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51篇
肿瘤学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慢性间歇缺氧(CIH)模型大鼠海马组织氧化应激及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慢性缺氧组、NAC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3组,每组10只。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海马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CA1 区磷酸化JNK(p-JNK)表达水平,应用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率。结果:NAC治疗组 MDA水平低于CIH组(1.71±0.43 vs 1.37±0.26,P<0.05)、SOD活性高于CIH组(44.94±14.01 vs 57.66±14.07,P<0.05),p-JNK表达水平低于CIH组 (0.53±0.10 vs 0.39±0.16,P<0.05),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显著低于CIH组(0.32±0.18 vs 0.20±0.11,P<0.05)。结论:NAC能抑制慢性间歇缺氧导致的氧化应激,从而影响JNK信号转导通路,减少海马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紫草素对氧糖剥夺(OGD)损伤模型中大鼠原代皮层神经元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0. 02、0. 2、2和20μmol/L)紫草素对大鼠原代皮层神经元经进行预处理,再经OGD损伤处理,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和荧光素二乙酸酯/碘化丙啶(FDA/PI)双染法分别检测神经元活性和凋亡情况,选择最适紫草素浓度。然后,在加入紫草素之前提前加入LY294002(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1μmol/L),用Wesern blot法检测神经元p-Akt(Ser473)水平变化,用LDH法和FDA/PI双染法检测神经元活性和凋亡率变化。结果:0. 2、2及20μmol/L的紫草素可显著提高神经元存活率(P 0. 05),同时还可使神经元内p-Akt(Ser473)水平显著升高(P 0. 05); LY294002可显著阻断紫草素对神经元p-Akt(Ser473)水平和凋亡率的影响(P 0. 05)。结论:紫草素可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来减少OGD诱导的大鼠原代皮层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3.
叶琪  苏宏娜  杨艺  罗培  张志锋 《中草药》2023,54(16):5379-5389
乳香Olibanum为活血止痛之常用药,是胸痹心痛方剂中的常用药材。现代研究表明乳香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具有较大的开发前景,其主要活性成分为萜类和挥发油等。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乳香有效成分治疗冠心病的相关文献,综述了乳香单味药材及其有效成分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与药效作用的研究进展,列举了含乳香复方的临床应用,并总结了乳香的不良反应,为乳香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不同产地多舌飞蓬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不同产地的多舌飞蓬[Erigeron multiradiatus(Wall.)Benth.]中总黄酮及灯盏乙素的含量。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比色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以灯盏乙素为对照品,采用HPLC法测定灯盏乙素的含量。结果:四川产的多舌飞蓬比云南迪庆产的多舌飞蓬的总黄酮及灯盏乙素含量高,以四川甘孜县新路海的含量最高。结论:此结论可为寻找灯盏细辛的替代品种,进一步研究开发多舌飞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慢性乙肝(CHB)合并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HBV前基因组RNA(pgRNA)的表达及其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结核门诊新确诊的40例CHB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0)采用2HRZE/4HR方案进行常规抗结核治疗,治疗组(n=20)在此基础上采用拉米夫定预防性抗病毒,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PBMCs中HBV DNA、HBV RNA表达水平,以及CD3+、CD4+、CD8+T细胞水平,分析HBV DNA、HBV RNA与CD3+、CD4+、CD8+T细胞相关性。结果治疗后2个月,两组PBMCs中HBV DNA、HBV RN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PBMCs中HBV DNA、HBV RNA水平较治疗后2个月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个月,两组免疫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下降,治疗后6个月,免疫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2、6个月CD3+、CD4+、CD8+T、IFN-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BMCs中HBV DNA、HBV RNA与CD3+、IFN-γ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PBMCs中HBV pgRNA表达,抑制抗结核治疗过程中CHB再激活,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手术方法、技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26例胸腔镜下行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患者(胸腔镜组)的围手术期情况,并按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等匹配条件从同期开胸纵隔肿瘤切除手术中抽取21例(开胸组)作为参照,并对两组肿瘤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随访结果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胸腔镜组手术时间略少于开胸组,两组术中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镇痛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总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术中麻醉时间平均(4.31±1.19)h,术中出血量平均(65.38±57.71) ml,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平均(2.42±0.70)d,术后镇痛时间平均(2.58±0.95)d,术后拔管时间平均(4.04±3.75)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6.58±5.78)d及总住院费用平均(2.69±0.89)万元,1例术后并发乳糜胸,1例合并肺部感染,无死亡病例.结论 纵隔肿瘤如果适合在胸腔镜下进行手术切除,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具备视野暴露充分、安全可靠、出血量少、创伤小、疼痛小、生理干扰小、并发症少、住院期短、恢复快、切口微小、美容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创伤性膈疝因胸腹部受到创伤致膈肌破裂,使腹腔脏器疝入胸腔而引起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且多伴有严重多发伤.我院2001年7月-2007年7月收治15例创伤性膈疝病例,现将其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种便利、成功率高的尿毒症大鼠腹膜透析模型.方法:采用医用硅胶吸痰管作为腹膜透析管,应用无菌输液接头,手术采用腹部正中切口,出口选在后背颈部(自制1组)或近尾部(自制2组),与传统的选材和手术方式(传统头皮针组,出口同自制1组)进行对照.结果:自制1组、传统头皮针组腹透管完好,无管道破损和渗漏;自制2组管道完全咬破损坏.自制1组出口处或隧道口感染3例,传统头皮针组6例.自制1组腹膜炎发生1例,传统头皮针组3例.自制1组第1日与第15日相比腹膜透析出液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头皮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1日自制1组与头皮针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15日自制1组与头皮针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自制1组腹透管大网膜完全包裹1例,部分包裹5例;传统头皮针组完全包裹4例,部分包裹6例.结论:正确的手术方式,是模型建立的基本保证,而透析管道的选材、接头稳固耐用是腹膜透析模型能否长期使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创伤性膈疝因胸腹部受到创伤致膈肌破裂,使腹腔脏器疝入胸腔而引起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且多伴有严重多发伤。我院2001年7月-2007年7月收治15例创伤性膈疝病例,现将其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清上蠲痛汤是龚廷贤《寿世保元》中专治头痛的一首著名方剂,笔者以此方加减治疗各种慢性头痛,疗效满意,现将一些体会介绍如下。1偏头痛偏头痛属于中医“头风”病的范畴,其发病急骤,痛势剧烈,常偏于头的一侧,痛止如常人,易反复发作。其病位在“足少阳胆之脉”,病机多为血瘀络痹,痰热阻络,风阳上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