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381篇
  免费   2313篇
  国内免费   1333篇
耳鼻咽喉   860篇
儿科学   912篇
妇产科学   359篇
基础医学   2834篇
口腔科学   948篇
临床医学   12574篇
内科学   6449篇
皮肤病学   698篇
神经病学   2404篇
特种医学   520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9篇
外科学   4560篇
综合类   35353篇
预防医学   12035篇
眼科学   1166篇
药学   12707篇
  52篇
中国医学   7286篇
肿瘤学   3484篇
  2024年   118篇
  2023年   476篇
  2022年   555篇
  2021年   926篇
  2020年   639篇
  2019年   682篇
  2018年   1001篇
  2017年   1076篇
  2016年   980篇
  2015年   901篇
  2014年   17249篇
  2013年   1631篇
  2012年   1021篇
  2011年   918篇
  2010年   831篇
  2009年   744篇
  2008年   563篇
  2007年   623篇
  2006年   531篇
  2005年   587篇
  2004年   512篇
  2003年   4895篇
  2002年   23917篇
  2001年   27335篇
  2000年   4559篇
  1999年   2858篇
  1998年   2188篇
  1997年   1999篇
  1996年   1573篇
  1995年   1811篇
  1994年   1116篇
  1993年   1376篇
  1992年   906篇
  1991年   693篇
  1990年   867篇
  1989年   702篇
  1988年   127篇
  1987年   91篇
  1986年   119篇
  1985年   108篇
  1984年   62篇
  1983年   75篇
  1982年   4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目的 探讨胼周动脉动脉瘤(PAA)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42例PAA的临床资料。25例采用夹闭术治疗,17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所有动脉瘤均成功完成夹闭或栓塞,夹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0%,12/25),栓塞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6%,3/17)。42例术后临床随访3~12个月,中位数6个月;夹闭术治疗25例末次随访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17例,3~6分8例;预后良好率为68.0%(17/25);栓塞治疗的17例末次随访mRS评分0~2分14例,3~6分3例;预后良好率为82.4%(14/17)。42例术后影像随访4~21个月,中位数9个月;夹闭术后复发率为12.0%(3/25),栓塞术后复发率为5.9%(1/17)。结论 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是治疗破裂PAA的有效方法,临床上需结合病人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式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3.
94.
95.
目的 探讨头颅定位仪联合CTA和神经导航辅助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前瞻性收集出血量25~40 ml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123例,均采用穿刺引流术治疗,按照术前穿刺定位方法分为精准定位组(60例)和传统定位组(63例)。精准定位组采用头颅定位仪联合头部CTA和神经导航进行定位,传统定位组根据术前头部CT进行定位。结果 精准定位组穿刺成功率(100.0%)明显高于传统定位组(90.5%,57/63;P<0.05)。精准定位组血肿清除率(87.3%;95%CI 85.4%~90.4%)与传统定位组(83.7%;95%CI 81.8%~85.7%)无统计学差异(P>0.05)。精准定位组术后24 h病死率(0%)与传统定位组(4.8%,3/63)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精准定位组GCS评分明显高于传统定位组(P<0.05),术后1周、1个月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传统定位组(P<0.05)。结论 对于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相对于传统CT定位,头颅定位仪联合CT血管成像和神经导航定位的准确性更高,可明显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1(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1, PTGS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抗血栓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0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其阿司匹林抗血栓疗效将其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n=69)和阿司匹林敏感组(n=131),分析所有患者PTGS1基因多态性情况,比较2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合并症(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PTGS1基因突变、不良嗜好(吸烟、酗酒)等临床特征及生化指标[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PLT)、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C 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PLT,hs-CRP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价值,将2组有差异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量化赋值,明确引起急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PTGS1基因位点以AA为主,发生率为81.50%,其突变基因位点分别为AG,GG,占人数的14.00%、4.50%。阿司匹林抵抗组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PTGS1基因突变、吸烟患者的比例及PLT,hs-CRP水平显著高于阿司匹林敏感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PLT,hs-CRP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9、0.866。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PTGS1基因突变、吸烟、PLT≥202.255×109/L,hs-CRP≥24.695 mg/L是引起急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结论 PTGS1基因多态性会增加急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风险。除此之外,高龄、糖尿病、抽烟及PLT,hs-CRP异常高表达均可能影响阿司匹林抗血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侧裂区病变周围水肿对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0年9月手术治疗的68例侧裂区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 68例中,无-轻度周围水肿25例,中-重度周围水肿43例。中-重度周围水肿术中脑膨出发生率(60.5%,26/43)明显高于无-轻度周围水肿(24.0%,6/2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中-重度水肿是侧裂区病变发生术中脑膨出的独立危险因素(OR=3.07; 95% CI 1.06~14.52;P=0.040)。结论 周围周水肿是引起侧裂区病变术中急性脑膨出的重要原因,临床应充分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周围水肿,可以有效避免或减少术中脑膨出。  相似文献   
98.
99.
目的 探讨S100蛋白(S100 protein,S100)水平联合Rotterdam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在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病情和预后不良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病情TBI患者血清S100水平、Rotterdam-CT评分,分析血清S100水平与Rotterdam-CT评分、GCS评分的相关性; 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2组性别、年龄、血清S100水平、Rotterdam-CT评分、GCS评分等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BI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 分析S100蛋白水平、GCS评分、Rotterdam-CT评分及三者联合应用对TBI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S100水平、Rotterdam-CT评分逐渐增高(P<0.01),TBI患者血清S100水平与GCS评分(r=0.396,P=0.001)、Rotterdam-CT评分(r=0.289,P=0.002)均呈正相关; 2组血氧饱和度、GCS评分、呼吸频率、Rotterdam-CT评分、S100蛋白水平、入院时昏迷占比等指标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入院时昏迷占比、GCS评分、Rotterdam-CT评分、S100蛋白水平均为TBI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显示S100蛋白水平、GCS评分、Rotterdam-CT评分对TBI患者预后不良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三项指标联合应用曲线下面积(Area of the under curve,AUC)值大于各单项指标预测。结论 S100蛋白水平、GCS评分、Rotterdam-CT评分是TBI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S100蛋白水平联合GCS评分、Rotterdam-CT评分在TBI患者预后不良评估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