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邱波  苏航  滕伟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4):2733-2735
[目的]掌握青岛郊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特征,指导防治工作。[方法]对2000~2005年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5年,我市郊区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波动在3.59~12.09/10万之间,平均为7.14/10万,病死率为2.04%。总体上呈明显下降趋势。春夏季高峰为3至7月,5或6月达最高;秋冬季高峰为10至次年1月,11或12月达最高。发病年龄为2~85岁,20~60岁年龄组占78.43%,农民占83.33%,男性为女性的2.53倍。黑线姬鼠、褐家鼠分别是野外和居民区的优势种,直接荧光抗体法检测发现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和臭鼩鼱带病毒,野外和居民区带病毒率分别为5.91%和4.15%。[结论]部分地区的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较高,应采取措施,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9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与中医证候特征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气阴两虚证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发展与偏于气虚和偏于阴虚两种证候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根据证候特征分别纳入偏于气虚和偏于阴虚两组,两组各30例(60只眼).在入组时和半年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视力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眼底彩色照相检查.结果两组之间视网膜微血管瘤数、硬性渗出的发展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网膜微血管瘤数和硬性渗出的发展与偏于气虚或偏于阴虚的证候特征有相关性,偏于气虚患者眼底病变发展较快.  相似文献   
93.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9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具有独特的病理学改变和生物学行为.我科2003年3月至2008年1月收治经病理证实的19例ALCL,占同期NHL的6%,现将其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疗效和预后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4.
Ang-2与VEGF的协同作用及其在抗肿瘤血管新生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肿瘤的血管生成是个复杂的过程,其中血管生成素(Ang)家族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家族协同作用至关重要。Ang家族是唯一含受体激动剂及抑制剂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均能与内皮细胞上的酪氨酸激酶受体Tie-2结合,参与血管生成。肿瘤细胞分泌VEGF,后者协同Ang-2促进血管的生成。对VEGF及Ang结构与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新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研制。本文就Ang及其受体的结构和作用机制,Ang及其受体在肿瘤血管新生治疗中的应用,以及Ang-2与VEGF的协同作用机制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5.
目的:评价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BCC)移植于患者蛛网膜下腔后的不良反应。方法:采用腰椎穿刺术,将微胶囊按0.5&;#215;10^7,1.0&;#215;10^7,1.25&;#215;10^7,1.5&;#215;10^7’/次&;#183;人4个剂量组,注入癌痛患者蛛网膜下腔内。结果:全组发生Ⅰ,Ⅱ度或轻度不良反应14例(70%),其中腰腿酸痛(65%)、头晕(50%)、头痛(35%)、发热(25%)、乏力(30%)、恶心(5%)、心悸(5%),持续中位时间在0.5&;#215;10^7,1.0&;#215;10^7剂量组多为两三天,1.25&;#215;10^7,1.5&;#215;10^7剂量组多为4~11d;发生重度不良反应2例(10%),均为1.5&;#215;10^7剂量组,分别表现为双下肢频发抽搐、肩背部压迫感,持续2~5d,无需特殊处理可自愈。移植后患者的生命体征、肝肾功能、免疫功能均无明显改变。结论:APA-BCCs微胶囊蛛网膜下腔移植具有操作简便、不良反应轻、安全的特点,尤其剂量低于1.5&;#215;10^7/次&;#183;人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96.
目的总结19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病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8年1月期间经病理证实的19例ALCL病例的临床特征。结果全组近期疗效:有效(CR+PR)11例(57.9%),其中CR4例(21.1%);全组中位生存期10月,1年生存率为57.9%,2年、3年生存率均为52.6%。结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属较少见病例,最佳的治疗方案目前尚无定论。对于ALK阴性、IPI评分高、临床分期较晚、伴有全身症状的患者,目前的治疗方案尚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需要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97.
苏航 《江西医药》2021,56(9):1456-1458,1472
目的 分析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与支气管哮喘(BA)患儿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纳入洛阳石化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20例BA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均在本院接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治疗3个月后评估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治疗无效组;入院当天检测患儿血清VEGF、TGF-β1水平;询问并记录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一般资料及血清VEGF、TGF-β31水平,分析血清VEGF、TGF-β1水平与BA患儿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纳入的120例BA患儿,经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后,治疗无效28例,占23.33%;治疗无效组血清VEGF、TGF-β1水平均高于治疗有效组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VEGF、TGF-β1水平升高可能与BA患儿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效果有关,是治疗无效的风险因子(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图(ROC)显示,血清VEGF、TGF-β1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BA患儿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无效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5、0.807、0.859,均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 血清VEGF、TGF-β1水平升高与BA患儿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无效有关.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与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近期疗效的关系。 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7月在解放军307医院确诊初治的103例H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前ALB和PA水平进行分组,分析其对HL近期疗效的影响。 结果2~6个周期化疗后,103例HL患者中达完全缓解(CR)60 例(583%),部分缓解(PR)37 例(359%),总有效率(RR)为942%。ALB<35 g/L组患者中CR 7例(200%),ALB≥35 g/L组患者中CR 53例(779%);PA<200 mg/L组患者中CR 23例(383%),PA≥200 mg/L组患者中CR 37例(860%)。与ALB≥35 g/L组比较,ALB<35 g/L组患者多伴有B症状、分期晚、节外侵犯、IPS评分高及CR率低(P<005); 与PA≥200 mg/L组比较, PA<200 mg/L组患者多伴有B症状、分期晚、节外侵犯、IPS评分高、淋巴结侵犯区域≥3及CR率低(P<005)。Logistic 多因素分析显示仅ALB是HL治疗获CR的独立因素。 结论治疗前ALB和PA与近期疗效CR相关,对HL的近期疗效有意义。  相似文献   
99.
患者女,35岁,主因发现额部肿物及右臀部下方肿物3个月,刺激性咳嗽伴发热2个月入院.患者于外院行额部肿物活组织病理检查,病理诊断:T细胞型问变大细胞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ALK(-).肺部CT:两肺多发高密度结节影.  相似文献   
100.
淋巴瘤样丘疹病转化为间变大细胞淋巴瘤1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淋巴瘤样丘疹病(lymphomatoid papulosis,LyP)的自然病程较长,可迁延多年不愈,但有20%~80%的患者会发展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皮肤T细胞淋巴瘤或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由于其与CD30^+的皮肤淋巴瘤很难明确区分,因此也可以与CD30^+的皮肤淋巴瘤统称为CD30^+的皮肤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由于LyP发病率低,误诊率高,而发展为ALCL的病例极少,我们报道1例由LyP转变为ALCL的病例并对有关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