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58篇
  免费   1169篇
  国内免费   729篇
耳鼻咽喉   99篇
儿科学   158篇
妇产科学   101篇
基础医学   785篇
口腔科学   115篇
临床医学   2444篇
内科学   2214篇
皮肤病学   330篇
神经病学   247篇
特种医学   6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9篇
外科学   653篇
综合类   4762篇
预防医学   1549篇
眼科学   136篇
药学   2166篇
  17篇
中国医学   677篇
肿瘤学   1194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259篇
  2022年   264篇
  2021年   357篇
  2020年   402篇
  2019年   395篇
  2018年   221篇
  2017年   350篇
  2016年   402篇
  2015年   414篇
  2014年   714篇
  2013年   715篇
  2012年   997篇
  2011年   1077篇
  2010年   1103篇
  2009年   992篇
  2008年   1455篇
  2007年   1154篇
  2006年   977篇
  2005年   1146篇
  2004年   809篇
  2003年   735篇
  2002年   553篇
  2001年   564篇
  2000年   423篇
  1999年   358篇
  1998年   287篇
  1997年   250篇
  1996年   221篇
  1995年   152篇
  1994年   114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目的评价不同条件预处理对失血性休克血管功能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不同条件预处理(失血预处理及吡哪地尔预处理)对由激动剂[去甲肾上腺素(NE)]诱导在体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MA)收缩反应性的影响。结果5%~10%失血预处理对休克大鼠存活率无显著改善,而吡哪地尔可明显改善休克后120min的大鼠存活率。5%失血预处理30min可上调大鼠休克后0min使用NE前后的股动脉压变化,而预处理24h可降低大鼠休克前股动脉压变化,但对休克后使用NE前后的股动脉压变化无明显影响;吡哪地尔预处理1h可降低大鼠休克前使用NE前后的股动脉压变化,而预处理24h对大鼠休克后的股动脉压变化均无影响。5%失血预处理24h可改善休克后120min大鼠SMA对NE的收缩反应性,使用NE后的管径变化显著增加(P〈0.01);吡哪地尔预处理1h和24h可明显降低大鼠休克前SMA对NE的收缩反应性,使用NE后的管径变化显著降低(P均〈0.05),但吡哪地尔预处理(1h和24h)均可改善休克后120min大鼠SMA对NE的收缩反应性,使用NE后的管径变化显著增加(P均〈0.05);而格列苯脲可部分取消吡哪地尔的这一作用。结论吡哪地尔预处理24h可降低休克前大鼠SMA对NE的收缩反应性,并可改善休克后120min大鼠SMA对NE的收缩反应性,且使休克大鼠存活率明显提高。吡哪地尔预处理24h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管功能的保护作用可能与ATP敏感性钾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对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意义.方法 测定25例骨折并发下肢DVT患者DD、HCY,并同时测定25例骨折未发生下肢DVT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的DD、HCY.结果 骨折并发DVT组、骨折未并发DVT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D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骨折并发DVT组与骨折未并发DVT组比较,DD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骨折并发DVT组与健康对照组、骨折未并发DVT组比较HCY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0.05);而骨折未并发下肢DVT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DD、HCY是骨折并发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子,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骨折并发下肢DVT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993.
