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从妊娠孕育生命至婴儿出生后3年,是人类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在此期间,若发生孕妇及其幼儿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会严重阻碍幼儿脑发育,表现为智力低下[1].有研究发现,服用过多碘剂会增加亚临床甲减的危险,并降低动物的学习能力[2~3].  相似文献   
2.
1病例患者,女,29岁。以渐起乱语、称人害、行为紊乱2年余入院。于2年前出现呆滞、乏力,诉肢体、口角麻木,间诉眼前有闪光,渐出现凭空闻声、自语自笑、称人议论、称人害、行为紊乱,不能工作或料理家务,又渐出现手脚颤抖并渐加重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作为我国成人死亡和致残的首位病因,降低其致残率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急需探索康复治疗新技术破解脑卒中带来的沉重负担。经颅电刺激技术通过非侵入性的直流、交流、脉冲、随机电刺激等调节皮质兴奋性和节律特性,是调控人脑可塑性的前沿研究热点。经颅电刺激主要包括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经颅脉冲电刺激(tPCS)和经颅随机噪声刺激(tRNS),且刺激参数及个体间差异是影响其疗效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从经颅电刺激技术的作用特点、神经生理机制、临床研究证据及应用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等4个方面系统性地介绍了该技术在脑卒中后功能障碍康复中的研究进展。本次文献回顾发现,绝大部分证据(7个系统性评价和1个临床指南)均支持tDCS对脑卒中后运动、认知及言语等功能障碍的康复有益,但tACS、tPCS和tRNS尚处于无法确认其康复疗效的探索性研究阶段。展望未来,该领域急需基于精准的“患者个体画像”以及最优刺激参数和靶点开展国际多中心循证研究,以明确这项技术的康复获益及适宜的应用对象。  相似文献   
4.
<正>1病例患者男性,78岁,小学文化。因"渐起记忆下降10个月,凭空闻人语、称有人害己9 d"于2010年9月20日入院。10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逐渐记忆力下降;9 d前凭空闻男性声音:"叛徒、抓叛徒!";经常听到楼下有人讨论如何害其及家人,紧张害怕,在家里拿着菜刀及钢管自卫;食欲下降,睡眠紊乱。神经科查体:右侧鼻唇沟变浅,右下肢肌力  相似文献   
5.
以人类探索大脑与心智的时间轴为主线解析大脑活动图谱项目的最新近况与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6.
7.
甲壳素、甲壳胺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与存在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甲壳素、甲壳胺及其衍生物特殊的结构特征不仅决定其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机械性能,还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性,免疫抗原性小,无毒性等特殊的生物医学特性,使其在医药保健、农业、食品工业、水处理、造纸、制革、日化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1结构与性质甲壳素,又名甲壳质、几丁质、明角质。1811年,伯拉寇诺(HenriBraconnot)从洋菇中分离出甲壳素,1823年,Odier氏(法)发现在昆虫外壳中广泛存在甲壳素,并将其命名为“chitin”,希腊语意为风浪。甲壳素是仅次于纤维素的第2可再生天然有机化合物。甲壳素来源于节肢动物和低等植物的真菌和藻类。前者大量存在于海洋之中,以虾蟹产量最大,且易于富集,甲壳素含量也高,极具提取利用价值。路上的节肢动物有蚕蛹、家蝇幼虫的蛹壳、各类昆虫等。其中蚕蛹较为集中,其他则较为分散,收集困难,无工业价值。但现已研究成功在无菌条件下繁殖家蝇,以蛆虫提取甲壳素的同时还可提取高含量的蛋白质。甲壳素为白色透明片状固体,无毒、无味、耐酸碱、耐腐蚀、耐高温、耐日光,性质十分稳定。其化学名称为(1,4) -2 -乙酰氨基-2 -脱氧- β-D -葡萄糖,是一种惰性多糖。其结构与纤维素相似,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具有攻击行为的男性违法青少年的人格特点。方法:根据一般情况问卷调查、违法性质及青少年暴力危险性定式评估(SAVRY),将少教所男性服教人员分为有攻击行为组(n=59)和无攻击行为组(n=20)分别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测试。结果:有攻击行为组与无攻击行为组比较,在年龄、受教育年限、家庭经济状况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青少年违法者的EPQ各项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其中攻击行为组与全国常模在EPQ四项指标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攻击行为组与全国常模在E量表得分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21,P<0.05)。结论:男性违法青少年多数具有文化程度低、家庭经济收入低等特点;相对于正常青少年,具有攻击行为的男性青少年多出现人格的偏离,其中以冲动和稳定性差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