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微探头在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胃镜检查发现隆起性病变91例患者进行超声微探头检查,根据超声胃镜图像特点选择治疗方案;并对部分内镜治疗或手术切除病例进行超声微探头复查。结果发现外压性改变5例,黏膜下肿瘤86例,包括良性间质瘤50例,恶性间质瘤3例,浸润性癌5例,胃或食管癌手术后吻合口隆起8例,胃淋巴瘤1例,胃黏膜皱襞肥大2例,Brunner腺增生1例,脂肪瘤2例,异位胰腺2例,孤立性静脉瘤7例,静脉曲张4例,囊肿1例。28例黏膜肌层良性间质瘤和2例黏膜下层脂肪瘤采用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11例黏膜肌层间质瘤术后6个月超声微探头复查有3例在原切除部位见到残留的瘤体,胃或食管癌手术后吻合口隆起8例中4例复发并经病理学证实。结论超声微探头能显示黏膜下隆起病变的层次和性质,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对治疗效果的评价,从而提高胃镜医师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间叶源瘤的超声微探头(MPS)的诊断与内镜下治疗。方法2004年10月~2006年10月共诊治76例上消化道间叶源瘤,所有患者均由MPS和胃镜诊断,47例行MPS指导下内镜切除术,43例进行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43例确诊患者中,平滑肌瘤22例,间质瘤17例,分别占51.2%和39.5%,合计占90.7%,均在MPS指导下成功切除,并发症少见。结论绝大多数间叶源性瘤是平滑肌瘤和间质瘤,分别位于黏膜肌层和固有肌层。MPS能准确诊断间叶源瘤,但不能区分平滑肌瘤和间质瘤,间叶瘤内镜下切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黏膜隆起型病变的诊断和内镜治疗中的价值。方法运用超声内镜检查114例上消化道黏膜隆起型病变,并对其中26例进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病变切除术。结果黏膜隆起病变性质以间质瘤最常见,占51.8%,其次,壁外压迫占21.9%,较少见有恶性肿瘤、脂肪瘤、异位胰腺、囊肿等。对26例黏膜下肿瘤进行切除,超声诊断和病理符合率达77.0%。手术并发症少见。结论超声内镜可初步定性上消化道黏膜隆起型病变,对黏膜下肿瘤的治疗选择有指导作用;超声内镜引导下内镜切除黏膜下间质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大肠腺瘤摘除后5年复发率及随访间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探讨大肠腺瘤摘除后的复发率及随访间期。方法:107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大肠腺瘤者,在腺瘤摘除后第3年及第5年行全结肠镜随访;随机选择107例初次结肠镜检查正常者在第5年随访全结肠镜作为对照。结果:对照组60例接受随访者中,5年发现有小腺瘤或息肉(8.3%)。腺瘤组第3年72例接受随访者中,23例(31.9%)发现管状腺瘤或增生性息肉;第5年有76例患者接受随访,共发现25例37枚息肉(复发率32.9%;95%可信区间;22.1%-43.7%),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23例为状腺瘤,2例为增生性息肉,最大腺瘤直径为12mm。第5年时,原腺瘤数为1、2或2枚以上者的复发率分别为20.0%、38.9%和55.6%(P=0.024);原腺瘤直径≤5mm及>5mm者的复发率分别为23.4%和48.3%(P=0.025);复发率与患者的年龄及腺瘤位置关系不大。结论:多发性腺瘤患者及较大腺瘤者较易复发;腺瘤后5年内随访是安全的;对小的单发低度增生不良腺瘤患者及初次检查正常者,可延长随访间期。  相似文献   
5.
心理社会因素与大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描述合肥市大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病率,探讨心理社会因素与FD的关系。方法 对合肥市2所大学576名一-三年级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临床诊断。选取FD病人44名,同时选取同班级、性别比例相同的44人为对照,评定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特质焦虑等心理社会因素。结果 FD患病率为7.6%,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显性。生活事件应激程度、应对方式评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负性社会经历和特质焦虑评分病例组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FD在大学生中十分常见,负性社会经历和特质焦虑与FD呈统计学关联。  相似文献   
6.
34例糖尿病患者的诱发电位及运动传导速度测定及临床意义安徽省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研究所金恩凤,喻廉,殷小梅,徐惠金,赵燕,徐丽,黄天虹安徽省省立医院内科莫蔚林,张明黎糖尿病由于病程长,常伴有多系统病变,神经系统病变尤为常见,如何早期对神经系统病变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7.
8.
大肠息肉内镜表现与病理特征及恶变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内镜下表现与病理特征及其恶变的关系。方法:对门诊患者大肠镜普查发现的361例大肠息肉的内镜及病理特征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息肉恶变42例42枚(10.5%)。息肉≤5mm者无恶变,6-9mm者恶变率0.9%,10-19mm者恶变率11.8%,≥20mm者恶变率38.5%;腺癌性息肉恶变率9.7%,增生性息肉恶率4.5%,80例炎性息肉有1例恶变。绒毛状腺瘤性息肉是息肉恶变的高危因素,恶变率(19/80)23.8%;恶变的息肉内镜下均表现为宽蒂或无蒂,表达充血或糜烂。结论:息肉恶变与其大小、形态和组织病理类型相关,腺瘤性息肉体积越大,绒毛状结构越多,癌变机会越高;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亦有恶变;大肠息肉不论大小、性质应尽可能予以切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内镜微探头超声检查对结直肠黏膜下隆起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微探头对68例70处结直肠黏膜下隆起性病灶进行肠镜下超声检查,总结内镜超声特点,并与最终诊断比较.结果 发现类癌20例,表现为黏膜下层低回声;脂肪瘤12例,多位于右半结肠(11/12),表现为黏膜下层、边界清楚的强回声;囊肿12例,表现为黏膜下层的单房或多房性的无回声区,包膜完整;间质瘤或平滑肌瘤12例,多位于直肠9例,表现为黏膜肌层及以下各层次的均匀或不均匀低回声为主,外覆稍强回声包膜,两者在超声下很难区别;恶性淋巴瘤3例5个,表现为局部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增厚,呈中低回声,不均匀,较少侵及固有肌层;血管性病变(血管瘤、静脉曲张)3个,表现为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无回声,部分中、高回声,圆形或不规则形,散在或成族状分布,部分互相沟通;另外,还有子宫内膜异位2例,色素沉积1例,阑尾慢性脓肿1例,壁外压迫2例.超声与最终诊断结果均相符.结论 经内镜微探头超声检查可以明确大肠黏膜下隆起的大小、肠壁起源和边界.根据超声特征对黏膜下良恶性判别有一定的价值,同时能与腔外压迫性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消化不良食管运动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FD患者食管运动功能变化。方法:采用PC polygraf HR台式高分辨上消化道气液压毛细管连续灌注测压系统对36例FD患者进行食管测压。结果:FD组食管下段平均蠕动收缩波幅显著低于对照组。FD组食管下段蠕动压低于上段蠕动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FD组出现异常蠕动波55.5%例,表现为类型不同、次数不等的双峰波、三峰波、多发重复收缩波、逆行收缩波、非传导性同步收缩波及自发性收缩波等。以双峰波最多见。7例存在两种或以上异常波,8例同时伴有食管下段低幅蠕动。本组食管体运动异常检出共86%。结论:FD患者存在食管运动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食管体运动不协凋,其次为食管下段运动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