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35篇
  免费   3461篇
  国内免费   995篇
耳鼻咽喉   222篇
儿科学   152篇
妇产科学   363篇
基础医学   2353篇
口腔科学   35篇
临床医学   3673篇
内科学   3777篇
皮肤病学   1671篇
神经病学   339篇
特种医学   583篇
外科学   2291篇
综合类   4072篇
预防医学   1229篇
眼科学   219篇
药学   1711篇
  55篇
中国医学   2190篇
肿瘤学   2456篇
  2024年   239篇
  2023年   1030篇
  2022年   1099篇
  2021年   1214篇
  2020年   1254篇
  2019年   1455篇
  2018年   1590篇
  2017年   1075篇
  2016年   1172篇
  2015年   1197篇
  2014年   1667篇
  2013年   2036篇
  2012年   2476篇
  2011年   2936篇
  2010年   2724篇
  2009年   2285篇
  2008年   1141篇
  2007年   295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6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建立关于颧骨"L"形截骨降低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该术式在生物力学方面的特点。方法:采集高颧骨畸形患者术前头颅螺旋CT,将数据导入相应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对颧骨复合体及手术相关区域进行分体三维重建、手术模拟,应用有限元软件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通过CT扫描灰度值的转换,对各部分材质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参数进行赋值,再模拟术中对颧骨、颧弓的施力,分析颧骨复合体生物力学情况。结果:建立了颧骨"L"形截骨降低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其几何相似性、力学相似性高。运用三维有限元法生物力学分析,术中按压颧骨复合体,颧弓根部出现一个明显的应力集中,颧骨颧弓产生向内侧的形变。结论:在颧骨"L"形截骨降低术术中按压颧骨复合体,是能够在颧弓根部造成预期的青枝骨折,使颧骨产生内收、降低的形变。  相似文献   
992.
刘越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3):1877-1878
上面部皱纹加重的原因为面部肌肉的过度运动,皮肤弹性的减弱和皮下组织的缺损[1],而额纹、眉间纹、鱼尾纹的逐步加深尤其使人的面容显现衰老。使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oNT-A)减轻面部皱纹已经被证  相似文献   
993.
腋臭又称臭汗症,是细菌分解顶泌汗腺分泌的汗液中有机物质(蛋白质和脂质),产生有明显气味的短链饱和脂肪酸与氨所致。临床治疗腋臭的方法很多,自2003年我科采用微创腋臭根治术,即小切口皮下修剪结合局部搔刮术治疗腋臭,效果良好。术后复发及并发症少见,术后腋部重度瘢痕增生更罕见。现将我科一例在行微创腋臭根治术后一年腋部出现重度瘢痕增生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妊娠期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例妊娠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 12例妊娠期乳腺癌患者中,有8例患者于术前行B超检查,3例患者行钼靶检查,均有阳性发现。1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例行乳腺癌根治术;7例在妊娠期间确诊的患者中,仅1例行人流术,另外6例行剖宫产;所有患者乳腺癌术后并妊娠结束后均行化疗,5例化疗后再行放疗,1例在妊娠结束后行内分泌治疗。随访期间(平均随访时间35.8个月),1例患者出现胸壁结节,2例盆腔多发转移并死亡,余9例均未出现复发和转移。结论妊娠期乳腺癌可行乳腺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妊娠结束后可行化疗,妊娠期间不应行放疗及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995.
屈文静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1):1659-1662
隐性腭裂又称粘膜下腭裂(submucous cleft palate,SMCP),中国也有学者称其为腭隐裂。Calnan[1]在1954年提出隐性腭裂三联征:①硬腭中线切迹;②软腭肌肉中线不连续呈透亮影;③两歧悬雍垂。据Velasco[2]报道,隐性腭裂典型三联征出现率为74%,悬雍垂裂出现率为65%,而硬腭切迹出现率为100%。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并总结铜针留置、铜针留置结合环形缝扎治疗脉管畸形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采用铜针留置、铜针留置结合环形缝扎治疗脉管畸形患者46例,其中静脉畸形43例,动、静脉畸形3例.治疗1~3 次,其中第1次治疗41例,第2次治疗4例,第3次治疗1例,再次治疗至少间隔6个月.观察铜针留置治疗后患者的局部和全身反应,检测其中6例患者铜针留置治疗前及铜针留置治疗5天后血清铜及肝功能变化,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本组治疗患者46例,术后随访6~24个月.临床治疗效果:I级(差)3例,占6.5%;II级(中)11例,占23.9%;III级(好)27例,占58.7%;IV级(优)5例,占10.9%.43例(包括中、好和优)脉管畸形患者获得有效治疗(图2~3),总有效率为93.5%.6例留置铜针治疗5天后,血清铜轻度升高,方差分析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转氨酶活性轻度升高,秩和检验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铜针留置简单易行、安全性高,对患者组织形态和功能影响小,是治疗脉管畸形的有效方法之一;铜针留置结合环形缝扎是铜针治疗脉管畸形的改进和发展,可以更有效地治疗脉管畸形,适用于治疗病变范围较大、较深的脉管畸形.