目的为临床合理选择抗厌氧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VITEK-AMS的ANI厌氧鉴定卡进行厌氧菌鉴定;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甲硝唑、苯酰甲硝唑羧苄青霉素及氯霉素对115株厌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甲硝唑及其衍生物苯酰甲硝唑对拟杆菌的MIC90均为2~4μg/ml,对梭杆菌MIC90分别为1.0μg/ml和0.5μg/ml,;甲硝唑及苯酰甲硝唑对革兰阳性厌氧菌的抗菌活性低于氯霉素和羧苄青霉素。结论4种药物对厌氧菌的MIC值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但甲硝唑及其衍生物仍可作为抗厌氧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且具有副作用小、使用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及其下游基因K-ras、B-rM和PIK3CA突变对结直肠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对9株人结直肠癌细胞株应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EGFR表达,并检测K-ras、B—raf和PIK3CA基因的突变状态;对各细胞株行梯度剂量射线照射后,行克隆形成实验明确其放射敏感性、行Hoechst33258染色凋亡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术检查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结果人结直肠癌细胞株EGFR表达与放疗抵抗呈正相关(r=O.717.P=0.030),~K3CA突变与放疗敏感性有关(t=2.401,P=0.047),K—ras和B.raf突变与放疗敏感性无关(均P〉O.05)。放疗敏感细胞株(HCTll6)总凋亡率在低放射剂量(2Gy)时即显著增加,并随放射剂量增加而继续增加(P〈0.05),而放疗抵抗细胞株(HT29)总凋亡率只有放射剂量较大时(6Gy)才明显增加。G1/G。期HCTll6细胞株比例随放疗剂量增加显著降低(P〈0.05),而HT29细胞株G1/G。期比例在放疗剂量增加时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EGFR通路中多个位点同时参与了结直肠癌细胞的放疗抵抗或敏感作用,EGFR高表达与放疗抵抗相关,PIK3CA突变与放疗敏感有关,放疗抵抗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和增加细胞在G1/Go期停顿相关。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调查手术前和输血前人群梅毒感染状况,提出检测该群体梅毒抗体的最佳方案。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梅毒抗体,所有ELISA法阳性标本用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证试验。ELISA法和TPPA法均阳性者判断为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标本,并对其进行甲苯胺红(TRUST)试验。结果37510例术前及输血前患者中,共检出梅毒感染者373例,占待检测人群0.99%。结论对术前及输血前患者梅毒抗体的检测应采用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TP-ELISA法进行初筛,再用TPPA进行确证试验。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冠脉)成像检查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sCRP)检测,进一步探讨sCRP与冠脉病变程度及稳定性的关系,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对冠脉病变稳定程度的敏感性和准确度,以利于ACS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997.
铜绿假单胞菌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应用呼吸机患者引起的院内获得性肺炎,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重症监护技术和机械通气技术的迅速发展,机械通气患者明显增多,随之而来的VAP亦逐渐增多。一般在开始插管机械通气头4天即早发性VAP的致病细菌为口咽部寄生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嗜血流感杆菌),病原菌多为抗生素敏感菌群;而插管4天以后发生的肺炎,所谓迟发性VAP致病菌多为革兰阴性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肠杆菌及MRSA等),为耐药菌群。国外研究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PA)是引起医院感染的常见条件致病菌,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最重要的病原菌约占48%-58%。PA耐药率高、耐药谱广,  相似文献   
998.
134株嗜血杆菌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琴  孟曙芳  孔艺 《检验医学》2004,19(4):304-306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嗜血杆菌对头孢噻肟等17种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状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嗜血杆菌的流行.方法对从临床痰液标本分离出的134株嗜血杆菌进行头孢噻肟等17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和β-内酰胺酶试验,利用WHONET4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在被检测的500份标本中,分离到134株嗜血杆菌(35%),其中副流感嗜血杆菌71株,流感嗜血杆菌63株.研究发现流感嗜血杆菌对头孢噻肟的敏感性最高,为100%,其次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敏感性为95.2%.134株嗜血杆菌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甲氧苄氨嘧啶都表现了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65%,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也较高.结论治疗嗜血杆菌感染的最有效药物为头孢噻肟,其次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评价纸片扩散法和仪器法检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药敏试验的可靠性.并分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VITEK—AMS和纸片扩散法检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1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纸片法和琼脂稀释法检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药敏结果有差异,对其余抗生素无显著性差异;VITEK—AMS和琼脂稀释法检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阿莫西林/棒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的药敏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对其余抗生素无显著性差异;嗜麦芽窄食单胞苗除对左旋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唑有较高的敏感性外,对其余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菌较高。结论:纸片法不宜用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检测;VITEK—AMS不宜用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阿莫西林/棒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抱他啶、复方新诺明的敏感性检测;左旋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可做为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引起的感染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000.
肥胖是机体脂肪数量增加或体积肥大致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的病理状态。肥胖是高血压病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在大多数西方国家,肥胖者约占高血压患者的65%~75%。瘦素(leptin)是Zhang等在1994年首次发现由肥胖基因编码,脂肪细胞合成分泌的肽类激素。近年来研究表明,瘦素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肥胖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