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1.
目的:描述上海地区工伤患者的复工特点,并探究其在半年内、半年后到1年内复工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本院完成首次住院康复的工伤患者,提取出院时患者的基础信息,描述其复工的基本特征,并探究出院后半年内、半年后到1年内复工的预测因素。结果:共457例工伤患者被纳入本研究,217人(47.48%)出院后的半年内复工,18人(3.94%)在出院的半年后复工,1年内235人(51.42%)复工。约出院后200天前,累计复工比例呈较为明显增长,之后增长速度显著变慢。1年内复工人员平均出院后86.10天复工,68.08%回到原单位原岗位,24.68%回到原单位但更换岗位,5.96%回到不同单位不同岗位中,另1.28%自谋职业。年龄、白领、复工意愿、劳动能力鉴定等级是出院后的半年内复工预测因素。仅劳动能力鉴定等级是出院的半年后复工的预测因素。年龄、复工意愿、劳动能力鉴定等级、学历是出院后1年内复工的预测因素。结论:累计复工比例趋势为先快速增长而后逐渐缓慢增长;出院时工伤患者年龄、蓝领或白领、回归工作的意愿、学历、劳动能力鉴定等是复工的预测因子,而患者出院后半年内、半年后到1年内复工的预测因子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作为我国成人死亡和致残的首位病因,降低其致残率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急需探索康复治疗新技术破解脑卒中带来的沉重负担。经颅电刺激技术通过非侵入性的直流、交流、脉冲、随机电刺激等调节皮质兴奋性和节律特性,是调控人脑可塑性的前沿研究热点。经颅电刺激主要包括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经颅脉冲电刺激(tPCS)和经颅随机噪声刺激(tRNS),且刺激参数及个体间差异是影响其疗效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从经颅电刺激技术的作用特点、神经生理机制、临床研究证据及应用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等4个方面系统性地介绍了该技术在脑卒中后功能障碍康复中的研究进展。本次文献回顾发现,绝大部分证据(7个系统性评价和1个临床指南)均支持tDCS对脑卒中后运动、认知及言语等功能障碍的康复有益,但tACS、tPCS和tRNS尚处于无法确认其康复疗效的探索性研究阶段。展望未来,该领域急需基于精准的“患者个体画像”以及最优刺激参数和靶点开展国际多中心循证研究,以明确这项技术的康复获益及适宜的应用对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将职业能力训练与评估系统(BTE)应用于上肢损伤工伤患者的康复,观察其疗效。方法 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住院接受康复治疗的手或上肢损伤患者为对照组(n=42),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住院接受康复治疗患者为实验组(n=36)。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常规模拟训练,实验组接受BTE模拟训练,共4周。训练前后采用BTE测试患者立位双肘提举力、蹲位提举力、动态搬运至腰部、动态搬运至肩部、患手握力、健手握力,采用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DASH)进行评定;出院半年后,电话随访患者复工状态。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较对照组立位双肘提举力(t=4.290,P0.001)、蹲位提举力(t=2.645,P=0.010)、动态搬运至腰部(t=2.639,P=0.010)、动态搬运至肩部(t=5.361,P0.001)、患侧握力(t=2.320,P=0.023)、健侧握力(t=3.130,P=0.002)均增强,两组DASH评分(t=-0.851,P=0.398)和复工状态(χ~2=0.05,P=0.944)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BTE能有效改善上肢损伤工伤患者的功能状态。但需更多关注其他因素对患者复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