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上臂内侧皮瓣深筋膜浅层以上血管的解剖学研究,为临床应用上臂内侧扩张皮瓣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新鲜成人上肢标本10侧,左右各半,乳胶灌注血管。四倍放大镜下由浅入深进行解剖,观察浅筋膜层内血管的吻合情况、吻合支的数量及皮动脉穿出深筋膜的位置。结果:上臂内侧自深筋膜浅层平面发出的皮动脉8~9支,各皮动脉于深筋膜浅层内发出分支沿纵行方向相互吻合。上臂皮瓣的中轴部位即内侧肌间隔区域吻合支最为丰富,其次为上臂内侧偏后部分。每侧肢体均有2~5支明显的贯串上臂全长的吻合支,多位于皮瓣的中部及偏后侧部位。皮动脉穿出点集中在臂内侧肌间隔区域,最远分支距肘横纹(3.47±1.50)cm,近端分支距腋窝横皱襞距离(1.64±1.22)cm。结论:上臂内侧皮瓣血供介于轴型皮瓣与任意型皮瓣之间,切取时长宽比例超过任意型皮瓣。皮瓣为双向供血,无论以近端为蒂还是以远端为蒂切取皮瓣均是安全的。以内侧肌间隔为轴线,沿深筋膜浅层设计顺行或逆行皮瓣血供均可靠,切取皮瓣安全,如需扩大切取皮瓣,向后扩展延伸比向前扩展血供更可靠。皮瓣制作时蒂部尽可能置于肌间隔区域,蒂宽约4cm。以近端为蒂时,扩张器剥离腔隙近端距腋窝横皱襞需超过3cm,远端为蒂时,扩张器剥离腔隙远端距肘横纹需超过5cm。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应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和CM-Dil标记技术,观察组织工程骨在体内形成过程中种子细胞的变化和转归.方法:分别用EGFP慢病毒表达和CM-Dil染料的方法标记比格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MTT法检测标记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BMSCs接种珊瑚支架体外成骨诱导7天后,将未标记组、EGFP组和CM-Dil组分别植入裸鼠背部皮下,空白支架作为阴性对照.术后4、8、12周取材,HE染色观察成骨情况,EGFP组采用GFP免疫组化、CM-Dil组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示踪BMSCs在体内的变化.结果:两种标记技术能高效标记BMSCs,标记前后细胞的体外增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细胞-支架复合物植入体内12周后有新生骨形成,标记细胞数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12周后仍显示有部分标记细胞存活.结论:EGFP和CM-Dil可用于示踪组织工程种子细胞,通过示踪说明BMSCs在体内组织工程骨成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评价不同剂量芬太尼对疼痛激活脑区的影响.方法 选取右利手男性健康志愿者20名,年龄20~4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n=10):芬太尼1.0 μg/kg组(F1组)和芬太尼1.5 μg/kg组(F2组).300 g von Frey纤维丝刺激受试者左足心作为机械性伤害性刺激.静脉注射各组相应剂量芬太尼.于给药前、给药后5、10、15、20 min时给予机械性伤害性刺激,记录VAS评分.1周后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扫描.扫描序列包括结构像扫描和功能像扫描,其中功能像扫描包括机械性伤害性刺激P1扫描、不同剂量芬太尼的药物扫描(扫描前单次静脉注射芬太尼)和机械性伤害性刺激P2扫描.P1、P2扫描包括10 s的初始采集信号扫描及静息态(20 s)与刺激态(20 s)交替循环6次扫描.给药扫描包括空白平衡扫描4 min和给药后扫描8 min.记录芬太尼给药前后疼痛激活脑区的改变.结果 F1组(P2-P1)激活的脑区:同侧扣带回;F2组(P2 -P1)激活的脑区:双侧扣带回和对侧岛叶.F2组与F1组功能磁共振成像叠加相比(F2组-F1组)可见同侧扣带回激活.结论 机械性伤害性刺激时芬太尼可促进扣带回和岛叶的活动,且与剂量有关,提示这两个脑区可能是芬太尼发挥镇痛作用的靶位.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在腰椎管减压术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4年1月至2011年4月间,选择具有高或极高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腰椎管减压手术患者,于术后6h皮下注射半量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钙),间隔24 h后皮下全量注射,以后每间隔24 h注射一次,直至患者出院.引流管拔除时间为前次注射低分子肝素后22 h,即下次注射前2h.药物抗凝期间,观察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发生率、出血性并发症及药物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按照入选标准入选患者78例,所有患者术后均连续注射低分子肝素至出院,药物使用时间平均为(8.5±4.5)d.无症状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发生.除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未放引流外,其余患者均放置引流管,术后平均引流量为(319.5±218.5) ml,平均拔管时间为术后(43.2±14.4)h.无大出血事件发生,1例患者出现切口瘀斑,1例出现切口渗血,4例患者出现轻度转氨酶升高,1例出现轻度过敏反应.结论 对具有高或极高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腰椎管减压手术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