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Homer1b/c蛋白在谷氨酸诱发的细胞自噬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用小鼠海马细胞系HT22细胞,通过500 ?mol/L谷氨酸处理建立细胞损伤模型。用siRNA慢病毒转染方式下调Homer1b/c表达和10 ?mol/LBAPTA-AM(1,2-双(2-氨基苯氧基)乙烷-N,N,N`,N`-四乙酸四乙酸甲酯,钙离子螯合剂)、10 mmol/L4-PBA(4-苯基丁酸,内质网应激抑制剂)分别抑制细胞内钙离子释放和内质网应激后,使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omer1b/c,自噬蛋白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以及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CHOP(人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葡萄糖调节蛋白78)的表达水平。每组实验均进行3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谷氨酸处理HT22细胞12 h后,Beclin-1表达和LC3-Ⅱ/LC3-Ⅰ比值均升高(P<0.05),下调Homer1b/c表达可降低Beclin-1表达和LC3-Ⅱ/LC3-Ⅰ比值的升高程度(P<0.05)。抑制细胞内钙离子释放和抑制内质网应激均能降低Beclin-1表达和LC3-Ⅱ/LC3-Ⅰ比值的升高程度(P<0.05)。然而在下调Homer1b/c表达后,抑制细胞内钙离子释放和抑制内质网应激未能进一步降低Beclin-1表达和LC3-Ⅱ/LC3-Ⅰ比值的升高程度(P<0.05)。结论 Homer1b/c能够调节谷氨酸诱导的自噬,其调节作用可能与内质网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 3 8例SARS患者的X线胸片和CT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X线表现轻度 18例 ( 4 7% ) ,中度 14例 ( 3 7% ) ,重度 6例 ( 16% ) ,中、重度患者病变均累及双侧。结论 :SARS同时存在急性肺炎和急性间质性肺炎 ,影像检查对SARS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但要注意和普通肺炎、免疫功能损害患者肺炎及一些非感染性疾病肺部表现相鉴别。  相似文献   
3.
b型嗜血流行性感冒杆菌 (Hib)结合疫苗是预防 5岁以下婴幼儿Hib感染相应疾病的最简便、最有效、最经济、最安全的手段。辽宁省沈阳市于2 0 0 0年至今接种适龄儿童近万人次 ,预防婴幼儿相应的呼吸道疾病起到决定性作用和良好免疫效果。为广泛开展Hib结合疫苗接种 ,对≤ 5岁的 14 14名儿童接种Hib疫苗后进行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调查对象分组 调查对象按 <1、1、2、3、4、5岁分 6个年龄组 ,每组随机调查 30人以上 ,但因 5岁组接种儿童少 ,故调查例数不足。2 调查地区及分层情况 调查沈阳市铁西区 2 0个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不同负荷特发性室性早搏(IPVCs)患者的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方法 纳入IPVCs患者55例为病例组,根据室早数量与24 h总心搏的比值分为室早负荷<20%组(A组),≥20%组(B组),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普通超声心动图测量各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2D-STI技术分析得出各组左室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值(LVCS)和左室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值(LVLS)。结果 各组间LVEDD、LVESD和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LVLS和LVCS分别为(17.68±2.49)%、(18.37±2.26)%,对照组LVLS和LVCS分别为(22.24±1.57)%、(22.91±1.83)%,病例组LVLS和LVCS均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LVLS和LVCS分别为(-18.77±2.05)%、(-19.27±2.11)%,B组LVLS和LVCS分别为(-16.28±2.35)%、(-17.20±1.91)%,与A组比较,B组LVLS和LVCS减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室性早搏可影响左心功能,并且负荷越大,影响越明显。2D-STI技术能较准确地定量评估IPVCs患者早期隐匿的左心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经翼点入路夹闭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因素,构建预测患者预后情况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择六安市中医院收治的71例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患者,均采用经翼点入路夹闭术治疗。术后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患者预后,Ⅰ~Ⅲ级纳入预后不良组,Ⅳ~Ⅴ级纳入预后良好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患者采用经翼点入路夹闭术治疗后预后不良的风险。结果预后不良组共12例(16.90%),预后良好组共59例(83.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IL-6、NLR、改良Fisher评分、Hunt-Hess分级是预测经翼点入路夹闭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因子建立的列线图具有良好的区分度(AUC=0.916)和校准度(χ2=9.125,P=0.362),能够准确预测经翼点入路夹闭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结论列线图可以精确预测采用经翼点入路夹闭术治疗后预后不良的风险,有助于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交联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mine,PEI)衍生物PEI-Bu,研究其对大鼠肝细胞系BRL-3A的细胞毒性和转染效率.方法 以PEI 800Da为骨架,1,4-丁二醇二氯甲酸酯为连接剂制备聚合物PEI-Bu,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分子量,动态光散射法(DLS)测定PEI-Bu/pDNA复合物的粒径和Zeta电位,琼脂糖凝胶电泳考察其复合质粒DNA的能力.MTT法榆测PEI-Bu对BRL-3A的细胞毒性,以荧光素酶质粒作为报告基因,测定PEI-Bu/pDNA复合物在BRL-3A细胞中的转染效率.