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46篇
  免费   1268篇
  国内免费   928篇
耳鼻咽喉   82篇
儿科学   132篇
妇产科学   125篇
基础医学   790篇
口腔科学   250篇
临床医学   5560篇
内科学   1794篇
皮肤病学   96篇
神经病学   439篇
特种医学   770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1535篇
综合类   6935篇
预防医学   6151篇
眼科学   69篇
药学   3492篇
  43篇
中国医学   2810篇
肿瘤学   160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347篇
  2022年   494篇
  2021年   550篇
  2020年   775篇
  2019年   523篇
  2018年   236篇
  2017年   421篇
  2016年   534篇
  2015年   717篇
  2014年   1541篇
  2013年   1399篇
  2012年   1881篇
  2011年   1852篇
  2010年   1867篇
  2009年   1991篇
  2008年   2993篇
  2007年   2563篇
  2006年   2229篇
  2005年   2643篇
  2004年   1380篇
  2003年   792篇
  2002年   501篇
  2001年   515篇
  2000年   374篇
  1999年   356篇
  1998年   258篇
  1997年   234篇
  1996年   208篇
  1995年   210篇
  1994年   189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97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现代医院》2019,(9):1397-1399
目的探讨在ICU患者中使用下肢活动支架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60例ICU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等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预防下肢DVT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下肢活动支架固定患者下肢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接受不同护理方法处置后观察组股静脉流速和临床疗效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相关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使用下肢活动支架固定患者下肢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下肢DVT的发生率,明显改善ICU患者股静脉血流情况,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992.
运动金字塔     
要想找到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运动其实有一个金字塔,它根据运动强度,包括五种运动类别。第一类是基础体力活动。我们平常的爬楼梯、做家务、购物、遛狗等都算第一类。这一类运动强度适中,所以每天都可以进行,达到30分钟就算是有效的运动了。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院内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1名医务人员,实施品管圈活动,统计实施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洗手正确率,并统计医务人员及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医务人员接受手卫生知识培训依从率为96.70%(88/91)、接触患者前手卫生依从率为92.31%(84/91)、无菌操作前为94.51%(86/91)、接触患者后为96.70%(88/91)、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为95.60%(87/91)、脱手套后为94.51%(86/91),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5.539、14.467、15.965、20.429、27.148、23.408,P均0.05);实施后医务人员洗手正确率为93.41%(85/91),高于实施前64.84%(59/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484,P0.05);实施后医务人员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20%(2/91)、患者院内感染率为3.75%(3/80)。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洗手正确率及手卫生依从性,有助于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4.
50岁及以上人群生活质量与体力活动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上海市≥50岁人群体力活动水平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6月使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5个区8 872名≥50岁的中老年人,使用全球体力活动问卷和WHO生活质量量表8项版(WHOQoL-8)评估体力活动水平和生活质量,并获取社会人口学及健康、社会参与等信息,采用两水平(个体层面和社区层面)线性模型分析不同年龄段的中老年人群其体力活动水平与幸福感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有效样本8 454份,年龄为(63.16±9.74)岁,体力活动水平较低的人群占59.95%,中等体力活动水平的人群比例为28.00%,高体力活动水平者仅占12.05%。WHOQoL-8生活质量得分为43.91±0.69,体力活动水平越高,WHOQoL-8得分越低,生活质量越好(P=0.00)。在控制社会经济因素和健康状况、社会参与等混杂因素后,对<80岁各个年龄段的中老年人群而言,体力活动水平的增高对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显著作用(P<0.05),然而对≥80岁的高龄人群,和低水平体力活动相比,中水平和高水平的体力活动对提升生活质量不具备有意义的影响,P值分别为0.06及0.47。结论 上海市≥50岁且<80岁的人群中,较高的体力活动水平与较好的生活质量相关。  相似文献   
995.
叶梅  翟向宇  谷倩  黄涛  范翔 《中国学校卫生》2019,40(10):1509-1513
从性别差异角度探讨体力活动、屏幕时间与焦虑情绪、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为制定大学生健康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3个区3所大学本科一、二年级共抽取4 96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 Short Form,IPAQ),评估被试的焦虑、睡眠和体力活动状况.结果 有9.7%的受访大学生存在焦虑情绪(男生8.7%,女生11.4%),睡眠质量不良率为55.0%(男生51.8%,女生60.4%).性别间焦虑发生率和睡眠质量不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92,34.81,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中,控制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后,体力活动和屏幕时间均未达到推荐标准的人群,存在焦虑情绪和睡眠质量不良的风险分别是2项指标均达标人群的2.23(95%CI=1.31 ~3.79)倍和1.48(95%CI=1.13~ 1.94)倍;女生中,屏幕时间与焦虑情绪存在正相关(aOR=1.61,95%CI=1.18~2.21),而体力活动与焦虑情绪、睡眠质量之间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体力活动不足与屏幕时间过长会增加男生焦虑情绪和睡眠质量不良的风险,屏幕时间过长会增加女生焦虑情绪的风险.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发作性睡病患者自发性体动及深部体温昼夜节律特点。方法共14例发作性睡病患者和14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行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和次日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体动记录仪连续监测自发性体动1~2周并每日记录睡眠日记,于昼夜20个时间点测量深部体温。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发作性睡病组患者夜间卧床时间增加(P=0.008),睡眠效率降低(P=0.001),入睡后觉醒次数增加(P=0.000)、觉醒时间延长(P=0.000),易出现睡眠始发的快速眼动睡眠(SOREMP,P=0.002);MSLT试验中平均睡眠潜伏期缩短(P=0.000),SOREMPs次数增加(P=0.000);夜间总活动量和活动度增加(均P=0.000),白天总活动量和活动度减少(均P=0.000),夜间与白天总活动量和活动度比值升高(均P=0.000)。两组受试者深部体温呈现明显昼夜节律变化,其中值、振幅和峰值相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77,0.730,0.488)。结论尽管发作性睡病患者存在明显的睡眠-觉醒节律和自发性体动的昼夜节律紊乱,但其对深部体温的影响并不显著,提示发作性睡病患者体温中枢的调节能力相对保留。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有效办法。方法将9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成综合康复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综合康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规范化三级综合康复治疗。所有患者在入组时、治疗1月末、3月末、6月末,根据Fugl-Meyer运动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t,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进行评定。结果 2组患者各阶段FMA和MBI评分均较入组时有增高,对照组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改善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提示治疗组FMA和MBI均优于对照组。随着时间的延长,对照组FMA和MBI仍略有改善,但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6个月末甚至出现减退。结论规范化三级综合康复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能改善运动功能及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998.
心房颤动(房颤)的病因多认为是由心脏的组织结构及电活动的改变引起,近年来研究表明遗传因素也可能参与了房颤的发生:家族性房颤的遗传背景已较明确;非家族性房颤遗传因素的相关研究也取得了进展,其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基因多态性与房颤的相关性研究就取得了部分进展.有研究认为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性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房颤的发病有关,但也有相反观点;而血管紧张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则多认为与房颤的发病无关;肾素和醛固酮合酶的基因多态性与房颤的相关性问题尚无明确报道.  相似文献   
99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焦虑抑郁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具有病程迁延、缓慢进展、反复发作、逐渐加重的临床特征,患者因严重通气功能障碍常出现活动后气促、呼吸困难。COPD除造成器质性损害外,还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社会、精神活动,甚至导致焦虑抑郁障碍。  相似文献   
1000.
赵世旺 《山东医药》2007,47(27):115-116
将6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患者意愿分成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23例。全部病例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氟西汀20mg121服,1次/d,共6周。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提示氟西汀能显著改善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