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0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56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9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研究在胃癌与非癌组中转化生长因子 β受体Ⅱ (TβRⅡ )、环氧合酶 2 (COX 2 )的表达 ,以探求胃癌临床特征与TβRⅡ、COX 2表达的关系。方法 :对 1 997~ 2 0 0 2年底经手术病理诊断为胃癌早期 2 9例 ,中期 1 3例及晚期 2 0例进行随访调查。存档蜡块重新制片、读片 ,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染色。检测TβRⅡ、COX 2和与微血管密度 (MVD)在胃癌和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分析它们与胃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TβRⅡ表达在不典型增生组与早期胃癌组间 (P <0 .0 5) ,早中期与晚期胃癌组间 (P <0 .0 1 ) ,肿瘤组织不同浸润深度 (P <0 .0 5) ,分化程度 (P <0 .0 5)及有无淋巴结转移 (P <0 .0 1 ) ,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COX 2表达在早期胃癌组与非癌组织相比(P <0 .0 1 ) ,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 (P <0 .0 5) ,早中期与晚期胃癌组间 (P <0 .0 1 )表达的差异有显著性。TβRⅡ不同表达 (P <0 .0 5)和COX 2不同表达 (P <0 .0 1 )的MVD差异有显著性。COX回归分析显示 ,TβRⅡ是胃癌患者有价值的预后因素。结论 :TβRⅡ、COX 2的表达与MVD有明显的关系 ,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等胃癌的临床特征有关。TβRⅡ与术后生存率有密切关系 ,可作为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可操作的与胃癌风险联系的胃炎评估(OLGA)及可操作的与胃癌风险联系的肠化生评估(OLGIM)分期系统和血清胃蛋白酶原(PG)浓度相关性,分析其在随访期间胃癌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对既往内镜诊断为CAG并经病理证实符合腺体萎缩伴或不伴肠化(IM)、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的患者进行内镜监测.根据新悉尼系统活检标准对随访患者进行组织学活检,并根据组织学结果进行OLGA及OLGIM分期,0~Ⅱ期为胃癌低风险,Ⅲ~Ⅳ期为胃癌高风险.同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PG和胃泌素-17(G-17)水平.结果 纳入164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7.48±10.71)岁,男/女为102/62.所有患者均曾被诊断为胃黏膜萎缩伴或不伴IM、LGIN,平均随访时间为(4.2±3.3)年,至少进行了2次内镜随访.与OLGA分期及OLGIM分期低风险组相比,高风险组中G-17增加,胃蛋白酶原Ⅰ(PGI)及胃蛋白酶原比值(PG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共检出胃癌6例(3.65%),其中男性4例,早期胃癌5例,进展期胃癌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肿瘤进展率每年为0.58%.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于60岁,萎缩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为萎缩性胃炎发生胃癌的危险因素.结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癌前状态,采用内镜病理随访有助于早期发现胃癌.60岁以上重度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建议每1~2年复查高清胃镜.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比较结构脂肪乳(STG)和中长链脂肪乳(MCT/LCT)对肝硬化患者氮平衡及蛋白质代谢的影响,进一步评估STG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解放军105医院消化内科2010年3-10月被诊断为肝硬化的患者26例,分为STG组(17例)和MCT/LCT组(9例,MCT与LCT物理混合).两组患者于住院后第1~6天接受肠外营养,根据体重计算患者每日所需营养支持量.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氮平衡、肝脏酶学指标(ALT、AST、TBIL)、血浆蛋白质[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水平及临床营养测量指标.结果 治疗过程中,有3例患者退出,其中STG组2例,MCT/LCT组1例.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进行6d的肠外营养后,STG组(6.4±2.1g)患者累积氮平衡值明显高于MCT/LCT组(2.8±2.3g,P<0.05);两组患者PA和ALB水平均较治疗第1天上升(P<0.05);两组肝脏酶学指标及血浆蛋白质水平与治疗第1天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营养测量指标三头肌皮褶厚度和上臂肌围与治疗第1天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之间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STG比MCT/LCT具有更好的氮平衡,能有效改善蛋白质代谢,促进肝硬化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94.
食管静脉曲张内镜气囊测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初步探讨食管静脉曲张内镜气囊测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Treier公司生产的食管曲张静脉测压仪(EVM),由2名操作者分别对26名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进行食管曲张静脉测压,同时测定相应的肝功能指标。结果26名患者中23名测压成功,无副反应;测量值变异系数为7.18%±2.64%;两操作者之间测压值呈显著相关性(r=0.835P<0.001);有红色征和(或)有曲张静脉出血史者测压值明显升高(P<0.01);曲张静脉压力与曲张静脉直径、Child-Pugh分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内镜气囊测压技术无创伤,安全,无副反应,简便易行,重复性较好,对预测曲张静脉出血风险及药物降压疗效的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5.
