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1篇
  免费   282篇
  国内免费   347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89篇
内科学   95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567篇
预防医学   144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25篇
  1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57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目的  介绍处理时依性混杂的G方法,并对不同G方法进行探讨和比较。  方法  通过4个情境的模拟试验验证不同G方法在不同情境下对时依性混杂的处理效果,并应用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的数据集进行实例分析。  结果  模拟试验和实例分析结果均显示G方法能有效处理时依性混杂。模拟试验显示3种方法效果类似,G-computation易受G-null paradox的影响。随着时依性混杂因素数量增加,相比于G-computation和G-estimation,逆概率加权法(inverse probability of treatment weighting, IPTW)的效果波动较大。  结论  不同G方法都能适当地处理时依性混杂,降低统计分析过程中的偏倚大小。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区域遗传变异与胃癌易感性的关联。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中国汉族人群MHC参考数据集为参照,利用SNP2HLA v1.0.3软件对MHC区域进行基因型填补;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鉴定MHC区域中与胃癌易感性存在关联的遗传变异;基于公共数据库,通过系统功能注释探索MHC区域内的易感基因和功能性遗传变异。  结果  本研究发现,rs2517714为MHC区域与胃癌发生风险独立关联的遗传位点(OR=1.13, P=2.70×10-8);功能注释显示位于HLA-A基因外显子区域的氨基酸多态性位点及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可能会影响HLA-A蛋白稳定性;同时,非编码区的功能性遗传变异rs9295829可能通过影响所在区域增强子活性,从而远程调控HLA-A基因表达,共同影响易感基因HLA-A的功能。  结论  MHC区域致病性遗传变异通过影响易感基因HLA-A功能,从而影响胃癌易感性。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不同水平血压与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腰高比(WHtR)等肥胖指标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7~17岁苏州市儿童青少年,采集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等指标,采用分位数回归分析血压值在P5、P10、P25、P50、P75、P90、P95分位数下,肥胖指标与血压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共纳入研究3 150人,男生占50.86%,年龄(12.03±3.12)岁,基于BMI的全身性肥胖检出率为13.24%,基于WC和WHtR的中心性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0.60%和23.65%,血压偏高检出率为11.27%。基于BMI、WC、WHtR分组的血压值,均为超重/肥胖组>正常组(P值均<0.05)。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不同分位点下SBP均与BMI、WC、WHtR呈正相关(P值均<0.001);低DBP(P5)总人群、男生、女生的BMI、WC、WHtR的变化,低DBP(P...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circFTO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调控鼻咽癌恶性进展的机制。方法: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检测鼻咽癌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ircFTO的表达水平及circFTO亚细胞定位。采用RT-qPCR检测鼻咽癌细胞系中的circFTO表达水平。同时构建circFTO干扰载体转染鼻咽癌细胞,并利用流式细胞术、EDU实验、CCK-8、Western blot等探索circFTO在鼻咽癌中的功能。结果:circFTO在鼻咽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上调,且circFTO主要定位在细胞质中(P<0.01)。沉默circFTO能显著抑制鼻咽癌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促进鼻咽癌细胞的凋亡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P<0.05)。沉默circFTO会将鼻咽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遏于G0/G1期(P<0.000 1)。此外,机制研究表明,沉默circFTO会显著下调鼻咽癌细胞中pJAK2和pSTAT3蛋白的表达,同时...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多基因遗传风险评分(PRS)与胃癌发病年龄及早发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基于胃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以胃癌病例为研究对象,利用112个与胃癌发生风险有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构建PRS,采用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PRS水平与胃癌发病年龄的关系。将发病年龄<50岁的病例定义为早发胃癌病例,以低遗传风险(PRS≤20%)为参照组,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以早发诊断年龄为时间变量分析中遗传风险(PRS:20%~80%)和高遗传风险(PRS>80%)与胃癌早发风险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8 629例胃癌病例,其中,男性6 284例(72.82%),女性2 345例(27.18%),发病年龄为(60.61±10.80)岁。PRS水平与胃癌发病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05,P<0.001),PRS越高胃癌发病年龄越小,低、中、高遗传风险组胃癌发病年龄分别为(61.68±10.33)岁、(60.53±10.79)岁、(59.80±11.20)岁。PRS与胃癌早发风险呈剂量反应关系(中遗传风险:HR=1.19,95%CI:1.03~1.39,P=0.022;高遗传风险:HR=1.44,95%CI:1.20~1.71,P<0.001)。结论 高PRS不仅增加胃癌发病风险,同时也是胃癌早发的危险因素,PRS可作为遗传检测指标评估胃癌发病和早发风险。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比较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的生命态度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医学专业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生命教育提供依据,也为提高医疗队伍的职业道德和素养打好基础.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南京地区四所高校1800名大学生的生命态度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生命态度的差别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生命态度皆处于中等水平,且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需进一步提高.结论 医学院校的生命教育要加强,重点关注四年级医学生的生命态度教育。  相似文献   
997.
我国是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本文介绍了研究灾害毒理学的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评价南京市城区居民身高、体重和腰围自我报告值与客观测量值的一致性。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南京市建邺区11个社区年满18周岁的常住居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不同方法收集数据之间的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和Bland-Altman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身高、体重、腰围和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知晓率分别为91.1%、90.4%、54.5%和88.9%。调查对象自我报告高估身高值0.47 cm、低估腰围和BMI值分别为0.39 cm和0.14 kg/m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BMI分组自我报告值与客观测量值的总体一致率为90.7%(kappa值=0.847)。Bland-Altman分析显示身高、体重、腰围和BMI自我报告与客观测量数据的差值超出95%一致性限范围的点均小于10%。结论 南京市城区居民身高、体重和腰围自我报告值与客观测量值的一致性良好。  相似文献   
999.
粒细胞缺乏症患者是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儿童血液系统疾病变化较成人迅速,尤其需要重点关注。通过对粒细胞缺乏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分析,从感染特点、危险因素及防控措施三个方面综合整理当前粒缺合并感染的研究现况,列出影响感染的高危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干预举措,同时紧密结合儿童自身特点,为针对性降低院内感染、提高患儿预后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比较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指导的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方案和新一线4种方案(伴同疗法、混合治疗、序贯治疗、铋剂四联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进行概率排序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电子数据库,筛选截至2015年6月比较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指导治疗和新一线4种方案,包括基于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指导治疗、伴同疗法、混合治疗、序贯治疗、铋剂四联治疗方案的随机对照试验。通过网状Meta分析和单组率的Meta分析,定量综合这些方案的相对和绝对疗效及不良反应。采用Jadad评分量表评价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学质量,构建漏斗图定性测量发表偏倚,其中不对称性检验使用Egger线性回归法或者Begg秩相关法。结果 共纳入20个初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涉及6 753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表明,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指导治疗的方案显著优于其他方案,根除率最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伴同疗法虽然高效但最有可能出现不良反应事件;混合治疗和铋剂四联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疗效、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 对于成年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指导的治疗方案显著优于伴同疗法、混合治疗、铋剂四联治疗和序贯治疗方案;医疗条件匮乏地区可选择混合治疗和铋剂四联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