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甲状腺癌的再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再次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10月至2002年1月收治的甲状腺癌再手术178例临床资料。再次手术原因包括:①误诊致原发癌灶残留或甲状腺微小癌原发灶未切除;②甲状腺癌根治术后同侧或对侧复发或/和颈淋巴结转移。再手术方式包括:①首次治疗不当者,切除残叶及峡部,或加对侧叶部分切除;②颈淋巴结转移者,行颈清扫术;③甲状腺癌复发及甲状腺微小癌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结果病理证实再次手术残癌率65.52%(76/116),并发症发生率19.66%(35/178),其中喉返神经损伤率2.08%(3/144),暂时性低钙血症发生率20.83%(30/144)。随访5年累计复发及颈淋巴结转移率均为3.93%(7/178)。再手术患者3、5、8年生存率分别为90.45%(161/178)、87.74%(93/106)、83.64%(46/55)。结论首次手术术式选择不当造成高残癌率,再次手术增加了手术并发症;对术后复发或颈淋巴结转移者行再手术,仍能获得较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又称原发性脑脊液鼻漏,临床上较少见,机制亦未阐明,但多数认为与先天性颞骨、颅底及硬脑膜畸形和缺损有关。我科2000年1月~2007年6月诊治经鼻内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手术联合放射治疗及局部注射激素类抗瘢痕药物治疗头颈部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对35例头颈部瘢痕疙瘩采用手术切除直接缝合或邻位皮瓣修复术,术后24小时术野行放射治疗,每日1次,连续照射10次,每次剂量2 Gy,总剂量20 Gy,对有复发倾向者行局部注射激素类抗瘢痕药物。结果本组35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1~4年,治愈25例(71.43%),显效1 0例(28.57%),有效率1 00%。本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与放射治疗有关的并发症。结论头颈部瘢痕疙瘩采用手术联合放射治疗及局部注射激素类抗瘢痕药物的综合治疗是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I gene,CCND1)G870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鼻咽癌患病风险性的关系,并探讨各基因型与鼻咽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及测序方法 对241例云南籍汉族鼻咽癌患者和272例云南籍汉族健康对照进行基因分型,计算各基因型与鼻咽癌发病风险以及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结果 CCND1 870A等位基因增加鼻咽癌的发病风险,与GG基因型相比,携带AA、AG基因型个体罹患鼻咽癌比值比(OR)分别为4.79(95%可信限CI为2.77~8.28,P<0.001)和1.72(95%CI为1.10~2.68,P=0.017);至少携带一个870A等位基因的个体罹患鼻咽癌的OR值为2.40(95%C/为1.59~3.63,P<0.001).吸烟与CCND1G870A多态性存在相乘交互作用.分别携带AA、AG、GG基因型患者5年生存率各为56.2%、78.5%、81.4%,AA与GG基因型患者生存率比较P=0.003,AA与AG基因型比较P=0.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G与GG基因型比较P=0.132,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基因型并非影响鼻咽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501).结论 CCND1 G870A多态性与云南汉族鼻咽癌遗传易感相关,870A等位基因与其预后亦相关.  相似文献   
6.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一项必不可缺的治疗方法,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护理操作.对于长期输液且周围血管穿刺困难的病人或急危重病人,留置浅静脉留置针既可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保护穿刺静脉,又可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对164例脑肿瘤围手术期住院病人进行了浅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院外随访对肿瘤复诊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院外随访对肿瘤复诊率的影响,笔者于2006—12/2008—08对本科住院的120例患者随机分组进行院外随访,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20例经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需要定期复查患者随机分为随访组(A组)和非随访组(B组),每组各60例。A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26~72(平均49)岁;高中以上32例,高中以下28例;医务工作者2例,非医务工作者58例。  相似文献   
8.
甲状旁腺腺瘤是引起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主要原因。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使诊断和定位诊断均有一定困难,易发生误诊。现将我科收治的3例误诊甲状旁腺腺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扁桃体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of the tonsil tonsillar,SCCs)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R)表达的关系,探讨HPV与EGFR和VEGF在扁桃体鳞癌发生中的交互效应。方法:采用多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multiplex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T-PCR)检测85例扁桃体鳞癌HPV DNA及型别,通过HPV DNA分析进行HPV感染状况的测定;同时采用半定量免疫组化检测HPV(+)组和HPV(-)组中VEGF、EGFR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扁桃体鳞癌中HPV感染率为49.4%(42/85),HPV-16型占所有感染者的比例为90.5%(38/42),明显高于其他型别;HPV(+)组EGFR蛋白表达明显低于HPV(-)组(P值均<0.01);HPV(+)组与HPV(-)组VEGF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此外,VEGF表达与EGFR、患者的年龄、性别、TNM分期、组织学分级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HPV感染与扁桃体鳞癌的发生存在相关性,HPV相关的扁桃体鳞癌中,HPV基因可能通过改变EGFR表达致癌,为HPV致癌机理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 Li)对高糖诱导近端小管上皮细胞( PTEC)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原代培养大鼠PTEC。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Li小剂量组、Li中剂量组、Li大剂量组,每组设6个复孔,作用72 h后液闪法测定PTEC钠钾ATP酶活性;Western blot测定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培养72 h PTEC钠钾ATP酶活性[(2737.88±317.22)μmol·g-1·h-1]升高,细胞和培养液中TLR4蛋白表达、IL-6、TNF-α和PAI-1增加,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Li中、大剂量组作用72 h 后PTEC钠钾ATP酶活性[(2487.76±215.54),(2301.55±207.63)μmol·g-1·h-1]明显降低,细胞和培养液中TLR4蛋白表达、IL-6、TNF-α和PAI-1降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Li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高糖环境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并能稳定钠钾ATP酶活性,可能对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