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6篇
  免费   285篇
  国内免费   225篇
耳鼻咽喉   177篇
儿科学   44篇
妇产科学   32篇
基础医学   191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683篇
内科学   413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176篇
特种医学   145篇
外科学   505篇
综合类   1538篇
预防医学   625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621篇
  8篇
中国医学   663篇
肿瘤学   8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255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278篇
  2011年   333篇
  2010年   302篇
  2009年   280篇
  2008年   301篇
  2007年   251篇
  2006年   239篇
  2005年   239篇
  2004年   275篇
  2003年   225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48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18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肺动脉高压(PAH)是由已知或未知原因引起肺动脉内压力异常增高的病理生理综合征,存在肺循环障碍与右心高负荷,可导致右心功能衰竭甚至死亡[1,2]。PAH的病因复杂,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远期预后极差。有研究表明,PAH在确诊后中位生存时间仅为2.8年[3]。其中右心室功能(RVF)在心力衰竭和肺动脉高压(PAH)中具有重要的预后意义[4]。因此了解PAH发展过程中肺循环及右心室的变化,及它们之间的耦合关系,对临床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2.
目的 分析中国肺血管扩张药物上市后第Ⅰ大类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3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收治的750例确诊的第Ⅰ大类PAH患者,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心导管检查等,平均随访(2.3±1.7)年,评价第Ⅰ大类PAH的治疗及预后,对比分析中国靶向肺血管扩张药上市前后患者临床资料及预后。结果 第Ⅰ大类PAH患者平均确诊年龄(30.39±17.54)岁,女性占65.6%。心功能Ⅲ或Ⅳ级29.2%,6MWD(422±96)米。第Ⅰ大类PAH中IPAH 12.4%、HPAH 0.7%、CTD-PAH 4.8%,portalHT-PAH 0.5%、CHD-PAH 81.6%。不同亚类PAH性别(c2=24.551,P<0.05)、年龄(F=3.973,P=0.003)、BMI(F=11.005,P<0.05)、6MWD(F=2.537,P=0.041)、SPO2(F=4.129,P=0.003)、尿酸(F=7.654,P<0.05)、总胆红素(F=3.737,P=0.005)、SvO2(F=3.298,P=0.011)、PVRI(F=11.132,P<0.05)、心排指数(F=3.506,P=0.008)、右心室/左心室舒张末内径(F=14.90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充数据 。PAH中仅基础治疗16.3%,心功能Ⅲ~Ⅳ级联合应用两种肺血管扩张药51.6%。平均随访时间为(2.3±1.7)年,终点事件135例,其中死亡30例。IPAH、HPAH、CTD-PAH、CHD-PAH死亡者分别占8.6%、60.0%、11.1%、2.5%。PAH第1、3年生存率分别为98.8%、96.0%,较非靶向药物治疗时期分别提高30.8%、57.1%。结论 靶向治疗时代我国第Ⅰ大类PAH患者早期生存率较前改善。低龄患者药物选择种类少,早期诊断率有待提高,需提高标准靶向治疗率。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沉默G250基因对肾癌786-0细胞移植瘤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靶向G250的siRNA表达质粒pshRNA-G250并转染肾癌786-0细胞,12只BALB/c裸鼠分为阴性对照组和干扰成瘤组,干扰成瘤组每只裸鼠皮下接种5×106个G250基因沉默后的肾癌786-0细胞(786-0/si-G250-b),以转染空质粒的细胞(786-0/si-G250-0)为对照。成瘤3 w后,处死裸鼠后切取瘤块,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Skp2的表达。结果 5×106个细胞皮下接种BALB/c裸鼠3 w后均成瘤,Skp2在阴性对照组和干扰成瘤组裸鼠的肿瘤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83.33%(5/6)和16.67%(1/6),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4)。结论 G250基因表达沉默抑制了肾癌细胞移植瘤Skp2的表达。  相似文献   
94.
