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7篇
  免费   256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101篇
口腔科学   783篇
临床医学   490篇
内科学   7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113篇
外科学   163篇
综合类   630篇
预防医学   136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201篇
  7篇
中国医学   59篇
肿瘤学   218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益智醒脑药帽蒸汽浴疗法治疗脑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中药外治大法,选用具有益智复聪,活血通络,辛香开窍的中药,自制成益智醒脑药帽,对50例脑血管性痴呆患进行蒸气浴疗法,并与脑活素治疗组做对照,1个疗程结束后经HDS评分,治疗组显效效率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性不大(P〉0.05),治疗前后HDS评分平均提高6.9±4.4,t检验P〈0.05。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研究稳斑护脉颗粒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子机制,观察其对动脉粥样斑块纤维帽中胶原纤维降解与合成失衡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的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原位杂交方法,检测造模前后和服药前后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新生内膜中巨噬细胞CD68、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平滑肌细胞α肌动蛋白(SMC-α-actin)和Ⅰ型胶原(CollagerlTypeⅠ)蛋白、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家兔高脂饮食7周后,主动脉新生内膜中巨噬细胞CD68蛋白、MMP-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升,同时,主动脉中膜的平滑肌细胞迁移至新生内膜导致新生内膜中的SMC—α—actin蛋白、Collagen TypeⅠ蛋白和mRNA水平略有上升。服用稳斑护脉颗粒和辛伐他汀8周后,家兔主动脉新生内膜中巨噬细胞CD68蛋白、MMP-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回落(P<0.01),同时,稳斑护脉颗粒组新生内膜中SMC—α—actin蛋白、Collagen TypeⅠ蛋白和mRNA表达进一步增加(P<0.01),而辛伐他汀组家兔主动脉新生内膜中SMC-α-actin蛋白、collageil TycpeⅠ蛋白和mRNA表达呈下降趋势(分别P>0.05,P<0.05),整个过程中,家兔主动脉新生内膜巨噬细胞CD68和MMP-1蛋白表达以及SMC—α—actin和Collagen TypeⅠ蛋白表达的变化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0.952,P<0.01;r=0.793,P<0.01)。结论 稳斑护脉颗粒通过上调纤维帽合成因素与下调纤维帽降解因素的双向靶标,而辛伐他汀通过下调纤维帽降解因素的单向靶标,来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斑块纤维帽中胶原纤维降解与合成的失衡状态,从而达到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3.
颞浅血管为蒂的帽状腱膜瓣修复头颈肿瘤术后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dvantage and applications of pedicled galeal flap in head and neck region. METHODS: A consecutive series of 17 patients underwent surgical reconstruction with pedicled galeal flaps after head and neck tumor resection. The defects included nasopharynx, skull base, maxilla, orbital base, oropharynx and oral cavity and the size ranged from 5 cm x 5 cm to 10 cm x 10 cm. The technique for using this flap was described and application was illustrated with 3 case reports. RESULTS: Complete success of galeal flaps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head and neck defects was achieved in 13 of the 17 cases (76.5%) and partial necrosis was observed in the remaining 4 cases (23.4%). Immediate wound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four cases, which resolved spontaneously. Four delayed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in 4 of 9 survival cases that included trismus (3) and alopecia (1). CONCLUSION: Galeal flap is a thin, pliable and well vascularised reconstruction tissue and is highly reliable. The donor site morbidity is minor. We have found the flap to be useful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a variety of defects in head and neck, especially in skull base, orbital base, nasopharynx and oropharynx.  相似文献   
994.
外周静脉输液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套管针,静脉帽,3L输液袋输液技术推广应用价值。方法:1992年6月-1998年9月,外科住院病人采用套管针,静脉帽,3L输液袋输液8000余例次,观察最初270例静脉发生率,对比51例3L袋残液培养与42例传统输液残液培养结果。结果:3L袋输液静脉发生率,输液时间4天之内者为0.5%,5-15天者8%,15天以上者为30%;3L袋残液培养阳性率3.3%,多瓶输液为10.5%,两组比较有  相似文献   
995.
【摘要】 目的 探讨锥形束CT(CBCT)宫颈癌调强放疗中患者治疗当次膀胱充盈程度的不同,其当次治疗时对膀胱实际照射剂量以及对靶区的影响,为膀胱剂量的准确评估及放射治疗前膀胱准备提供基础。 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采用调强放疗技术的宫颈癌患者10例,由同一名放疗科医生在CT图像以及CBCT图像上勾画膀胱及靶区,分别比较膀胱质心变化以及膀胱实际剂量学变化参数并分析原因,并在不同剂量条件下统计其漏照靶区的体积。 结果 随着膀胱体积的增大,膀胱质心与上下方向、前后方向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4、-0.6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左右方向相关系数为-0.1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2);随着膀胱体积的增大,V30、V40、V50、Dmean都呈减小的趋势,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72、-0.805、-0.593、-0.7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膀胱体积的变化超过200mL时,靶区的漏照体积明显增加(P<0.05)。 结论 宫颈癌患者在放疗中膀胱充盈程度的一致性较差,从而导致靶区位移与膀胱在实际治疗时照射剂量的变化,所以放疗定位前应记录好患者尿量,在治疗前采用膀胱容量测量仪测量尿液体积,相对于定位时膀胱体积的变化应不超过200mL为宜。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究口腔颌面锥形束CT在种植牙术前诊断、术后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93例接受种植牙手术患者的口腔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口腔颌面锥形束CT和曲面断层检查。两种方式影像学分析,比较两种方式检测患者颏孔解剖检出情况,下颌区垂直距离测量以及种植术术后检查情况。结果锥形束CT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颌骨解剖结构和术后骨结合。锥形束CT在颏孔、颏棘上孔、切牙管、副颏孔以及颏神经环等解剖结构中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曲面断层(P<0.05)。锥形束CT前牙区下颌骨根尖处根尖骨宽度显著长于曲面断层(P<0.05),磨牙区下颌骨根尖处根尖骨宽度显著短于曲面断层(P<0.05);锥形束CT前牙区和磨牙区可用骨高度,前牙区骨类牙根长度和前磨牙区下颌骨牙槽嵴顶跟间骨宽度均显著低于曲面断层(P<0.05)。锥形束CT对种植牙术后未发生骨结合的检出率(3.85%)显著低于曲面断层的检出率(11.54%)(P<0.05);而锥形束CT对种植牙术后骨量不足的检出率(25.00%)显著高于曲面断层的检出率(12.50%)。结论锥形束CT对种植牙术前颌骨解剖结构显示及诊断、术后种植体情况检测均要优于曲面断层,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997.
