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3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4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无色藻菌(Leuconostoc)广泛分布在环境中,包括发酵的食物(如乳制品、肉类制品等)、植物;感染可导致心内膜炎、尿路感染、脑脊膜炎、脓肿、菌血症等~([1-2])。我们于在2017年4月从1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液中分离出1株无色藻菌,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女,63岁。因"上腹不适,纳差40余天,皮肤、眼睛发黄并皮肤瘙痒"于当地诊所按"黄疸型肝炎"输液抗炎保  相似文献   
2.
目的 目的 分析颅内转移癌临床病理特点与治疗方法,为颅内转移病灶的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病理组织学确诊为颅内转移癌患者96例,对所有病例病理类型、症状特点、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颅内转移癌好发于中老年患者,主要来源于呼吸、消化系统病变,颅内转移部位幕上多见,临床多因间歇性头痛头晕引起医生注意,但误诊率高,单纯手术或放疗疗效较差.结论 早期正确诊治颅内转移癌,可以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颅内转移癌病灶单一应首选手术切除,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选择联合放化疗,积极做好患者综合治疗后护理,防治并发症,维持重要脏器功能.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5岁,因"腹痛1周,发现脐周包块5d"入院.患者1周前饮酒后出现腹部疼痛,呈间歇性全腹胀痛,以下腹部为主,不向右肩背部或会阴部放射;伴呕吐3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呕吐后腹痛可缓解,无畏寒、发热,无呕血、黑便,无腹泻,无里急后重,无眼黄、尿黄.患者未予重视,但腹痛仍阵发性发作.5d前患者发现脐周有一包块,遂至外院就诊,查B超示:脐右上方低回声团块,肝点状回声细密;查CT示:(1)胆囊缺如、胆总管扩张;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伴发皮肤病的恶性肿瘤的警惕和认识,减少漏诊。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近两年诊治的2例分别以红皮病和皮肌炎为首发表现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均因皮肤病人院,行胃镜检查诊断为胃癌,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胃癌伴发皮肤病。结论伴肿瘤性皮肤病可以看做是内脏恶性肿瘤的早期表现,该类患者需要通过肿瘤标志物、胃镜、PET/CT等检查以排除内脏肿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今又生(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晚期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经过病理组织学和/或细胞学证实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21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22~73岁,中位年龄53岁。鼻咽癌6例,非小细胞肺癌6例,肝癌3例,胃癌2例,结肠癌2例,直肠癌1例,乳腺癌1例。接受今又生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案。按照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估患者的近期疗效。用卡氏评分(KPS)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按照WHO抗癌药物毒副作用分级标准评价毒性反应。结果 2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1例,稳定(SD)6例,疾病进展(PD)3例;客观有效率(RR)为57.1%(12/21),疾病控制率(DCR)为85.7%(18/21)。生活质量改善者有13例(61.9%),生活质量稳定者6例(28.6%),生活质量下降者2例(9.5%)。G3/4毒性主要与化疗有关,包括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等。今又生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发热,其中有23.8%(5/21)患者出现Ⅰ度发热反应,38.1%(8/21)患者出现Ⅱ度发热反应。结论今又生联合化疗能够使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获得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毒性低,安性好,但远期疗效仍需观察。  相似文献   
6.
Wortmannin预处理增强胃癌细胞对阿霉素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蛋白激酶B(PKB)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60×103,因PKB参与由生长因子激活的经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介导的信号转导过程,调节着细胞的代谢、增殖和凋亡而受到日益关注[1]。本研究首先观察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细胞PKB活性的表达情况,然后分别用阿霉素和阿霉素联合PKB抑制剂Wortmannin作用胃癌细胞不同时间后,检测细胞生存率和凋亡率的改变,探讨PKB与肿瘤细胞药物耐受的关系,为Wortmannin联合化疗药应用于胃癌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和试剂:胃癌细胞株MKN-28(高分化)、SGC-7901(中分化)、BGC-823(低分化)和HGC-2…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CT图像融合技术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射治疗计划对V20和放射性肺炎(RP)的影响。方法 40例入组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为ⅢA、ⅢB期NSCLC,三维适形放疗(3D-CRT)剂量达到4000cGy肿块缩小达25%后随机分为常规缩野放疗组20例(A组)和CT/CT图像融合缩野放疗组20例(B组),两组均追加剂量至6600cGy。记录临床资料、V20、放疗结束3个月内RP发生情况等。RP用RTOG急性放射性损伤分级标准判断。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0例患者中RP发生率为22.5%(9/40),其中A组6例(30.0%),B组3例(15.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6)。A、B组的患侧肺V20(IV20)和全组的健侧肺V20(CV20)、患侧肺V20均与RP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ilcoxon检验两组间患侧肺V20、健侧肺V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CT图像融合执行的缩野追加剂量放疗未增加RP的发生率,且有可能降低患侧肺V20,为进一步提高局部放疗剂量,获得更好的局控率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瓦里安直线加速器动态治疗日志文件检测多叶准直器(MLC)叶片到位精确度.方法 预先设计一组专用动态治疗MLC文件(PMLC),分别记录两台瓦里安直线加速器10次动态运行时的日志文件,将之转换成MLC文件(DMLC)并与PMLC进行比较.分析两个文件中每个叶片的位置值偏差,分别比较两台加速器10次动态运行之间叶片位置的一致性,分析MLC叶片的到位重复性.对两台加速器数据比较行Wilcoxon非参数检验.结果 两台加速器间10次运行的叶片位置偏差平均值相似,分别为0.29~0.29、0.29~0.30 mm(z=-0.77,P=0.442),两者约40%、30%、20%、10%的叶片位置偏差分别在≤0.2、0.3、0.5、0.4mm内,其最大偏差值为0.5 mm.两台加速器10次运行间叶片位置完全一致的百分比分别为86.0%和87.7%,偏差值<0.05 mm的分别为96.6%和97.3%,其最大偏差值为0.09 mm.结论 动态治疗日志文件可以实时反映多叶准自器叶片的实际位置,用来检测叶片到位精度以及重复性简单直观、实时准确;经检测的两台多叶准直器叶片到位精确、重复性好,符合动态治疗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放疗敏感性与组织中氧含量关系密切,单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h-endostatin,YH-16,恩度)可能通过血管正常化作用使组织中氧含量增加,这与放疗的敏感性密切相关。本研究将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与放射治疗联合对lewis肺癌小鼠的肿瘤生长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lewis肺癌细胞种植肿瘤的动物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四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组,C组为放疗组,D组为联合组。分别给予相应处理后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结果经过相应的处理后,各处理组较A组移植瘤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且各组瘤质量明显低于A组(P<0.05),D组较其它三组降低得更加明显(P<0.05),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与A组相比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其中D组下降最为明显。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和放疗联用对lewis肺癌小鼠有明显肿瘤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下调VEGF的表达、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倪文庆  卜寿山  戈伟 《口腔医学》2012,32(10):638-640
[摘要] 目的 探讨面中部多发性骨折的手术路径和临床处理。方法 采用头皮冠状/半冠状切口结合下睑下切口和/或前庭沟切口手术路径治疗52例面中部多发性骨折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2年,评价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无伤口感染发生,获得较理想的面部外形和良好的咬合关系。4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神经分支损伤,3个月后功能恢复。没有出现永久性面神经分支损伤病例。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骨折部位获得较良好的对位。结论 本研究显示,冠状切口结合辅助小切口治疗面中部多发性骨折,有手术视野显露清楚、入路隐蔽,并发症少,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