023,29(10):65-71
目的 构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探讨该模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9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于该院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155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肝部转移的具体情况,分为肝转移组(n=36)和无肝转移组(n=119)。收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组织类型、TNM分期、原发灶浸润深度、淋巴转移、肿瘤沉积、肿瘤大小、术后癌胚抗原(CEA)、术后化疗、输血和梗阻等临床资料,分析结肠癌术后肝部转移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建立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患者TNM分期、术后化疗、肿瘤沉积、肿瘤大小、淋巴转移和梗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Ⅲ期、肿瘤沉积、淋巴转移和梗阻是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术后化疗为保护性因素,肿瘤大小(P=0.824)为排除指标。使用森林图对5项临床因素的多因素Cox回归结果进行展示。根据5项临床指标建立列...  相似文献   
10.
背景: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FP)是人体肠道中常见的共生厌氧菌,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密切。目的:研究FP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白细胞介素(IL)-10、IL-12分泌以及CD25^+Foxp3^+Treg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将FP、长双歧杆菌、大肠杆菌、不同浓度的FP上清或不同细菌培养基分别与人PBMCs体外共培养后,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0和IL-12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结果:与培养基相比,FP、长双歧杆菌均可刺激PBMCs分泌大量IL-10和IL-12,IL—10/IL-12比值明显增高,CD25^+Foxp3^+Treg细胞分化明显增加,且FP的效果优于长双歧杆菌。FP上清对IL-10/IL-12比值的作用呈浓度依赖性,稀释10倍的FP上清组IL-10/IL-12比值升高最为明显,且CD25^+Foxp3^+Treg细胞分化能力亦最为显著。结论:FP及其上清均具有抗炎作用和促进外周血CD25^+Foxp3^+Treg细胞分化的能力,提示FP是一种潜在的益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