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摘要 目的 评价一种复方杀菌剂的杀菌效果并选择其中和剂。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法,鉴定某复方杀菌剂的中和剂并评价杀菌效果。结果 该复方杀菌剂主要含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1 500 mg/L、羟苯甲酯300 mg/L和羟苯乙酯200 mg/L。鉴定结果显示,用100 g/L硫代硫酸钠、50 g/L吐温80、10 g/L卵磷脂的DE肉汤组成的中和剂可有效中和该复方杀菌剂的残留作用。该复方杀菌剂原液作用2.5 min,对悬液内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对数值均>5.0,对悬液内白色念珠菌的杀灭对数值>4.0。结论 本研究选出了该复方杀菌剂的有效中和剂,该复方杀菌剂对细菌繁殖体和真菌均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淋球菌溶解性转糖酶C(LtgC)的体内活性和功能,及其酸催化活性位点(Asp405),寻找新的抗淋球菌药物作用靶点。方法利用分子克隆和同源重组技术,将淋球菌体内ltgC敲除,并将潜在活性位点的405位的天冬氨酸突变为甘氨酸,对细胞形态和生长特性进行观察和比对。结果 LtgC影响淋球菌的生长和分裂,缺失突变株细胞表面粗糙、出现褶皱,405位天冬氨酸突变株有相同表型,两株突变株细胞均生长缓慢。结论 ltgC影响淋球菌表面肽聚糖的切割和分裂,405位天冬氨酸作为酸性催化的活性中心,提供质子,帮助肽聚糖发挥酶切作用,因此,溶解性转糖酶C是良好的药物作用靶位点。  相似文献   
93.
目的 通过对成人肋横突关节骨性关节面的形态学测量,探讨其形态特征规律为临床诊疗、置钉设计及相关生物力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40套(80侧)成人胸廓干骨标本,进行相关指标观测,并按不同节段统计分析。 结果 横突肋凹横槽形仅见于T1和T2,凹面形T1~4渐增,平面形T5~9渐增,T11、T12基本无肋凹;横突肋凹上位T4~8渐增,中位T1~4渐增,T5~9由63.7%渐减到11.3%,下位T1~7渐减;肋结节关节面平面型呈正态分布,凸面型除R7外,均占23.0%~50.0%,凹面型R1、R2分别为27.5%、33.8%,其余分布极少,R11、R12基本无关节面;肋结节关节面仅R1出现上位,占10.0%,中位R1占80.0%,R3~11占3.8%~26.3%,下位R2~10占60%~96.2%。 结论 椎骨横突肋凹由凹到平、位置逐渐上移;肋结节关节面由凸变平位置逐渐下移;临床应用应根据1~12肋的相关参数选取适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4.
目的 设计眼科夜间重点患者巡视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结合患者病情和科室既往发生的不良事件及突发事件确定眼科重点患者.根据分级护理要求及眼科疾病护理常规设计眼科夜间重点患者巡视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一科住院的8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3~9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一科住院的83名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分级护理要求巡视患者并记录,观察组在对照组分级护理的基础上按照眼科夜间重点患者巡视单要求巡视患者并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全身性急危重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和全身性急危重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人员解答疑问、巡视病房、健康指导、操作技术、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眼科夜间重点患者巡视单的应用能降低患者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和全身性急危重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5.
96.
随着护理医学教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人才的知识结构、临床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必须紧紧围绕护理专业的培养自标,革新教材内容,完善教学手段和方法.本文从革新解剖实验指导、突出临床应用特色、注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操作能力等6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护理解剖实验教学质量,以满足培养跨世纪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97.
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将解剖学基础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联系起来并紧密结合临床,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8.