目的 了解农村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及预防知识、信念、行为 (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 ,KAP) ,为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粪检方法调查农村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率 ;经过 1年健康教育后 ,再次粪检并采用无记名问卷方法调查KAP。 结果 初次调查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 9.96% (186/ 1868) ;实施健康教育 1年后 ,寄生虫感染率为 5 .93 % (5 4/ 911) ;问卷调查中知识知晓率 13项 ,有 7项在 60 %以上 ;信念形成通过健康教育宣传等获取 ;行为形成率 7项中有 6项形成率在 85 %以上。 结论 开展防治寄生虫病的健康教育 ,可提高居民的防病知识 ,逐步形成健康行为 ,使寄生虫感染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 59例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等老年患者采用双能 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髋部、前臂的骨密度 ,螺旋 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及冠脉总钙化积分 ,同时测定血甲状旁腺激素全段、骨钙素、血钙。根据骨密度分骨质疏松组、非骨质疏松组。结果 骨质疏松组冠状动脉各分支钙化积分及冠脉总钙化积分高于非骨质疏松组 (P<0 .0 5)。钙化积分与甲状旁腺激素呈正相关 ,与骨钙素、血钙呈负相关 ,与各部位的骨密度呈负相关。结论 提示骨质疏松症与心血管疾病有密切的关系 ,骨质疏松时骨吸收增加 ,骨钙动员入血 ,异常沉积在血管内膜中 ,造成动脉粥样硬化、钙化  相似文献   
96.
作者自1972年1月至1976年12月,5年中处理65岁以上的麻醉病例共814例,其中80岁以上者58例,约占7%,多数因消化道  相似文献   
97.
本文对89例6种证型肝硬化患者血清TP、ALB检测及A/G比值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P、ALB及A/G较正常人下降,以肝郁脾虚型最高,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型最低,其中肝郁脾虚型各指标和湿热蕴结、气滞血瘀型TP与正常人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但多与水湿内停、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型有差异显著性意义(P<0.05和0.01)。研究表明,肝硬化证型不同,肝细胞损害程度不一,随着中医证型变化和病理发展,肝细胞损害、蛋白合成障碍逐渐加重。由于TP、ALB、A/G在证型中逆减呈由代偿期的肝郁脾虚型、湿热蕴结型经气滞血瘀型过渡向失代偿期的水湿内停、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型发展变化趋势,因此可考虑将TP、ALB、A/G比值等指标作为肝硬化辨证分型诊断的客观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98.
1984年4~5月我科对吉林市60名(男31、女29)90岁以上能自行活动、无明显心肺功能不全的长寿老人进行了心电图、心向量图、胸部X线正侧位片及血脂等检查。结果发现44例心电图异常,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为73.33%(44/60)。 60例老人心电图特点如下:(1)心律失常(38.3%)和显著ST—T改变(31.6%)最多见;(2)窦性心动过缓少见,仅5例  相似文献   
99.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及预防知识、信念、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为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粪检方法调查农村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率;经过1年健康教育后,再次粪检并采用无记名问卷方法调查KAP。结果初次调查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9.96%(186/1868);实施健康教育1年后,寄生虫感染率为5.93%(54/911);问卷调查中知识知晓率13项,有7项在60%以上;信念形成通过健康教育宣传等获取;行为形成率7项中有6项形成率在85%以上。结论开展防治寄生虫病的健康教育,可提高居民的防病知识,逐步形成健康行为,使寄生虫感染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0.
目的了解苏州市居民健康行为真实形成情况,并初步探讨不同行为、调查方法间的差异。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单纯随机抽样和KISH表抽样相结合方法抽取室内调查对象,通过入户面对面问卷调查和室内现场观察获取资料;采用随意抽样方法,对室外健康行为进行直接观察。结果苏州市居民室内调查的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8.65%,室外观察的健康行为形成率为85.60%;室内面对面问卷调查与室内直接观察所得的健康行为形成率不同(P=0.00)。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文化程度和人均月收入是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的影响因素。结论不同调查方法得出的健康行为形成率差异较大,需建立规范统一的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