结直肠腺瘤-腺癌序列是目前公认的结直肠癌发生学说,但关于结直肠腺瘤,特别是高危型结直肠腺瘤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通路蛋白表达的临床研究较少。目的:探讨TGF—β1、Smad3、Smad4和Smad7在结直肠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0年8月-2006年12月六安市人民医院结直肠息肉标本110例(包括腺瘤性和非腺瘤性息肉)、结直肠癌40例和正常结直肠组织20例,以免疫组化染色检测TGF—β1、Smad3、Smad4和Smad7在各组中的表达.并分析高危型腺瘤中TGF-IM、Smad3、Smad4和Smad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TGF-IM、Smad3、Smad4、Smad7在息肉组、结直肠癌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其表达与高危型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均不相关。高危型腺瘤和DukesA期结直肠癌中TGF-IM、Smad3、Smad7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而Smad4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TGF—β1通路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过程,TGF—β1、Smad3和Smad7可能在结直肠腺瘤的癌变早期起作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预防胆总管结石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及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3年12月行ERCP取石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560例,根据术中是否放置鼻胆管分为ENBD组(试验组)371例和非ENBD组(对照组)189例,观察术后3、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及PEP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两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试验组PEP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分别为8.1%(30/371)和13.7%(51/371),显著低于对照组13.8%(26/189)(χ2=4.47,P=0.034)和21.2%(40/189)(χ2=5.06,P=0.024)。试验组患者术后3及24 h血清淀粉酶值分别为(215.34±304.00)U/L、(199.38±273.32)U/L,显著低于对照组(283.28±261.76)U/L、(257.05±199.25)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2.57,P均=0.01)。结论 ENBD可有效预防PEP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左氧氟沙星在胃黏膜体外模型中的跨膜转运特征。方法用大鼠胃黏膜与尤斯灌流室建立胃黏膜体外模型,研究左氧氟沙星跨胃黏膜转运过程,评价药物浓度、方向、pH及P-糖蛋白抑制剂对其转运的影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药物浓度,计算其表观渗透系数。结果左氧氟沙星的转运具有一定的pH值依赖性,并且有显著的方向性差异, 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增加了左氧氟沙星的跨膜转运。结论左氧氟沙星在胃黏膜体外模型中的转运机制可能以载体介导的主动转运方式为主,P-糖蛋白参与了其跨膜转运过程。  相似文献   
98.
目的:采用埃索美拉唑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了多中心临床观察研究,以探讨联合治疗的有效性,并对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3年6月5家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给予患者口服埃索美拉唑40 mg·d -1,治疗2周后,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评估。以症状发作频率每周<2次作为症状缓解的标准。症状缓解者,予埃索美拉唑20 mg·d -1继续治疗4周;症状未缓解者,予埃索美拉唑20 mg·d -1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21 mg·d -1治疗4周。治疗开始前及结束后均行反流性疾病问卷、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分。结果共收集189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经过埃索美拉唑40 mg·d -1治疗2周后,有70例患者症状得到完全缓解。119例症状未缓解的患者,予以埃索美拉唑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4周后,有92例(77.3%)症状达缓解标准,27例(22.7%)未达缓解标准。埃索美拉唑治疗无效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所占的比例及积分均显著高于埃索美拉唑治疗有效患者;联合治疗症状缓解和未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论患者症状是否得到缓解,联合治疗后焦虑抑郁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在联合治疗有效的92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在治疗前后均没有焦虑抑郁状态。结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可能影响质子泵抑制剂的疗效,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可以有效缓解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症状,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同时联合治疗对部分没有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也可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
胆淤指示酶升高程度在鉴别肝胆疾病黄疸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淤指示酶升高程度在肝胆疾病黄疸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黄疸的类型分为肝细胞性黄疸组和胆汁淤积性黄疸组,后者再分为肝内胆汁淤积组和肝外胆汁淤积组。分析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在肝细胞性和胆汁淤积性黄疸之间、以及肝内和肝外胆汁淤积之间分布的差异,并构建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结果与肝细胞性黄疸组相比,胆汁淤积性黄疸组血清ALP与GGT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ROC曲线计算血清ALP和GGT诊断胆汁淤积性黄疸准确度最高(特异度和敏感度之和最大)的临界值均为3×正常值上限(upperlimitofnormalvalue,ULN),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4.29%和85.71%、92.38%和99.2%。在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中,肝外胆汁淤积组血清GGT水平显著高于肝内胆汁淤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ALP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GT≥12×ULN时,诊断肝外胆汁淤积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0.63%和72.58%。结论血清ALP、GGT升高大于正常值上限3倍时有助于鉴别肝细胞性和胆汁淤积性黄疸,GGT明显升高更有助于肝外胆汁淤积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研究短期饥饿是否加重异烟肼(INH)引起的小鼠肝脏氧化应激效应.方法 实验小鼠分为4组:对照组和INH组经灌胃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INH(100 mg/kg);饥饿组及饥饿+INH组分别在给予生理盐水和INH前12 h及后6 h均禁食.所有小鼠均连续处理4 d,在末次INH处理后6 h取材.取血清用于生化指标检测,用Griffith法检测肝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比色法检测肝脏羰基产物丙二醛含量.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肝脏CYP2E1蛋白水平,用RT-PCR技术检测肝脏CYP2E1 mRNA水平.结果 INH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及病理学检查均未发现明显的改变.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短期饥饿或INH单独处理均显著上调小鼠肝脏CYP2E1蛋白水平,但对Cyp2e1 mRNA水平均无明显影响;与INH组小鼠相比,短期饥饿显著降低INH引起的小鼠肝脏GSH消耗并明显升高INH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水平.结论 短期饥饿加重INH引起的小鼠肝脏氧化应激至少部分经上调肝脏CYP2E1蛋白表达所介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