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70篇
  免费   1271篇
  国内免费   773篇
耳鼻咽喉   79篇
儿科学   390篇
妇产科学   152篇
基础医学   797篇
口腔科学   524篇
临床医学   7272篇
内科学   2089篇
皮肤病学   170篇
神经病学   129篇
特种医学   70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1篇
外科学   1037篇
综合类   8910篇
预防医学   5045篇
眼科学   159篇
药学   6556篇
  25篇
中国医学   1399篇
肿瘤学   254篇
  2024年   104篇
  2023年   355篇
  2022年   464篇
  2021年   588篇
  2020年   653篇
  2019年   705篇
  2018年   357篇
  2017年   562篇
  2016年   622篇
  2015年   768篇
  2014年   1427篇
  2013年   1491篇
  2012年   2158篇
  2011年   2259篇
  2010年   2090篇
  2009年   1974篇
  2008年   2455篇
  2007年   2230篇
  2006年   1958篇
  2005年   2127篇
  2004年   1757篇
  2003年   1584篇
  2002年   1236篇
  2001年   1071篇
  2000年   841篇
  1999年   672篇
  1998年   595篇
  1997年   477篇
  1996年   369篇
  1995年   369篇
  1994年   338篇
  1993年   222篇
  1992年   234篇
  1991年   153篇
  1990年   150篇
  1989年   170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92.
基于调控肠道菌群探讨中药防治脑卒中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肠道菌群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被称为人体"被遗忘的器官",被誉为人类的"第二基因组"。肠道菌群失调与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关,例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症、精神分裂症及多发性硬化等。脑卒中具有高的发病率、复发率、死亡率和致残率的特点。肠道菌群在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可通过影响机体的吸收、代谢、血压、血糖、血脂及动脉粥样斑块等因素,进一步影响脑卒中的发病。中医认为脾胃气血流注失度、阴阳盛衰失衡,机体生理功能失调,化生"风、火、痰、虚、瘀"等病理产物,可致中风的发生。脾胃主腐熟运化水谷,肠道菌群影响饮食的消化吸收,现代研究的肠道菌群功能与中医之脾胃功能失调相关。因此,调整肠道菌群的稳态,可作为一个潜在的干预靶点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中药干预脑卒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是否与调节肠道菌群有关,值得未来做进一步的研究。同时对中药有效成分(小檗碱、黄芩苷、白藜芦醇等),中药单方(丹参、红景天等)和中药组方(补阳还五汤、脑心通胶囊、补中益气汤等)防治脑缺血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和开发提供新的途径和思路。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究纳米细菌(nanobacteria,NB)损伤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并导致晶体滞留的机制以及对该损伤提出防治策略。方法应用肾结石患者尿液培养NB,实验分5组:空白对照组、NB组、一水草酸钙(calcium oxalate monohydrate,COM)组、纳米级羟基磷灰石(nanograde hydroxuapatite,nHAP)组和四环素干扰组。将HK-2细胞分别与各组作用物共培养6 h,12 h和24 h后,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HK-2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加入COM晶体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的晶体黏附情况。结果电镜结果可见,nHAP组和四环素干扰组中HK-2细胞的损伤程度明显低于NB组。随着共培养时间延长,NB组、COM组细胞的晶体黏附量持续增加。当共培养24 h时,nHAP组可观察到少量晶体黏附。各时间点,四环素干扰组中晶体黏附量均显著少于NB组。结论 NB可损伤HK-2细胞,且损伤程度和晶体黏附量与NB作用时间成正比。四环素可以抑制NB对HK-2细胞的损伤并减少损伤后的晶体滞留。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究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患者感染性疾病的疗效及其对细菌清除率的影响。方法以随机的方式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感染性疾病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根据随机的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0例患者。对照组在本次调查中使用的药物为头孢噻肟钠。实验组在本次调查中使用的药物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对比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存有临床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细菌清除率低于实验组,经对比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存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可采取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方式,临床效果显著,此方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5.
《陕西医学杂志》2019,(12):1676-1678
目的:探究初诊结肠癌患者血小板相关指标特点及与临床分期之间的内在关系。方法:收集57例初诊结肠癌患者及57例非肿瘤患者相关病例信息,比较初诊结肠癌患者血小板相关指标与正常非肿瘤患者血小板相关指标之间的差别,并探究初诊结肠癌患者血小板计数水平与分期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①初诊结肠癌患者组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值为(214.05±71.66)×10~9/L,显著高于对照组(173.93±44.54)×10~9/L,结肠癌患者组的血小板比容(PCT)为(0.194±0.081)%,也高于对照组(0.162±0.04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之间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两项指标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上差异(P>0.05);②初诊结肠癌患者临床分期与血小板水平方面,临床分期III期、IV期患者群,其血小板水平高于I期患者群(P<0.05),临床分期II期的初诊结肠癌患者血小板水平低于IV期患者(P<0.05)。结论:初诊结肠癌患者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比容高于正常人群,且血小板计数水平与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血小板计数水平联合临床症状、胃肠道肿瘤标志位等指标对早期结肠癌的筛查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4):5-8
目的研究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NLR)、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比(PLR)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9年1月我院接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传统肝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TACE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NLR、PLR、癌胚抗原(CEA)、可溶性B7-H4、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和52.5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LR、PLR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NLR、PLR水平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EA、B7-H4、sIL-2R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EA、B7-H4、sIL-2R水平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50%、40.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使用TACE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7.
98.
Karaiskos等进行一项单中心、前瞻性研究,以评估长期服用磷霉素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的疗效和耐受性。CBP的诊断为:排尿不适和/或疼痛>3个月;菌尿(≥104 CFU/mL),或“4杯法”培养阳性,即前列腺按摩液或前列腺按摩后尿液(≥尿道或膀胱标本中细菌数10倍以上);尿道或尿液中性传播病原体的聚合酶链反应阴性;磁共振成像或直肠超声检查显示炎症。体外药敏试验提示有效口服抗生素少。  相似文献   
99.
正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针对革兰阴性菌的广谱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尤其是在使用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不再有效的耐药或多重耐药菌(MDROs)感染中起关键作用,被认为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抗革兰阴性菌的最后一道防线~([1])。然而,随着该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出现了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CRE引起的感染正在快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相似文献   
100.
周政权  林晓萍 《口腔医学》2021,41(4):351-35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牙周病两者都是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两者的临床表现均涉及结缔组织的破坏。该文就两者的流行病学情况、共同危险因素、相关的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文献复习结果表明牙周炎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两者之间可相互影响,感染细菌同源性,炎症因子和中性粒细胞都参与了两种疾病的过程,两者的共同危险因素有年龄增长、社会经济状况差、吸烟等,但仍需进一步研究来明确牙周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之间相互作用的具体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