目的为降低FDK图像中条形伪影对相位间运动变形场准确估计的影响,提出了基于鲁棒主成分分析(RPCA)的运动补偿重建算法。方法基于RPCA的运动补偿重建算法在传统的MC-FDK算法基础上针对运动变形场的估计进行改进,首先运用RPCA将锥形束CT图像分解为低秩和稀疏分量,再使用基于霍恩 & 舒克光流法对低秩图像进行不同相位图像间运动变形场估计,以此来降低原始图像中条形伪影对相位间运动变形场准确估计的影响。实验通过MATLAB软件编程对飞利浦16层螺旋CT获得的4D-CT图像以瓦里安EDGE加速器扫描几何进行反投影得到仿真体模数据,并使用Elekta Synergy系统的CBCT以半扇模式获得肺癌肿瘤患者的真实CB投影数据来验证算法性能。结果相比于传统的MC-FDK重建结果组织边界更加清晰,运动伪影减少;仿真数据重建结果显示本算法PSNR与SSIM较MC-FDK算法分别提高了25.4%与7.6%;与FDK算法相比分别提高了37.9%与17.6%。结论该方法可以实现相位间运动变形场的准确估计,改善锥形束CT图像重建质量。  相似文献   
99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0):39-43
目的 回顾性分析透明帽辅助下内镜黏膜切除术(EMR-C)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直径<7 mm 与≥7 mm 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4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下透明帽辅助下黏膜切除术(EMR-C)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11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直径大小分为直径<7 mm 组(n=65)及直径7~15 mm 组(n=45),比较两组间行EMR-C 和ESD 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整块切除、组织学完全切除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直径<7 mm 组及肿瘤直径≥7 mm 组中,EMR-C 及ESD 两组性别、年龄、类癌直径、距肛门齿状线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径<7 mm 组共65 例,其中行EMR-C 31 例,整块切除29 例(93.5%),组织学完全切除29 例(93.5%),术后出血1 例(3.2%)。行ESD 34 例,整块切除31 例(91.2%),组织学完全切除31 例(91.2%),术后2 例出血(5.8%)。直径<7 mm 组中,EMR-C 及ESD 两组的整块切除、组织学完全切除及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7~15 mm 组共45 例,20 例行EMR-C,整块切除11 例(55.0%),组织学完全切除13 例(65.0%),术后出血1 例(5.0%)。25 例行ESD 中,整块切除24 例(96.0%),组织学完全切除24 例(96.0%),术后出血1 例(4.0%)。直径7~15 mm 组中,EMR-C 组与ESD 组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成功随访92 例(83.6%),均无复发、转移及死亡。结论 肿瘤直径<7 mm 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EMR-C 与ESD 均能有效且安全切除,而≥7 mm 者,ESD 完全切除率明显高于EMR-C,建议应用ESD。  相似文献   
999.
原双斌  秦永生 《口腔医学》2005,25(6):379-380
目的观察锥形双套冠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牙列缺损患者,设计、制作锥形双套冠,并和活动义齿作比较。结果锥形双套冠具有美观、舒适、咀嚼效率高等优点。结论锥形双套冠为牙列缺损理想的修复体。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对多生牙进行新的临床分类,并分析新分类方法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6-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的CBCT影像资料5100例,其中多生牙患者209例,共计多生牙278颗。应用CBCT对多生牙进行新的临床分类,包括萌出型、骨埋伏高位型、骨埋伏低位型、骨埋伏复杂型和牙弓外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1)临床资料分析:多生牙发生率为4.1%,其中有1颗多生牙的患者占76.6%,有2颗多生牙的患者占19.1%,有3颗及以上多生牙的患者占4.3%。多生牙好发部位依次为:上颌切牙区、上颌磨牙区、下颌尖牙及前磨牙区、上颌尖牙及前磨牙区、下颌磨牙区。34.9%的多生牙对邻近恒牙产生了继发影响,以萌出错位及阻生为主,主要发生在上颌切牙区。(2)新分类方法的临床意义分析:上颌切牙区多生牙以骨埋伏低位型及萌出型为主,尖牙、前磨牙及磨牙区多生牙以萌出型为主。不同类型多生牙对邻近恒牙产生继发影响的发生率不同或不全相同(χ2 = 26.057,P < 0.001),提示对邻近恒牙易产生继发影响的多生牙类型依次为:萌出型、骨埋伏复杂型、骨埋伏高位型、牙弓外型、骨埋伏低位型。结论 基于CBCT的多生牙新分类方法简单实用,其中萌出型、骨埋伏复杂型及骨埋伏高位型多生牙更易产生错牙合畸形,建议尽早拔除多生牙、定期随访,必要时正畸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