结果 GPC 测定分子量为Mw4289Da,多分散指数1.31,复合物的粒径为138-16lnm,Zeta电位为2.4-4.3mV,凝胶电泳表明在质量比大于1时 PEI-Bu 具有复合DNA的能力,在同一浓度下PEI-Bu的细胞的毒性小于PEI 25kDa (p〈0.01),PEI-Bu/pDNA在质量比为5时达到最高转染效率,高于PEl25kDa (p〈0.01).并与Lipofectamine2000 相当 (P〉0.05).结论 PEI-Bu对BRL-3A 细胞是一种低细胞毒性、高转染效率的非病毒基因载体,在肝细胞基因治疗领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童蘑症肌无力(MG)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02年4月-2007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06例MG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实验室检查(包括病毒抗体、自身抗体检查,免疫功能、胸片或胸部CT、MRI、心电图及取复神经电刺激等)及胆碱酯酶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及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等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G患儿男49例,女57例,男女比例为1:1.16,均为汉族;病程3 d~11 a;发病年龄10个月~14.3岁[(4.74±3.32)岁],其中3岁以下婴幼儿占55.7%.新发初诊病例41例,不规则治疗或治疗后复发病例65例;起病时表现为眼肌型占84.0%,脑下型占2.8%,全身型占13.2%;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者占54.7%,52例中41例免疫功能测定异常或自身抗体阳性,45例行心肌酶谱检A均升高,69例摄胸片、CT或MRI均见胸腺瘤,11例行重复神经电刺激检查7例表现异常;17例(16.0%)患儿单用吡啶新斯的明获得满意疗效,10例(9.4%)服用激素前先予IVIG.肌无力症状有所改善;经不规则治疗或治疗后复发者占61.3%,复发前治疗方法为单用胆碱酯酶抑制剂者37例(56.9%),胆碱酯酶抑制剂和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者28例(43.1%),72例(67.9%)经激素治疗,结果满意;复发患儿的诱因主要为感染30例(46.2%),不规则用药22例(33.8%),停药加感染13例(20.0%).结论 儿童MG起病年龄早,易出现病情反复,需早期合用肾E腺皮质激素治疗.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10):774-776  相似文献   
8.
胰腺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楠  张宏艳  刘端祺 《中国肿瘤临床》2007,34(23):1368-1372
近年来,胰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早期症状不明显,临床上尚无经济、有效的早期发现方法.而且胰腺癌侵袭性强.恶性程度高.手术切除率低,预后极差,死亡率接近100%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已进入老龄化时代,而胰腺癌主要发病人群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一些与胰腺癌相关的危险因素诸如吸烟、慢性胰腺炎、肥胖、糖尿病,甚至缺乏运动等,对胰腺癌的发病均具有促进作用,探索胰腺癌发病危险因素有利于疾病正确的防治研究显示.吸烟与胰腺癌发病的相关性最为显著,胰腺癌发病趋势与吸烟人群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各种慢性胰腺炎,包括酒精性、非酒精性、遗传性和热带性胰腺炎与睫腺癌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糖尿病可能为胰腺癌的发病病因,也可能为其在疾病早期的临床表现;饮食因素与胰腺癌的发病也有一定关系、此外,随着分子基因水平的研究进展.证实某些基因突变相关的遗传易感性与胰腺癌有一定相关性.因此.控制吸烟、饮食营养均衡、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摄入.保持正常体重,预防糖尿痛、慢性胰腺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胰腺癌危险性本文描述了胰腺癌的发病情况和发展趋势,并对胰腺癌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作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穿心莲内酯滴丸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第1阶段纳入20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101)和对照组(n=101);第2阶段纳入27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138)和对照组(n=138)。试验组给予穿心莲内酯滴丸,0.15g/次,3次/d;对照组给予穿心莲内酯片,0.15g/次。3次/d。疗程均为3d。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并进行血、粪、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结果:第1阶段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痊愈率分别为44.55%、42.57%(全分析数据集)和45.00%、43.00%(符合方案数据集),总有效率分别为94.06%、94.06%(全分析数据集)和95.00%、95.00%(符合方案数据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阶段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痊愈率分别为39.13%、33.82%(全分析数据集)和38.69%、33.58%(符合方案数据集),总有效率分别为96.38%、96.32%(全分析数据集)和96.36%、96.27%(符合方案数据集),两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用药过程中,未发现穿心莲内酯滴丸的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穿心莲内酯滴丸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1病例报告患者女,26岁。因家庭矛盾口服盐卤200ml后1h就诊。入院时意识模糊,呕吐咖啡样物,心率52/min,血压92/54mmHg,心律失常及心音减弱,肌张力及腱反射减低,少尿。急查血清镁5.24mmol/L,血肌酐195μmol/L;心电图示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