目的分析盆腔手术中骶前静脉丛出血的原因、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2月5例骶前静脉丛出血患者。行直肠癌Miles手术1例,直肠癌Dixon手术3例,骶前神经鞘瘤手术1例。分析出血原因。根据出血情况,采用纱布填塞压迫止血。结果本组5例均止血成功,1例患者术后第9天出现吻合口漏,经过通畅引流,营养支持治疗后,吻合口愈合。癌肿浸润、术式估计不足及手术操作不当是造成出血的主要原因。结论为避免大出血,应在直视下操作,沿骶前筋膜前进,动作细心轻柔,解剖层次清晰。纱布填塞方法是治疗术中骶前静脉丛破裂大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
目的比较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加关节囊穿刺减压术及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加带缝匠肌髂骨瓣移植术,在不同时间治疗不同骨折类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术后骨折愈合及股骨头缺血坏死情况。方法对1998年3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手术治疗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258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方法及手术时间分组,A组:急诊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加关节囊穿刺减压术63例,B组:急诊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加带缝匠肌髂骨瓣移植术67例,C组:择期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术58例,D组:择期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加带缝匠肌髂骨瓣移植术70例。比较术后骨折愈合率及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率。结果本组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96个月,平均42个月。其中A组骨折愈合率、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率分别为96.82%及6.35%,B组分别为95.52%及7.46%,C组分别为81.03%及22.41%,D组分别为92.86%及8.57%。C组与A、B、D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D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时间对行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加关节囊穿刺减压术的患者术后疗效影响较大,而对行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加带缝匠肌髂骨瓣移植术的患者术后疗效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射频紧缩与缝合紧缩内侧支持带结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术两种方法治疗主要由外侧支持带挛缩紧张、内侧支持结构松驰引起的髌骨外侧半脱位并倾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选择标准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39例(46膝)髌骨外侧半脱位并倾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A组17例(19膝):行关节镜下射频紧缩内侧支持带结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术;B组22例(27膝):行关节镜下缝合紧缩内侧支持带结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手术前、术后6月、术后18月分别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1]和Kujala髌股关节功能评分[2]进行功能评估,并测量屈膝30°CT片髌骨倾斜角(PTA)和吻合角(CA)。结果 39例患者均获18~40个月随访(平均26.3个月)。A组术前Lysholm评分、Kujala评分、PTA及CA分别为:(56.38±4.37)、(60.41±5.26)、(4.77°±3.19°)、(6.92°±4.16°);B组术前分别为:(56.45±4.28)、(60.56±4.89)、(4.73°±3.22°)、(6.86°±4.23°);A组术后6个月分别为:(84.56±3.42)、(85.87±3.61)、(13.86°±4.57°)、(-12.15°±4.53°);B组术后6个月分别为:(85.27±3.29)、(86.34±3.85)、(14.21°±4.35°)、(-12.36°±4.41°);A组术后18个月分别为:(78.97±3.74)、(79.52±4.58)、(10.08°±4.42°)、(-7.68°±4.46°);B组术后18个月分别为:(81.64±3.51)、(82.67±4.73)、(13.47°±4.27°)、(-10.82°±4.18°)。两组术后6个月和术后18个月Lysholm评分、Kujala评分、PTA及CA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6个月t值分别为:22.136、17.396、7.109、13.515,P〈0.01)、(B组术后6个月t值分别为:27.740、21.524、9.102、16.343,P〈0.01)、(A组术后18个月t值分别为:17.119、11.943、4.246、10.435,P〈0.01)、(B组术后18个月t值分别为:23.647、16.887、8.492、15.448,P〈0.01);两组之间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Kujala评分、PTA及C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09、0.418、0.263、0.157,P〉0.05);两组之间术后18个月Lysholm评分、Kujala评分、PTA及C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73、2.253、2.613、2.440,P〈0.05)。结论只要严格按照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患者,关节镜下射频紧缩或缝合紧缩内侧支持带结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术两种方法早期均能使髌股关节内外侧软组织重新恢复平衡,有效纠正主要由外侧支持带挛缩紧张、内侧支持结构松驰引起的髌骨外侧半脱位并倾斜,缓解症状,恢复膝关节功能;但中期疗效,缝合紧缩内侧支持带组优于射频紧缩内侧支持带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