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目的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双指数模型对照,探讨三维准连续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pseudo 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 pCASL)在鼻咽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确诊为鼻咽癌的首诊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行鼻咽部MRI平扫加增强、多b值扩散加权序列和三维准连续动脉自旋标记序列扫描,并对患者进行临床分期(中国2008分期),分为高低级别两个组。将原始数据传入GEAW4.6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获得D*、D、f及BF_(ASL)图,并测量肿瘤实质区的D*、D、f值及BF_(ASL)值。比较各参数与鼻咽癌各临床分期间的相关性。结果在BF_(ASL)图及D*图像上,高级别组肿瘤表现为明显高灌注,低级别组肿瘤表现为稍高或中低灌注。在总分期、T分期及N分期中,高级别组肿瘤的BF_(ASL)值及D*值显著高于低级别组,f值高于低级别组,D值低于低级别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F_(ASL)值、D*值及f值与总分期、T分期及N分期均呈正相关,D值与总分期、T分期及N分期均呈负相关;BF_(ASL)值与D*值、f值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BF_(ASL)、D*、f及D值在各临床分期均有很好的诊断效能,在临床总分期、T分期及N分期中,BF_(ASL)值诊断效能最佳,ROC面积分别约为0.96、0.94、0.97。结论 3D pCASL与IVIM作为一种无创的功能磁共振灌注成像,可以很好地评估鼻咽癌的血流灌注信息,用于预测鼻咽癌治疗前的临床分期,且3D pCASL的诊断效能要高于IVIM。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反复促通技术(RFE)联合针灸治疗对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RFE组、联合组3组各20例。3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针灸组增加针灸治疗,RFE组增加反复促通技术治疗,联合组增加针灸联合反复促通技术治疗,每周5次,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比较3组患者的Barthel日常生活指数(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以及脑卒中专用生存质量评分(SS-QOL)。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BI、FMA、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1),且联合组BI、FMA及SS-QOL评分均高于其余两组(均P<0.05),针灸组和RF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脑梗死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运用反复促通技术联合针灸可以显著改善其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不同体位下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功能障碍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为临床选用适宜的治疗体位提供参考.方法 2018年2月至2019年9月该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5例,随机分为俯卧位组、健侧卧位组与患侧卧位组各15例.三组均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选取不同体位进行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治疗,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双侧重复经颅磁刺激(BL-rTMS)联合镜像视觉反馈疗法(MVF)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嘉兴市中医院住院治疗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VF组24例、BL-rTMS组24例及联合组2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治疗,在此基础上,MVF组给予MVF治疗,BL-rTMS组给予BL-rTMS治疗,联合组则同时给予BL-rTMS及MVF治疗,1次/d,每周治疗5d。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患者平衡功能及踝背伸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评定患者踝关节活动范围。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下肢FMA评分、MBI评分、BBS评分及踝关节AROM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且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两比较发现,联合组患者又均优于MVF组及BL-rT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L-rTMS联合MVF治疗可以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男,5o岁。无诱因左侧腰部酸胀,左侧臂部及大腿后外侧胀痛8月多,近半月来加重,20o7年9月17日来我院就诊。患者无特殊病史。专科检查:脊柱外形正常,双侧腰肌紧张,无明确压痛点,左侧直腿抬高试验45℃阳性,加强试验阳性,病理反射未引出。  相似文献   
6.
背景 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其中55%~75%的患者中风后会出现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后遗症状。反复促通技术(川平法)是中风偏瘫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康复治疗新技术,对上肢功能的改善尤为明显,但国内相关研究较少。目的 观察反复促通技术(川平法)联合针刺治疗对中风后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有效的依据,为新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夯实基础。方法 2018年6-12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5例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3例。对照组(n=25)采用内科常规基础治疗、常规康复训练及针刺治疗;观察组(n=25)在接受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反复促通技术(川平法)。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简化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 对患者FMA评分、MBI进行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治疗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16.153,P<0.001;F交互=34.226,P<0.001)。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FMA评分、M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8周后,观察组患者FMA评分、MB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期间两组不同时间的症状改善程度不同,反复促通技术(川平法)联合针刺治疗对中风后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确切、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7.
完美的病人照顾方案应考虑到病人的社会,家庭背景,考虑到家庭对病人的疾病和治疗的作用,AnnAshworth等在HealthPolicyandPlanning杂志1997年第2期撰文,从治疗效果与费用角度评价了一项治疗儿童严重营养不良的最佳方案,家庭照顾方案。  相似文献   
8.
完美的病人照顾方案应考虑到病人的社会、家庭背景,考虑到家庭对病人的疾病和治疗的作用。AnnAshworth等在HealthPolicyandPlanning杂志1997年第2期撰文,从治疗效果与费用角度评价了一项治疗儿童严重营养不良的最佳方案:家庭照顾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基于反复促通疗法(RFE)的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均接受药物基础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基于RFE的步行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步行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比较2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量表下肢部分(FMA-LE)、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以及步频、步幅、步速、患足足底压力比(PPF)和包络椭圆面积(EEA)等步态参数。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MA-LA、FAC、BBS评分及步频、步幅、步速、PPF值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且观察组FMA-LA、BBS评分及步频、步幅、步速、PPF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FAC评级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2组患者EEA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反复促通疗法的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平衡及步行功能的重建有积极的影响,可以改善步态。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